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 > 第95章 山野的回响

磐石谷的日子,在汗水、号子与篝火的交替中,悄然流逝了近两个月。山谷内部,已然换了一副模样。曾经齐腰深的荒草被整齐的田垄取代,溪流两岸立起了成排的窝棚和更为坚固的泥坯房舍,引水渠如同血脉般将清泉输送到生活区的每一个角落,训练场上终日回荡着操练的呐喊声。主溶洞内,指挥部、宿舍、仓库分区明确,甚至开辟了一个简陋的识字班课堂。炊烟每日准时升起,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泥土和木材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宣告着一种顽强而有序的新生活已然扎根。

然而,支队长林烽的心,却并未随着谷内景象的日益规整而完全安定。他时常独自登上指挥部所在崖壁的制高点,目光越过四周如同天然城墙般的环形悬崖,投向远方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群山深处。那片广袤而寂静的山野,如同一个沉默的巨兽,既提供了庇护,也隐藏着无穷的未知。

长期的与世隔绝,是一把双刃剑。它确保了初期的安全,但也带来了信息闭塞的巨大风险。鬼子在平原上的动向如何?周边是否有新的敌情?那些零散居住在深山里的山民,是敌是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磐石谷的存在?这些问题,像一根根无形的丝线,缠绕在林烽的心头,越收越紧。他深知,一个真正巩固的根据地,绝不能是孤悬于世的桃花源,它必须像一棵大树,将根系伸向周围的土壤,了解风向,感知雨露,甚至与土壤中的其他生命建立联系,才能经得起风雨。

“不能再闭门造车了。”在一次核心骨干会议上,林烽用指关节敲打着粗糙的木桌,语气坚决,“咱们的窝,算是初步搭起来了。但外面的世界是啥样,鬼子有没有盯着这片山,咱们不能当瞎子、聋子!必须走出去,摸清情况,还要争取山里头老百姓的理解,哪怕他们不帮咱们,至少不能坏咱们的事!”

经过慎重讨论,一个谨慎的对外接触计划被制定出来。核心原则是:侦察为主,接触为辅,绝对保密,确保安全。首次任务,交给了经验最丰富、应变能力最强的侦察排长赵铁锤。

三天后的黎明,天色未明,山谷中还弥漫着破晓前的寒意和潮湿的雾气。赵铁锤挑选了四名最得力的队员:两名经验丰富、枪法精准的老侦察兵,一名精通当地多种土话、善于沟通的年轻战士,以及永远沉默却无比可靠的“二号”。当然,还有嗅觉敏锐的“闪电”。小队轻装简行,只携带必要的武器、少量干粮、急救包,以及一小袋珍贵的盐巴和几盒火柴——这些是准备与山民交换或示好的“硬通货”。

“记住,”临行前,林烽紧紧握住赵铁锤的手,目光凝重,“你们的眼睛,就是咱们支队的眼睛。多看,多听,少说。接触山民要格外小心,宁可不接触,也绝不能暴露磐石谷的位置。遇到任何可疑情况,立即撤回!”

“放心吧,支队长!保证完成任务!”赵铁锤重重点头,转身带领小队,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没入了“一线天”的狭窄裂缝,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他们的路线选择极其讲究,完全避开任何可能存在的猎道或山路,专挑人迹罕至的山脊、密林和干涸的河床行进。赵铁锤手持简陋的指北针,不时对照着心中默记的地形特征。“闪电”跑在最前面,鼻子贴着地面,警惕地嗅闻着空气中的异常气息。“二号”则如同影子般跟在队尾,负责消除队伍留下的痕迹。

第一天,他们向东南方向行进了约三十里。一路上,除了偶尔惊起的飞鸟和几只野兔,并未发现任何人类活动的迹象。山野寂静得令人心头发紧。

第二天午后,情况出现了转机。当小队沿着一条植被异常茂密、几乎无路可走的山沟向前摸索时,“闪电”突然停了下来,耳朵竖起,鼻翼剧烈翕动,发出低沉的警示性呜咽。赵铁锤立刻打了个手势,全体队员瞬间隐蔽。

他小心翼翼地拨开眼前的灌木,仔细观察。前方的泥地上,清晰地印着几个新鲜的脚印!脚印不大,深陷,说明对方背负不轻,步幅紧凑,是长期在山中行走的人特有的步态。旁边还有几根刚被折断的、带着新鲜汁液的灌木枝条,以及一处被浮土和落叶仔细掩盖过的、尚有微微余温的火堆灰烬。

“是一个人,或者顶多两个人。过去不到半天。”赵铁锤压低声音判断,“看这掩盖痕迹的手法,是个老手,不是普通逃荒的,很可能是猎户或者采药人。”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直接追踪上去,极易被对方发现,引起敌意和警觉。赵铁锤沉吟片刻,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巧妙决定——制造一次“自然”的偶遇。

他仔细观察了周围地形和兽径走向,选择了一处对方很可能经过的狭窄路口。让一名队员躲在岩石后,用石块敲击树木,模仿野兽撞击的声响,另一名队员则躺在路中间,假装腿部受伤,发出痛苦的呻吟。其余人隐蔽在四周,持枪警戒。

等待是煎熬的。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山林里只有风声和虫鸣。就在大家以为判断失误时,远处的灌木丛传来极其轻微的窸窣声。一个身影,如同警惕的狸猫,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几十米外的一棵大树后。

那是一个约莫五十多岁的男人,身形干瘦,皮肤被山风和日晒染成古铜色,脸上布满刀刻般的皱纹。他穿着一身破烂不堪的兽皮和土布混搭的衣服,背上挎着一张磨得光滑的木弓,腰间挂着箭壶,手中紧握一柄磨得雪亮的猎叉。他的眼神,锐利得像山里的老鹰,又带着野生动物般的警惕和审视,死死地盯着路上“受伤”的队员,却绝不轻易靠近。

空气仿佛凝固了。双方隔着几十米的距离,无声地对峙着。

赵铁锤知道,此刻任何过激举动都会导致对方瞬间消失在山林中。他深吸一口气,从隐蔽处缓缓站起身,双手摊开,示意没有武器,然后用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土话,尽量放缓语调,大声喊道:

“老伯!莫怕!我们是山里走道的,不是土匪!有个兄弟不小心崴了脚,走不动道了!求您行行好,看看有没有跌打草药能帮衬一下?”

他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那个小盐袋,轻轻晃了晃,表明善意。“我们有点盐巴,可以跟您换!”

老猎户的目光在赵铁锤、地上的“伤员”、以及他们虽然破旧但制式统一的服装上扫来扫去,尤其是看到他们携带的步枪时,眼神中的警惕更浓。他沉默着,像一尊石雕,良久,才用沙哑得像砂纸摩擦的声音反问:“你们……是啥人?哪部分的?”

有门!肯开口就是好事。赵铁锤心中一喜,但脸上不动声色,继续用诚恳的语气说:“老伯,我们是打鬼子的队伍!‘山鹰支队’!专揍小日本和汉奸二狗子!您在山里,可能听说过?”

“山鹰支队?”陈老杠低声重复了一句,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有所触动。近年来,确实有一支报号“山鹰”的抗日队伍在附近山区活动的模糊传闻,打过税卡,袭扰过鬼子,在百姓中有不错的口碑。这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丝。

又经过长达一炷香时间的僵持和断断续续的喊话,陈老杠终于确认眼前这群人似乎真的没有恶意,而且可能是打鬼子的“好队伍”。他这才极其谨慎地,一步一顿地慢慢靠近,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猎叉尖始终对着前方。

他检查了一下“伤员”的脚,从随身的破皮囊里掏出几株晒干的草药,递给赵铁锤,闷声道:“捣碎,敷上。” 同时,飞快地接过赵铁锤递过来的一小撮盐巴,像宝贝一样迅速揣进怀里。交易过程简短而沉默。

赵铁锤趁机尝试套话,问及山外鬼子的动向和附近有没有其他土匪。但陈老杠口风极紧,只是含糊地摇头:“山里讨生活,不同外事。鬼子……有时见卡车过路。土匪?这年头,哪都不太平。” 显然,长期的艰难生存让他养成了不轻易相信任何人、不招惹任何是非的习惯。

赵铁锤不强求,他知道信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他最后郑重地对陈老杠说:“老伯,谢谢您的药!咱们是打鬼子的队伍,专替老百姓出头。您在山里头,眼睛亮,耳朵灵。要是万一看到鬼子、汉奸有啥不寻常的动静,比如往这山里增兵啊,派探子啊,您要是有心,能给咱们递个信儿,就是帮了天大的忙了!”

他指了指北边连绵的群山(一个错误的方向),继续说:“咱们在北边山里有落脚的地方,但具体位置不能说,这是规矩。要是想找咱们,或者有急事,可以在这棵歪脖子松树下,”他指了指旁边一棵形态奇特的老松,“用三块石头,摆成个品字形。我们看到,就会想办法联系您。”

陈老杠默默听着,浑浊的眼睛里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算是记下了这个极其隐蔽的单线联络方式。

简单的交换在沉默中完成。陈老杠不再多言,像来时一样,警惕地后退,很快便消失在茂密的丛林深处,仿佛从未出现过。

赵铁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他立刻下令:“清理痕迹,马上离开这里!绕路,多绕几十里,确认绝对安全后再回谷!”

小队迅速行动,仔细抹去所有停留的痕迹,然后朝着与磐石谷完全相反的方向疾行而去,在山林中兜了一个巨大的圈子。

当夜幕降临,小队才历经艰辛,悄然返回磐石谷。听完赵铁锤的详细汇报,林烽久久不语。首次接触,信息获取有限,但意义重大。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轻微,却证明了一条通往外部世界的、极其隐秘的通道可能被打开。山野不再是完全的寂静,它开始对磐石谷的存在,发出了第一声模糊的、充满试探的回响。未来的路,必将与这山野的回响,紧密交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