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 > 第112章 收获的滋味

希望的火种一旦播下,便在日复一日的辛勤浇灌和焦灼等待中悄然生长。当夏日的热风取代了春日的料峭,吹过磐石谷时,溪流两岸的田地已然换上了一片浓绿的新装。土豆的植株匍匐蔓延,开出了淡紫色的小花;玉米秆蹿得比人还高,顶端的雄穗在风中摇曳,腰间的棒子鼓胀着,包裹着青绿色的外衣;南瓜藤肆意伸展,巨大的叶片下藏着一个个日渐圆润的果实。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此刻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也承载着整个“山鹰支队”沉甸甸的期盼。然而,收获的季节,在带来喜悦之前,先带来了一场考验。

庄稼进入灌浆、块茎膨大的关键期,也是最脆弱的时期。一天午后,天色骤然变暗,乌云如同奔腾的墨色马群,从山脊后压境而来。狂风卷起沙石,抽打着庄稼的叶片,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夹杂着冰雹,劈头盖脸地砸落下来。一场罕见的夏季狂风暴雨突袭了山谷。

“不好!庄稼!”正在营房里学习文化的林烽猛地站起身,冲到洞口。只见外面天地晦暗,雨幕如瀑,玉米秆在狂风中剧烈摇摆,仿佛随时会被折断;土豆和南瓜的藤蔓被雨水和冰雹打得七零八落。

“快!能动的都去田里!”林烽抓起斗笠,第一个冲进雨幕。号令一下,队员们顾不上披戴齐全,纷纷冒着倾盆大雨,冲向各自的责任田。那一刻,没有人在意浑身湿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保住庄稼!

田地里一片狼藉。一些玉米被风吹得倒伏在地,土豆和南瓜的叶片被打得千疮百孔。队员们心疼得如同刀割。他们冲进泥泞的田地,用木棍小心地支撑起倒伏的玉米秆,用泥土加固根部;轻轻扶起被打断的瓜藤,用草绳勉强固定。雨水模糊了视线,泥浆溅满了全身,大家互相搀扶,在风雨中奋战,直到雨势渐小。虽然损失不可避免,但经过抢救,大部分庄稼保住了。看着风雨过后重新挺立的植株,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靠天吃饭”的不易与守护成果的艰辛。

养殖方面也经历了波折。那头备受关注的小黑猪,不知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还是着了凉,突然开始上吐下泻,精神萎靡地趴在圈里,这可急坏了负责喂养的战士和支队的“兽医”。大家围着猪圈,心急如焚。老兵上山采来马齿苋、车前草等具有消炎止泻作用的草药,熬成汤水,几个人合力小心翼翼地给病恹恹的小猪灌下去。那几天,猪圈成了重点关照对象,战士们轮流守候,观察它的状况。幸运的是,几天后,小猪的病情逐渐好转,开始重新进食。这次虚惊一场,让大家都意识到了科学养殖和疫病防治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活资产”。

盛夏来临,土豆植株的地上部分开始渐渐枯黄,这是地下块茎成熟的信号。收获的季节,终于到了!

选择一个晴朗的早晨,收获土豆的“战役”打响了。队员们聚集在土豆田边,心情激动又带着一丝紧张。他们手中拿着木锹、小铲,甚至直接徒手。林烽做了简短的动员:“同志们,咱们流了那么多汗,盼了这么久,今天,是检验咱们劳动成果的时候了!小心点挖,别伤了土豆!”

随着一声令下,大家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王小川第一个下锹,他选了一株枯黄最明显的植株,小心地将木锹插进植株旁的土里,然后用力一撬——松软的泥土被翻开,伴随着泥土的清香,几颗沾满新鲜泥土、黄澄澄、圆滚滚的土豆,赫然滚了出来!在阳光下,它们显得那么饱满、坚实!

“挖到了!好大的土豆!”王小川激动得声音发颤,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比拳头还大的土豆,像捧着稀世珍宝。

这一声呼喊,如同点燃了喜庆的爆竹。刹那间,整个土豆田沸腾了!

“这边也有!一窝好几个!”

“看这个!真大!”

欢呼声、惊叫声、笑声此起彼伏。队员们或蹲或跪,用工具甚至双手,小心翼翼地刨开泥土,每挖出一窝土豆,都像发现宝藏一样兴奋。虽然总体亩产不高,很多土豆个头也不算大,有些还被虫咬过,但这是磐石谷土地上收获的第一茬粮食,是队员们用汗水浇灌出的果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法抑制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和自豪感。老兵马永富捧着一把土豆,老泪纵横:“出来了,真的种出来了!咱们在这山沟里,也能打出粮食了!”

收获的土豆被仔细地捡拾起来,轻轻放入箩筐,生怕磕碰。一筐筐沉甸甸的土豆被抬回营地,堆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里,那金黄的色彩,比任何勋章都更加耀眼。

当天晚上,磐石谷的晚餐格外不同。炊事班用新收获的土豆,加上之前采摘的嫩南瓜,做了一大锅土豆炖南瓜。没有多少油水,只放了些简单的盐巴,但那股来自土地本身的、醇厚天然的香甜气息,却弥漫在整个营地,勾起了所有人的食欲。

开饭的哨声响起,队员们端着碗,围坐在一起。当那热腾腾、软糯香甜的土豆和南瓜送入口中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涌上心头。这滋味,远比任何缴获的美食或从山外换来的粮食都更加香甜、更加踏实。

“香!真香!”

“咱自己种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大家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战士李大山咬了一口粉糯的土豆,感慨道:“以前打仗,吃饭是为了活命。现在,吃这自己种出来的饭,感觉……感觉是在过日子!”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种靠自己的双手从土地里获得食物的踏实感和成就感,是任何外部补给都无法给予的。它不仅仅满足了肠胃,更滋养了精神。

这第一次收获,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锅土豆炖南瓜。

经济基础上, 它标志着磐石谷根据地实现了部分粮食和蔬菜的基本自给。虽然数量有限,还远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但它极大地减轻了对外部补给的绝对依赖,根据地的经济基础变得更加稳固。有了这点“家底”,应对封锁和困难时期的底气就足了很多。战士们心里更踏实了,知道只要土地在,勤劳的双手在,就饿不死,就能继续战斗。

精神层面上,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口号,从一句鼓舞人心的标语,变成了切身的体验和坚定的信念。通过开荒、播种、管理到收获的全过程,队员们真正体会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这种主人翁意识、自豪感和强大的凝聚力,是进行任何艰苦斗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这支队伍不仅仅是战斗队,更是一支能生产、能建设、能在任何艰难环境下扎根生存的坚强力量。

发展格局上, 农业和养殖业的初步成功,与军工生产、军事训练相辅相成,标志着根据地建设进入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可持续的新阶段。一个集战斗、生产、生活于一体的立体化、多功能根据地雏形初现,为未来的长期斗争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炊烟在磐石谷上空袅袅升起。战士们三三两两地坐在窝棚前、石头上,端着饭碗,一边吃着简单的饭菜,一边兴奋地谈论着白天的收获,猜测着玉米和南瓜什么时候能熟,关心着圈里的小猪和羊羔又长了多少。他们的脸上,不再是初来时的迷茫和焦虑,而是一种平和、踏实、充满希望的笑容。这种笑容,源于土地的馈赠,源于劳动的尊严。

林烽和老赵并肩漫步在田埂上,脚下是已经收获的、略显空旷的土豆田,眼前是长势喜人、绿浪翻滚的玉米地和不远处点缀着金黄花朵的南瓜田。晚风拂过,带来泥土和植物的清香。

老赵深吸一口气,脸上是久违的轻松和满足:“支队长,看着这片地,心里头……真踏实啊!以前老担心没粮,睡不踏实。现在,这心里,有底了。”

林烽停下脚步,目光深远地扫过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缓缓点头,语气坚定而充满感慨:“是啊,老赵。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咱们在这磐石谷,流了血,流了汗,现在,总算把根,真正扎进这片土里了。”

画面定格: 暮色四合,磐石谷的轮廓在渐深的蓝天下显得愈发坚实。山谷中,不仅有修械所叮当的金属敲击声、复装作坊小心翼翼的操作身影,更有了一片片在晚风中摇曳的、充满生命力的田园绿意。这片绿色,与战士们的笑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根据地最动人的风景。它不仅是生存的保障,更是希望的象征,预示着这支人民的队伍,将在这片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浇灌的土地上,更加顽强地生长、战斗,直到胜利的明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