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 > 第96章 延伸的触角

赵铁锤小队带着与老猎户陈老杠初次接触的详细经过,安然返回磐石谷时,已是次日黄昏。谷内炊烟袅袅,结束了一天劳作的队员们正三三两两聚在窝棚前吃饭休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安定而略显疲惫的气息。然而,在指挥部那座最大的溶洞里,气氛却凝重而专注。

油灯下,林烽、老赵、李文等核心骨干围坐在粗糙的石桌旁,仔细聆听着赵铁锤的汇报。赵铁锤事无巨细地描述了发现痕迹、设计“偶遇”、与陈老杠对峙交谈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对方警惕的眼神、谨慎的言辞,以及最后达成的那个极其脆弱的联络约定。

“……情况就是这样。”赵铁锤最后总结道,“那老猎户,像山里的老狐狸,精得很,也怕得很。想从他嘴里一下子掏出多少有用的东西,难。但好歹,算是搭上了一根线,没暴露咱们的老底。”

林烽一直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桌面上轻轻敲击。听完汇报,他沉吟片刻,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

“铁锤这次任务完成得很好!”林烽首先肯定了赵铁锤的谨慎和机变,“尤其是那个‘偶遇’的法子,既达到了接触目的,又最大程度避免了对方的敌意和猜疑。咱们初来乍到,在人家眼里,跟土匪溃兵没啥两样,警惕是正常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深沉:“山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受够了官府欺压、土匪劫掠,现在又加上鬼子汉奸,他们是惊弓之鸟啊。对咱们,他们现在只有怕,没有信。信任这东西,金贵得很,急不来,也强求不来。”

“那……支队长,咱们下一步咋办?”老赵磕了磕烟袋锅,眉头微锁,“总不能老是这么碰运气吧?”

“当然不能。”林烽站起身,走到那张手绘的、标满了记号的地图前,“一次接触,只是打开了一道缝。咱们要做的,是把这道缝,慢慢变成一扇窗,甚至一道门!”

他转过身,目光炯炯:“总结这次经验,我们要制定一个更系统、更长期的外围接触策略。核心就是十六个字:分组划片,定期巡查,帮助为主,交换为辅。”

详细的计划很快在林烽的主导下形成:

1. 任务分工: 将侦察排骨干和部分机灵可靠的队员,混合编成数个2-3人的精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磐石谷周边一个特定扇形区域的定期巡查和接触任务。赵铁锤负总责,统筹协调。

2. 行动原则: 定期化,但不是固定时间,避免规律被摸清;隐蔽化,行动路线多变,痕迹必须清除;接触主动但方式灵活,不硬来,借鉴“偶遇”或通过中间人(如已建立联系的陈老杠)间接接触。

3. 工作重点:

* 情报优先: 首要目标是搜集一切关于日伪军调动、据点设置、运输路线、以及周边土匪武装活动的情报。哪怕只是只言片语、模糊传闻,也极具价值。

* 物资互换: 用支队相对富余的食盐、火柴、少量旧衣物或工具,换取山民手中的草药、兽皮、山货等根据地急需的物资。交换要公平,甚至吃点小亏,树立“讲规矩”的形象。

* 医疗服务: 这是建立信任的“杀手锏”。指定卫生员王婶带队,组成流动医疗小组,随巡查小组行动,为缺医少药的山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

4. 纪律重申: 绝对禁止透露磐石谷具体位置! 所有接触保持单线联系,使用预设的隐蔽标记和暗号。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暴露风险,立即终止接触,迅速撤离。

“我们要让山里的老百姓慢慢知道,”林烽最后强调,“这大山里,有一支不一样的队伍,不打人,不抢粮,还帮人看病,跟鬼子汉奸是死对头。时间长了,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自然知道该亲近谁,该防备谁。”

新的策略迅速付诸实施。几个精干小组像触角一样,悄无声息地延伸到了磐石谷周边的崇山峻岭之中。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多数时候遇到的是警惕的回避或沉默的拒绝,但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真诚的态度,开始一点点融化坚冰。

一次成功的医疗救助成为了转折点。一个小组在西南方向深山里,发现了一户躲在山洞里的逃难家庭,男主人病重,孩子得了疟疾,高烧不退,奄奄一息。随行的王婶立刻进行救治,用珍贵的奎宁控制了孩子的病情,又用草药缓解了男主人的疾痛。一家人感激涕零,跪地磕头。当小组留下一些粮食和盐准备离开时,那位刚刚退烧的孩子父亲,挣扎着拉住队员的手,压低声音说:“恩人……你们是好人!前些天,我在南边山口砍柴,看见二狗子设了卡子,盘查得紧,好像是在找啥人……你们千万小心!”这条关于山口伪军设卡的情报,虽然简单,却及时提醒了支队注意那个方向的警戒。

另一次是粮食接济。一个小组遇到了一户以采药为生、几乎断粮的孤寡老人。队员们将自己携带的大部分干粮留给了老人。老人老泪纵横,在队员离去时,颤巍巍地塞给带队战士一小包珍贵的黄连,并含糊地提醒:“北边老林子不太平……前几天夜里好像有马队过去,动静不小……不像是好路数。”这关于疑似土匪活动的模糊信息,为支队评估周边安全环境提供了参考。

类似的小事逐渐累积。一盒火柴换来的几句关于远处炮楼士兵换岗时间的闲谈;帮老人修补窝棚后听到的关于往年山洪规律的提醒;公平交易山货时对方顺口提及的某个山谷地形特点……这些零碎的信息,如同拼图碎片,慢慢勾勒出磐石谷外围世界的大致轮廓。

更重要的是,“山里有支打鬼子、不扰民、还帮人看病的‘山鹰支队’”的消息,开始像山风一样,在极小的范围内隐秘而缓慢地流传。虽然大多数人依旧保持距离,但那种纯粹的恐惧和排斥,开始掺杂进一丝好奇、一丝观望,甚至是一丝微弱的期待。磐石谷,终于在这片沉默的山野中,拥有了最初几只极其宝贵、虽然还不够明亮的“眼睛”和“耳朵”。

然而,林烽深知,仅仅依靠山民被动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靠的。必须建立一支属于支队自己的、主动的、可靠的“眼睛”和“耳朵”。在群众工作初见成效的同时,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工程——构建外围警戒网,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这项工作由老赵主要负责,赵铁锤协助。他们带着侦察兵,花了整整十天时间,对磐石谷外围方圆数十里的地形进行了极其细致和危险的勘察。他们的足迹遍布险峻的山脊、隐秘的垭口、能俯瞰主要进山通道的制高点。

最终,他们选定了五个关键位置,作为第一批秘密观察哨的设立点:

1. 鹰嘴崖(东): 位于“一线天”入口东南方向一座极高的山峰上,视野极其开阔,能俯瞰远处平原日伪主要交通线和较大规模的军队调动。

2. 望乡台(南): 控制着通往南部人口相对稠密区域的一条隐秘山谷通道,监视可能来自那个方向的渗透。

3. 哑口(西): 卡在西面一条崎岖但可通行的山脊哑口,监视更深远山区可能的敌情。

4. 北屏风(北): 依托北部一面如同屏风般的巨大悬崖设立,监视北面广袤的原始森林方向。

5. 回音壁(内): 设在谷内一处能隐约听到“一线天”入口动静的隐蔽点,作为内部最后一道预警和确认哨。

每个观察哨的设立都极其艰苦和危险。哨位要选择在岩石缝隙或茂密灌木丛中,进行精心的自然伪装,用树枝、苔藓、石块搭建极其低矮隐蔽的掩体,确保即使走到近处也难以发现。哨兵需要携带足够的干粮和饮水,进行长达数日的连续潜伏。他们配备了支队最好的望远镜,以及用缴获的信号枪改装的、能发出不同颜色信号的通信工具(约定好不同信号代表的不同敌情等级和大致方向)。

同时,在观察哨与磐石谷之间的复杂路线上,设立了数个秘密通讯中转点——可能是某棵特定老树的树洞,可能是一处岩石下的缝隙。这些点用于在非紧急情况下传递更详细的书面情报,或在哨位遭遇危险时,作为接力传递警报和隐蔽撤离的节点。

严格的训练和轮换制度随之建立。哨兵必须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心理素质过硬、具备极强野外生存和伪装能力的战士。他们需要接受抗疲劳、抗寂寞、极端天气下潜伏的专业训练。每三天进行一次轮换,确保哨兵始终保持最佳的警觉状态。

夜幕再次降临太行山。在“鹰嘴崖”观察哨那个仅能容一人蜷缩的石缝掩体里,哨兵小李轻轻调整了一下姿势,将眼睛再次贴近冰冷的望远镜镜头。镜筒里,山下远处平原上,日伪据点星星点点的灯火如同鬼火般闪烁,更远处,一条公路像灰色的带子蜿蜒消失在地平线。

山风呼啸,带着刺骨的寒意。小李紧了紧身上单薄的棉衣,呵出的白气在眼前瞬间凝结。他像一块沉默的岩石,与身下的大山融为一体。他的存在,孤独而坚定,仿佛磐石谷延伸出去的一根最敏锐的神经末梢,正全神贯注地感知着外界最细微的动静,警惕着任何可能威胁到山谷内那片温暖灯火的不祥之兆。

在他身后,在另外四个方向的暗夜中,同样的警惕也在无声地持续着。一张虽然稀疏却至关重要的、无形的预警网络,正在这寂静而危机四伏的群山之中,悄然张开,默默守护着那个被称为“磐石谷”的新生希望之地。延伸出去的触角,不仅连接着山野的人心,也编织着生命的防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