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 > 第37章 无形的规则

深秋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斑驳地洒在鬼湾村后山一处相对平坦的洼地里。空气中还隐约残留着硝烟和血腥的气味,一场小规模伏击战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队员们或坐或靠,疲惫地喘息着,检查武器,分发着刚刚缴获的、少得可怜的战利品——几盒日军罐头,一些子弹,还有从伪军尸体上搜刮来的几块干粮。

战斗过程有惊无险,但暴露出的问题,却让林烽眉头紧锁。他靠在一块大山石上,目光扫过或兴奋、或疲惫、或依旧带着几分懵懂的队员们。队伍人数多了,力量强了,但心思也杂了。不能再这样像一盘散沙似的混下去了。必须立起规矩,拧成一股绳。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虽然嘶哑,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耳中:“兄弟们,仗打完了,咱们活下来了,是好事。但有些话,我得说说。”

所有人都抬起头,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大牛停下擦拭刺刀的动作,铁柱从分到的半块干粮上抬起头,连一直沉默寡言、如同背景板般的动员兵一号,也微微调整了站姿,空洞的目光“看”向林烽。黑风安静地趴在林烽脚边,耳朵却机警地转动着。

“咱们这些人,凑到一起,是为了打鬼子,活命,也给死去的亲人乡亲报仇。”林烽缓缓说道,语气沉重,“可咱们不能老是‘咱们’、‘咱们’地叫着。得有个名号!让鬼子听了害怕,让老百姓听了觉得有依靠!也让咱们自己知道,到底是在为谁扛枪!”

他看向老赵:“赵叔,您见识多,您看,起个什么名号好?”

老赵沉吟片刻,用粗糙的手指在地上划拉着:“名号不能太张扬,树大招风。但也不能没了气性…咱们是中国人,打鬼子是为了咱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片土地…叫‘炎黄支队’咋样?不忘本,也有劲头!”

“炎黄支队…”林烽低声重复了一遍,目光扫向其他人。

铁柱挠了挠头:“俺觉得行!听着就提气!”大牛也点头附和。

这时,一直安静坐在一旁、帮一个轻微擦伤的队员包扎的陈先生,扶了扶眼镜,轻声补充道:“《周易》有云:‘大人虎变,其文炳也’。虎啸山林,威震一方。我们蛰伏于此,待时而动,叫‘山虎小队’亦显勇猛潜藏之意。”他声音文弱,却带着一股书卷气的坚定。

林烽心中一动。“炎黄”大气磅礴,“山虎”更具当下的隐蔽性和锐气。他略一思索,拍板道:“好!咱们就在这太行山里,像猛虎一样,盯着鬼子!咱们的名字,就叫——山虎小队!”

“山虎小队!”铁柱第一个喊出来,黝黑的脸上泛着光。

“山虎小队!”其他几个青年也跟着低吼。

大牛咧嘴笑了笑。连老赵也微微颔首。

一个简单的名字,却像一道无形的纽带,将这群出身各异、命运多舛的人初步联结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不再是散兵游勇,他们是“山虎小队”的一员!

名号定了,接下来就是更实际的——立规矩。林烽的脸色严肃起来。

“有了名号,就得有规矩!没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咱们这刀头舔血的营生!”他声音提高了几分,“今天这一仗,我就发现有问题!”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铁柱身边一个叫石头的年轻队员。石头被他看得低下头,手足无措。

“石头,你说说,刚才鬼子尖兵离咱们埋伏圈还有百十米远,你为啥突然开枪?”林烽质问。

石头脸涨得通红,嗫嚅道:“俺…俺看见那鬼子官好像在看俺这边,心一慌,手一抖就…”

“手一抖?”林烽语气严厉起来,“你这一抖,差点把咱们全队都抖进去!要不是老赵叔反应快,一枪撂倒了那个鬼子官,引开了注意力,咱们的伏击就全暴露了!到时候就不是咱们打鬼子,是鬼子围着咱们打!”

石头吓得不敢吭声。铁柱想帮腔,被林烽用眼神制止。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林烽环视众人,“今天我把第一条规矩立在这:一切行动听指挥! 我说打,才能打!我说撤,必须撤!谁再敢擅自行动,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严惩不贷!咱们是一个队伍,一个人的莽撞,会害死所有人!听明白没有?”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声音比刚才喊队名时更加整齐有力。石头也抬起头,大声回答。这次教训,让他和所有新队员都深刻理解了“纪律”二字的分量。

“第二条规矩,”林烽指着地上刚刚集中起来的战利品,“一切缴获要归公!”

他走到那堆物资前:“这些罐头、子弹,是兄弟们用命换来的。不是谁抢到就是谁的!要由队里统一分配,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到东西,每杆枪都有子弹使!谁要是敢私藏、争抢,就别怪我林烽不讲情面!”

他特别看了一眼那几个本地青年:“咱们为什么能站在这?是因为有王家庄、李家庄的乡亲们勒紧裤腰带给咱们送粮!咱们手里的家伙,是从鬼子伪军手里夺来的!要是自己人先为这点东西争起来,跟土匪有什么两样?对得起省下口粮给咱们的百姓吗?”

这番话掷地有声,说得众人心服口服。大牛主动将刚才自己先拿到的一盒罐头放回了公共物资里。铁柱也狠狠瞪了身边同伴一眼,示意他们别动小心思。公平,是维系这支杂牌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粘合剂。

“第三条规矩,也是最要紧的一条!”林烽的语气格外凝重,他指向山外村庄的方向,“对待百姓要和气!咱们是兵,但不是欺压百姓的兵! 不准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不准调戏妇女!遇到老乡有困难,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挑水、修房、治病,都是积德的事!”

他顿了顿,让每个人消化一下,然后继续说道:“你们想想,没有王老汉他们偷偷送粮,咱们早就饿死在山沟里了!没有乡亲们给咱们通风报信,咱们就是瞎子、聋子!老百姓是水,咱们是鱼!水干了,鱼就得死!谁要是坏了这条规矩,败坏了咱们‘山虎小队’的名声,就是自断生路!我第一个饶不了他!”

正说着,洼地边缘传来轻微的响动。黑风立刻警觉地抬起头,但没有吠叫。只见王老汉的孙子,一个半大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提着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十几个还带着泥土的红薯。

“林…林队长,俺爷让送来的…说你们刚打完仗,垫垫肚子…”孩子怯生生地把袋子递过来。

林烽接过袋子,心里一暖。他摸了摸孩子的头,拿出一块干粮塞给他:“回去告诉你爷,谢谢乡亲们!我们山虎小队,一定保护好大家!”

孩子拿着干粮,欢天喜地地跑了。

这一幕,无声地印证了林烽的话。队员们看着那袋红薯,再看看林烽坚定的眼神,心中对“善待百姓”这条规矩,有了最直观、最深刻的理解。民心向背,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

规矩立下了,内部的磨合却在细微处持续进行。

动员兵一号永远是沉默的标杆,精准执行命令,但对周围的人际互动毫无反应,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警示——绝对的工具性。

老赵则像一块磨刀石,严谨甚至有些刻板。他会纠正铁柱们蹩脚的持枪姿势,会批评大牛布置警戒哨的疏漏,他的经验是队伍宝贵的财富,但也让新兵们感到压力。

铁柱等本地青年,血性足,肯吃苦,但毛躁、纪律性差,需要反复敲打。陈先生则带着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洁癖,努力适应着艰苦和血腥的环境,用自己的方式贡献着力量。

林烽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编组:老赵带一名动员兵和枪法稍好的队员组成精准火力组;铁柱和大牛分别带领几名新兵,作为突击和掩护组;陈先生和身体较弱的队员负责后勤、救护和宣传。黑风则是全队的流动哨兵。

无形的规则,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开始渗透进这支小小队伍的骨髓里。它约束着行为,凝聚着人心,明确着目标。山虎小队,这个刚刚有了名字的集体,正在血与火的淬炼中,一步步褪去稚嫩和散漫,向着真正的战斗集体蜕变。前方的路依然凶险,但有了规矩的骨架,这支队伍才算真正站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