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抗战:我手搓迫击炮,震惊李云龙 > 第311章 用石头拉丝,这叫玻璃纤维!

张云初感觉自己的大脑,被林川这句话轰得一片空白。

作为周平最得意的门生,三十出头的他曾在德国西门子工厂实习,对电气工程的理解,某些方面甚至比老师周平还要深刻。

可现在,他所学的一切,都在崩塌。

他身后的十几名中央工程技术支援总团专家,也都一个个张着嘴,表情凝固,仿佛第一次听说世界上还有“物理”这两个字。

用石头造布?

这是《封神演义》里的情节,还是《西游记》里的法术?

要是石头真能造布,大家还要棉花做什么?

直接去山上敲几块石头,全根据地的军装问题不都解决了?

“林总工,您……您没开玩笑吧?”

张云初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他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这一刻受到了毁灭性的挑战。

他下意识想去摸口袋里那本德文版的《电机工程手册》,想看看西门子的工程师们,有没有在哪一页提过关于“石头纺织学”的伟大构想。

“张工,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

林川的表情平静无波,眼神里却有一种疯狂的光,一种让所有技术人员都无法抗拒、为之沉沦的创造之光。

他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反问。

“张工,还有各位专家,我们制造绝缘材料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过于基础,张云初几乎是本能地回答。

“绝缘,防止电流泄露,还有……耐高温,防止线圈在运行时过热烧毁。”

“说得对!”林川一拍手掌。

“核心就两点。”

“一,不导电。”

“二,不怕烧。”

“对不对?”

“对。”专家们机械地点头,不明白林川为何要从如此原点的问题说起。

“那好,我们再来看石头。”

林川随手拿起桌上一块花岗岩石子,在众人面前展示。

“这东西,导电吗?”

“不导电。”张云初摇头。

“怕烧吗?”

“……”

张云初和专家们集体失语。

石头怕烧?这是什么笑话?

这东西本身就是火山熔岩冷却的产物,几千度的高温都烧不坏它。

“看,不导电,又耐高温。”

林川的声音陡然加重,一字一顿。

“它天生就是最好的,绝、缘、材、料!”

“可是……可它是石头啊!”一个头发花白的机械专家终于忍不住喊出所有人的心声,“它又硬又脆,怎么可能变成布?”

“谁说它不能变?”

林川的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我们把它融化,再拉成丝,不就行了?”

“融化?拉丝?”

这两个词,仿佛两柄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专家们固化的知识壁垒上。

那层由教科书、由经验、由权威构筑的墙壁,瞬间布满裂痕。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一瞬间,一个被他们忽略的常识,跃出脑海。

玻璃!

“林总工,您的意思是……制造玻璃丝?!”

张云初的呼吸陡然急促,大脑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

“没错,就是玻璃丝!”

林川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我们根据地,什么东西取之不尽?石英砂!”

“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

“我们兵工厂的炼钢炉,温度能到多少?”

“一千六百度!”

“而玻璃的软化点,不过七八百度!”

林川转身走向黑板,粉笔在他手中上下翻飞,一个匪夷所思的工业构想跃然其上。

“我们把石英砂、纯碱、石灰石按比例混合,放进坩埚,加热到一千两百度以上,让它变成粘稠的、像麦芽糖一样的玻璃液!”

“然后,在坩埚底部,用我们最高精度的钻头,钻出成百上千个比头发丝还细的小孔!”

黑板上出现一个巨大的坩埚,底部密密麻麻布满孔洞,下方则是一个高速旋转的卷轴。

“当玻璃液因为自身的重力,从这些微孔中流出来时,会形成什么?”

“玻璃丝!”

张云初和几位专家异口同声地吼了出来,声音里是无法抑制的颤抖和狂喜。

“对!就是玻璃丝!”

林川的眼中光芒大盛。

“这些比头发丝还细的玻璃丝,在下落的瞬间就会冷却凝固。”

“我们用一个高速旋转的卷轴,把它们收集起来,就能捻成一股股的玻璃纤维纱线!”

“这……这简直是……”一名材料学专家激动得浑身发抖,他死死盯着黑板上的图,感觉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正在他眼前轰然洞开。

“有了纱线,造布还难吗?”

林川的目光扫过众人。

“我们有全根据地手最巧的女工,她们用最简陋的织机能织土布,难道还织不出一块玻璃布?”

“最后一步。”

林川拿起铅笔,在画好的玻璃布上,覆盖了一层涂层。

“我们把兵工厂自己熬制的、绝缘性能最好的生漆,均匀涂抹在玻璃纤维布上,再进行烘烤。”

“生漆会填充纤维间的所有缝隙,形成一层致密的、耐高温、高绝缘的保护膜!”

“这样得到的‘玻璃纤维绝缘布’,其耐压和耐热等级,将远远超过德国人最顶级的云母制品!”

“而它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林川放下铅笔,环视着一群已经彻底僵立在原地,如同雕塑般的专家们,平静地发问。

“各位,现在你们还觉得,用石头造布,是天方夜谭吗?”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厂房里,只剩下此起彼伏、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

张云初呆呆地看着黑板,大脑已经放弃了思考。

他感觉自己过去十几年,在德国、在中国,所学的一切电机工程知识,在林川这套简单粗暴、却又直指事物本质的“土法黑科技”面前,显得那么可笑,那么幼稚。

这不是技术。

这是魔法。

是真正意义上的“点石成金”!

“神迹……这绝对是神迹!”

“林总工……我……我代表所有电气组的同志,向您道歉!”

张云初猛地站得笔直,对着林川深深鞠躬,声音因为激动而哽咽。

“我们的思想太僵化了!我们只知道抱着德国人的手册当圣经,却忘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本身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

“张工,言重了。”

林川上前扶起他,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们,才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真正把它变成现实,还要依靠你们的智慧和双手。”

林川的话,像一道热流,瞬间灌入在场所有专家的心田。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总工程师,心中那份敬畏,此刻已经升华为一种发自肺腑的认同与追随的狂热。

“林总工!请您下命令吧!”

张云初的眼中,燃起两团火焰。

“我们保证,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之内,一定把第一块合格的玻璃纤维布,送到您面前!”

“好!”

林川要的就是这股劲!

他当即拍板。

“我命令,‘玻璃纤维项目组’即刻成立!”

“由张云初同志担任组长,所有电气、材料、化学领域的专家,全力配合!”

“你们的任务,就是用一个星期时间,让我们的发电机,穿上我们自己用石头做的‘衣服’!”

“是!”

十几名专家齐声怒吼,声音震得房顶的灰尘簌簌下落。

他们转身冲出厂房,如同上战场的士兵,直奔实验室和窑炉车间。

一秒钟都不想再等!

他们要立刻,马上,亲手去见证这个“点石成金”的神迹!

看着专家们狂热的背影,林川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他知道,当这块看似不起眼的“玻璃布”被制造出来,它所解决的,将远不止是发电机的绝缘问题。

耐高温、高强度、质量轻、成本低……

这种全新的材料,将是一把万能钥匙,开启无数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从飞机的蒙皮,到坦克的复合装甲,再到防弹衣的内衬……

一个全新的材料学时代,将由这片贫瘠的太行山,向全世界宣告它的到来。

时间一晃,三天过去。

这三天,“玻璃纤维项目组”在张云初的带领下不眠不休,已经成功熔炼出玻璃液,并用简易的拉丝设备,拉出了第一批比头发丝还细的玻璃丝样品。

那是一卷卷比蛛丝还要纤细的玻璃长丝,在灯光下闪烁着梦幻般的光泽,捧在手里却几乎感觉不到重量。

张云初他们不敢有丝毫耽误,立刻向着“织成布”的最终目标狂奔。

解决了发电机“衣服”的后顾之忧,林川心中最挂念的,依然是那颗决定水电站成败的真正“心脏”——水轮机转轮。

他算着时间,那块采用全新“化学铸造法”的叶片,也该出炉了。

林川深吸一口气,将目光从喧闹的厂房收回,重新落回到那张巨大的发电机图纸上。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地下二号厅的专线。

“我是林川。接周平顾问。”

电话那头很快传来周平嘶哑却无比亢奋的声音。

“林总工!您有什么指示?”

“老周,水轮机转轮叶片,铸造得怎么样了?”

“报告林总工!第一块叶片铸件,刚刚从保温坑里取出来!”

周平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哭腔。

“经过初步检测,完美无瑕!”

“您的‘分体式锻压铸造’和‘化学铸造法’,彻底成功了!”

“好!太好了!”

即使是林川,听到这个消息,也忍不住猛地一握拳。

“老周,立刻组织人手,进行后续的精密加工和焊接!”

“同时,其他叶片的铸造,给我二十四小时不停工!”

“半个月内,我要看到第一台完整的水轮机转轮,屹立在总装车间里!”

“是!保证完成任务!”

挂断电话,林川的目光变得无比深邃。

水轮机、发电机……驱动工业革命的两颗心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一点点锻造出来。

他仿佛已经能听到,那奔腾的河水被驯服成电流,通过电缆涌入地下钢铁城市,唤醒一头头沉睡巨兽的嘶吼。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

“报告!”

一名通讯员冲了进来,神色极度紧张,手里捏着一份电报。

“林总工!总部急电!”

“总部刚刚转发了一份来自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绝密情报!”

“鬼子……鬼子换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