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傍晚,新一团团部。
李云龙的咆哮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他正揪着一营长张大彪的领子,喷得对方满脸唾沫星子。
“张大彪!你小子是猪脑子吗?!”
“老子让你练协同!协同!不是他娘的让你带着兵傻冲!”
“五十门炮,一百门迫击炮,还有那人手一根的‘开罐器’!这么多好东西,你就给老子练了个步兵冲锋?”
张大彪被骂得抬不起头,脖子梗得像根铁棍,小声嘟囔。
“团长,这也不能全怪我啊。“
”炮营那帮小子,算个射击诸元比娘们绣花还慢!“
”我这步兵都冲到山脚下了,他们那炮弹还没出膛呢!”
“放屁!”
炮营长周德胜当场炸了,从旁边冲过来嚷嚷。
“团长!你可得评评理!林总工那本《射击手册》,比他娘的天书还难懂!“
”我手底下那帮大老粗,哪个看得懂?“
”全靠我们几个干部心算,能快得了吗?”
“你还敢顶嘴?!”李云龙牛眼一瞪,刚要发作。
“报告!”
一个平静的声音,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团部的火药味。
赵刚抱着一摞厚厚的、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册子,走了进来。
他身后,还跟着几个文书,同样抱着一摞摞崭新的书本。
“吵什么呢?”
李云龙一看来人是赵刚,心里的火气顿时消了大半,但嘴上依旧不饶人。
“哟,赵大政委来了?这几天钻在屋里捣鼓什么宝贝呢?“
”是不是又写了什么酸诗,要念给咱们听听,提提神?”
“李团长,我不会写诗。”
赵刚笑了笑,将怀里那摞册子“砰”的一声,重重砸在李云龙面前的桌子上。
“这是我跟林总工一起,给咱们新一团的战士们,准备的一点‘精神食粮’。”
李云龙斜着眼,一把抓过一本。
册子的封面是用最粗糙的马粪纸做的,但上面用黑墨印着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新一团军事速成识字课本(第一册)》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太行山军工联合体总工程师林川、新一团政委赵刚,联合主编。
“识字课本?”
李云龙撇了撇嘴,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随手翻开。
他本以为会看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类的玩意儿。
可映入眼帘的第一页,却让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第一页上,没有一个汉字。
只有一幅画,和几个他从未见过的,像是洋码子一样的符号。
画上,是一把线条刚劲、棱角分明的“八一式”马步枪的简笔画,旁边清晰标注着它的各个部件名称:枪托、枪管、准星、扳机……
而在画的下方,就是那行奇怪的符号。
“b-u 步,q-iang 枪。”
赵刚的声音适时响起,他指着那行符号,一个音一个音地念了出来。
“李团长,这是林总工发明的‘军事拼音’。”
“b,就是‘步兵’的‘步’;q,就是‘机枪’的‘枪’。”
“学会了这套拼音,战士们就能自己给汉字注音,看到不认识的字,也能念出来。”
李云龙的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他那股子战场老油子的直觉告诉他,这玩意儿不简单。
他继续往后翻。
第二页,画的是一门“太行一式”75毫米步兵炮。
下面对应的拼音是:“p-ao 炮”。
第三页,画的是一颗手榴弹。
拼音是:“d-an 弹”。
枪、炮、弹、刀、兵、卒……
整本书,每一页都画着一样战士们每天摸、每天看的杀人家伙,旁边配上一个汉字和一套“军事拼音”。
这哪里是什么“识字课本”?
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股浓烈到化不开的硝烟味和钢铁味!
李云龙看得眼都直了。
他是个粗人,但他打了一辈子仗,他比谁都明白,把这些东西刻进一个兵的骨子里,意味着什么。
“这……这他娘的是你和林老弟搞出来的?”
李云龙的声音有些干涩。
“主要是林总工的构想,我只是负责整理和编排。”
赵刚谦虚地说道,又拿起另一本更厚的册子,递了过去。
“李团长,您再看看这个。”
《军用数学手册(新一团版)》
李云龙翻开第一页,再次愣住。
“第一课:百以内加减法。”
“应用题一:一个步兵班有战士十二名,冲锋时牺牲三名,重伤两名,还剩几人可以继续战斗?”
“应用题二:我军缴获鬼子三八式步枪二十支,子弹五百发,平均每支枪可以分到多少发子弹?”
他的手指有些僵硬,继续往后翻。
“第二课:乘除法与距离换算。”
“已知我军阵地到鬼子炮楼的直线距离为八百米,我军炮兵阵地在后方两公里处,求炮击时,炮弹需要飞行多远?”
“第三课:基础几何与弹道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