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彼得罗夫同志。”
林川主动伸出手,用一口虽然不算流利,但发音相当标准的俄语说道。
“我代表研究所全体同志,欢迎您的到来。”
这一下,不光是彼得罗夫,他身后的那几位苏联专家,脸上也都露出意外的神色。
他们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中国山沟里,居然能遇到一个会说俄语的年轻军官。
彼得罗夫愣了一下,才伸出手,和林川握了握。
他的手掌宽大而有力,布满了老茧,这是一双属于工程师的手。
“你好,林川同志。”
彼得罗夫也用俄语回答,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
“你的俄语说得很好。你在苏联学习过?”
“没有,只是自学过一些。”林川谦虚地回答。
穿越前林川就自学过多种外语,其中就包括俄语。
简单的开场,让气氛缓和不少。
李云龙在一旁看着林川和那帮老毛子用他听不懂的语言对答如流,心里又是佩服又是憋屈。
他娘的,文化人就是不一样,到哪儿都能吃得开。
陈更则暗自松了一口气,林川这一手,无疑给他们这边挣了不少印象分。
“同志们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陈更笑着对翻译说道,“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住处和晚宴,请先休息一下。”
“不,陈将军。”
彼得罗夫却摆了摆手,他的表情很严肃。
“我们不是来休假的。时间宝贵,我想立刻了解项目的情况。请带我们去看看你们的计划图纸。”
这位副总工程师,是个典型的技术狂人,工作作风雷厉风行。
陈更看了一眼林川,见他点了点头,便爽快地答应了。
“好!那就请同志们移步我们的会议室。”
一行人走进了研究所那间最大的会议室。
这里已经被提前打扫得一尘不染,墙上挂着新画的根据地地图和工程进度表。
长条桌上,摆着干净的茶缸和热水。
李云龙特意让人把兵工厂里最好的那几把椅子给搬了过来,虽然也是木头的,但擦得锃亮。
苏联专家们一进来,目光就被墙上的地图和进度表吸引了。
他们看得非常仔细,不时地低声交流几句。
当他们的目光落到进度表上,“隧道掘进”、“水泥厂建设”、“涡轮机铸造”这些明确的条目时,脸上的表情更加凝重。
看得出来,这帮中国人,是来真的。
而且,他们的计划,远比想象中要庞大和系统。
“林川同志,”彼得罗夫转过身,开门见山地问道,“可以让我们看看你们的设计总图吗?尤其是大坝和厂房部分。”
他最关心的,还是主体工程。
“当然。”
林川示意了一下,周平和几个技术员,立刻将几张巨大的图纸,在长条桌上铺开。
这些图纸,是林川特意准备的。
包括了水电站的选址勘探图,大坝的结构设计图,以及厂房的布局图。
但最核心,也是最惊世骇俗的那个“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总装图,他暂时没有拿出来。
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能一下子把人噎死。
彼得罗夫和他的团队立刻围了上去。
他们不愧是顶尖的专家,一上手就显示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
有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纸上的每一个数据。
有人拿出计算尺,飞快地进行着验算。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和计算尺滑动的轻微声响。
李云龙和陈更站在一旁,虽然看不懂,但也感觉到那种紧张而专业的氛围。
尤其是李云龙,他看着那帮老毛子对着图纸指指点点,嘴里念叨着一堆他听不懂的词,心里直犯嘀咕。
这帮家伙,不会真想挑刺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足足过了半个多小时,彼得罗夫才直起身子,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他摘下眼镜,揉了揉有些发红的眼睛,然后重新看向林川。
这一次,他的眼神里,惊讶和疑惑更浓了。
“林川同志,恕我直言。”彼得罗夫的语气很严肃,通过翻译,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份大坝的设计图,非常……非常大胆。”
他用了“大胆”这个词。
“你们设计的,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坝。根据图纸上的数据,坝高预计超过三十米。这在我们苏联,也属于中型水利工程了。”
“我承认,从力学结构上讲,这份设计图没有明显的错误。甚至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比如坝体的泄洪口和抗震结构设计,都非常有想法。”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但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们考虑过没有?”
“修建这样一座大坝,需要海量的,而且是高标号的特种水泥!根据我的初步估算,至少需要五万吨以上!”
“另外,还需要数倍于此的钢筋和砂石骨料!”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目光灼灼地盯着林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