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钢铁雄心1935:红警逆袭 > 第226章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红军主力虽将晋城团团围困,却并未急于发动强攻,而是采取了更为精妙的策略:分兵出击,扫荡外围。

一支支精干的小部队如同锐利的尖刀,迅速扑向晋城周边的各个县城与要隘。

他们的目标清晰而高效:彻底清剿盘踞在各地的晋绥军残余势力,瓦解为虎作伥的地主武装,拔除阎锡山在晋南乡村的根基。

大批的地主富商、贪官污吏被抄家、被公开审批,这个过程中自然积累了大量的浮财,其中许多粮食物资被他们分发给了平民百姓。

缴获的武器装备、军事物资用来充实军队,然而宝贵的金银财货却已经被提前预定给了先锋军。

这是为了获得工业援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周辰可不是慈善家,少量的工业机器可以当做谈判条件直接送。

但你想获得额外的工业援助,那就得用真金白银来换。

而在红军的高层眼里,与直接购买国外的整机设备相比,这笔交易显然极具性价比。

先锋军并非只是提供了机器设备,还提供了包括安装、调试、故障维修、技术教学和生产管理的一条龙服务,最终确保红军能够独立掌握这些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线。

这种系统性保姆式的工业转移,其价值远远超过了那些设备本身。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没法从其他渠道获得这些先进的机器设备。

理论上,他们可以寻求“苏联老大哥”的军工援助。但现实是骨感的:苏联自身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期,对先进机器设备的需求如饥似渴。

其有限的、最尖端的产能首先满足的是自身庞大的建设计划,能分润给“小老弟”的份额本就稀少,且往往并非最前沿的设备。

更关键的是人才瓶颈——这一时期苏联工程师数量存在巨大缺口,其平均技术水平相较于更发达的工业国也尚有差距。

苏联连满足本国需求都捉襟见肘,派遣高水平工程师长期支援红军,几乎是天方夜谭。

而红军对于那些明显落后于时代的机器,说实在的,真不怎么看得上。

他们在晋南的胜利,不仅带来了地盘,也缴获了阎锡山遗留的部分机器设备和一些本土技术人才。

西方列强那样的大工厂、机械化生产才是他们追赶的目标。

反正和先锋军的谈判还在进行中,可得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打一下阎老西的秋风,给自己攒一笔储备资金。

大家都心知肚明,一旦那些造枪造炮的先进机器轰鸣着运转起来,后续维持其高效生产所需的庞大资金流和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供应,才将是更为艰巨的挑战。

这个时候,红军在晋南攻城略地,周辰在争取民心,在太原的阎锡山可就坐立难安了。

他感觉自己对山西的掌控正在逐渐失去,各地的武装和官员对于他支援太原的命令,阳奉阴违,部队调动、粮草运输,慢如蜗牛。

绥远的傅作义更是直接不听调令了,让他调一个旅回来支援,回觉得毫无诚意,连敷衍都懒得敷衍!

更让他难受的是,这两方势力都在有意无意的封锁太原的物资进出通道,红军这么做自然理所当然。

先锋军作为客军,这么做,那就基本上是撕破脸皮了,人家就是奔着整个山西来的。

阎锡山甚至怀疑,自己的晋绥军已经被周辰渗透成筛子了。都说常凯申的银弹攻势犀利,可是在广东事变之中,不一样输给了周辰吗?

论财大气粗,他老汉可比不过周辰!

但这一点,委实是阎锡山想多了,周辰既然看不上晋绥军,当然不会花钱去收买他们。

周辰直接收服了山西的既得利益阶层,他不仅重金收买了整个山西的煤老板,更将触角伸向了大部分工厂主。

别忘了,先锋军本身既是山西煤炭的最大采购商,又是这些矿主的设备供应商和技术提供商。

上下游同时被扼住咽喉,煤老板们想继续赚钱?只能乖乖跟着周司令的指挥棒转。

对于工厂主,周辰的“收买”则更加直白高效:一张诱人的“五年计划”大饼,以山东的工业建设计划为蓝本,承诺将山西工业产值提升十倍!

此刻选择投靠的,不仅能获得先锋银行的巨额资金注入,更能享受后续的先进设备与技术支持,简直就是送上门的泼天富贵。

关键在于,当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强势介入市场,倾斜资源时,那些拿不到扶持的企业,结局可想而知。

巨大的恐慌与诱惑下,大批资本家争先恐后,揣着厚礼涌入阳泉求见周司令,生怕慢人一步,被对手抢占了先机。

至于阎长官?在众人心中早已是昨日黄花。大家私下都打定了主意:今后尽量绕着他走,少与他来往,免得……让周司令误会!

周辰深谙“拉一批,打一批”的治理之道,而被打的矛头,精准地指向了那些盘剥百姓、放贷吸血的地主豪商。

此时的山西,或者说晋商群体,其资本实力放眼全国都堪称雄厚。

然而,这帮人积累的巨额财富,却鲜少用于正途。他们沉迷于“钱生钱”的金融空转游戏,不仅未能助力实业,反而抽血实体经济,抑制了产业生机——此等行径,简直是倒反天罡!

周辰只是略略一出手,便让这群人领教了何为专政铁拳的雷霆之威。

他的手段并非一味抄家,毕竟他的战时法庭是要讲证据的,不能将全部的放贷者送上断头台。那就使用行政命令,强势推行减息政策:即便那些尚未查实重罪或证据不足的钱庄,也被强制勒令将利率压至20%以下。

杀鸡儆猴的效果立竿见影。消息灵通的老板们立刻“心领神会”,不待铁拳临头,便纷纷主动大幅下调利率。更有甚者,对旧有的高利贷借据,也主动修订了利率条款以求自保。

于是乎,许多昔日绰号“活阎王”、“周扒皮”的财主,仿佛一夜之间洗心革面,摇身变为“实业先锋”或“慈善大家”。

见此情景,周辰也暂收雷霆之势。他的态度很明确:若这些人真能弃虚向实,办好实业,算是将功抵过;若仍是死性不改,阳奉阴违,那便新账旧账一起算,秋后自有刀悬项上!

如此恩威并施,收复了一大批的地方实力派,基本上也就彻底掏空了阎锡山的统治根基,让他的太原城成为一座孤岛。

这些地方实力派单独一个可能不算什么,但是联合起来发挥出来的能量可是相当巨大的,山西的各地驻军人数,部队番号和长官履历基本上被这群人给漏了个底掉。

更大的作用是制造舆论,各种或真或假的消息,在三晋大地上快速传播。

基本就一个主题——阎长官被红军打的可惨了,山西还是需要一位年轻力壮、雄才大略的豪杰来治理,这样大家才能有安稳日子过。

而这股舆论风潮一旦成型,各地的晋绥军都会受到影响。

这半年本就连战连败,在对于战场的恐惧心理下,自然,那些接到命令的各地驻军,就开始绞尽脑汁的拖慢行军速度。

这个时候与红军的谈判已经进入尾声,傅作义也已经传达了保持中立、共同参与抗日大业的意愿。

可以说,此时时机已然成熟,随时都可以图穷匕见,逼阎锡山下台。

但周辰丝毫不顾手下人的进步之心,还在有条不紊的收拢民心,没有人知道他在等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