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钢铁雄心1935:红警逆袭 > 第170章 剑指山海关

钢铁雄心1935:红警逆袭 第170章 剑指山海关

作者:踏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9 12:21:08

对于关东军来说,治安战的第一阶段虽然出现了一些小波折,但依旧在原定的时间内完成了预定目标,治安区的社会秩序得以恢复,生产生活与物质运输重新走上正轨。

但作为关东军司令的植田谦吉大将此刻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此前关东军的陆航部队损失太过惨重,即便他尽力筹措,至今也都还没有恢复过来。

不过就算恢复过来了,他也没有勇气命令他们升空作战。这就导致沈阳境内的铁路、桥梁被炸了个稀巴烂,花一段时间进行抢修的话,倒也能恢复过来。

可问题在于,一些路段刚刚修好,就又被先锋军的轰炸机给炸了。

而那些由骡马大车组织起来的运输队,只要白天露头,没过多久就是一群轰炸机呼啸而过,弄得他们只能昼伏夜行了。

这也是平时不注重防空的弊端——一旦被敌人夺走了制空权,一时半会儿又拿不出性能优良的防空武器,平时有多嚣张,挨炸时就会有多狼狈。

就眼前这个架势,先锋军明摆着就是要彻底掐断、摧毁前线部队赖以生存的补给生命线。

一旦前线部队陷入缺粮断饷的绝境,他毫不怀疑那位一向以胆大妄为、杀伐决断着称的周辰,会毫不犹豫地下达那致命的进攻命令。

根据潜伏敌后的间谍冒死送回的情报,周辰正利用那条已经抢修完毕、重新畅通的京奉铁路大动脉,昼夜不停地向前线倾泻着海量的战争物资——粮食堆积如山,弹药箱连绵不绝,各种装备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的大军之中。

若此刻易地而处,将心比心:己方既牢牢掌握着制空权,战机如秃鹫般盘旋在对手头顶;又拥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再加上后方粮草弹药堆积如山,补给充沛无虞,而眼前的敌人却已陷入饥饿与匮乏的泥潭……

那么,即使挡在前方的是铜浇铁铸的壁垒,他也必定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战机,毫不犹豫地命令部队扑上去,用钢铁与火焰将其碾碎、撕开一道口子。

这几乎是任何一个渴望胜利的指挥官都无法抗拒的诱惑。困兽尚且犹斗,何况是武装到牙齿又占尽优势的猛虎?

而反观己方这边,形势却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眼下虽然大量扩充了伪满军队,但他们对付游击队都有些吃力了,只能起到分摊驻军压力的作用。

而因此能够抽调出来的主力部队,加在一起也只有两个不满编的师团。

把这样的力量加强给锦州前线,那也只会增加两万张吃饭的嘴,根本无法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倒不如多运一些粮食弹药给前线。

苦思冥想许久都想不出破局之法,植田谦吉最终还是决定向大本营申请援兵。

虽然这会让他上任前放出的豪言壮语显得异常可笑,但是与面子相比,还是自己的前途更重要,他可不想步了南次郎的后尘。

不过,在援兵抵达之前,他还是觉得应该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要不然等以后击败了先锋军,也没多少人会觉得是他领导有方。

对这一切,周辰自然是一无所知,但是他的用兵风格一贯都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别看他在冀北只部署了25万大军,但这些部队可没有闲着,借用大量的炸药和工程机械,他们硬是在冻土上修出了一道还算可靠的防线。

但这道防线,也只是用来拖延时间的,便于前线主力能够及时撤离战场,或者固守待援。

而真正的杀手锏,却在沧州地区,周辰在这里准备了反击部队,他一直期待着、逼迫着日军主动出击,给他机会围而歼之。

这源于他对日军的刻板印象,认为他们总是喜欢在危机时刻以小博大。

但今时不同往日,日本政府毕竟还没有下定决心全面侵华,下面的将领敢搞小动作。

但发动大会战,那真的需要整个军部的点头。

而周辰的这一战略误判,也有韩复渠的锅——他向周辰保证,半年之内将民兵部队扩充到20万,一年之内持续扩军,并确保半数完成新兵训练。

这让周辰错误的估计了民兵部队战斗力成型的时间,而现实是,因为充足的物资供应和科学合理的军事训练,使得招兵和训练新兵的速度大为加快。尤其是民兵训练手册,简直是一书可抵十万军。

一场冬季大练兵,就让周辰多出了20万完成新兵训练的民兵部队。如果早知道山东的暴兵速度能够这么快,那他何苦打草惊蛇?

参谋部进行了研判,如果不进行军演,日军大概率不会加快关东军的扩军速度。

那么等到今年春耕结束之后,突然对东北发起全面攻击,猝不及防之下,很有可能一口气砍下半个东北。

但现实没有如果,周辰承认自己决策有些失误,但这都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当初的他可算不到自己扩军的速度能有这么快。

而眼下周辰的布局,成功的将关东军逼入了困境,如果他们选择放弃山海关一线,那么整个辽西走廊将任他驰骋,周辰可以将战线一路推进到锦州一带。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再次上演。几乎在周辰开始转变思维,想要奋力一搏的时候。

日本军部与内阁也在进行紧急磋商,逐步排除掉内部的反对意见,决心全力一战——双方都急于打破眼下的僵局。

这是联合军的高层开始了新一轮的会谈,分析已经获得的情报,得出一个结论,关东军困于东北游击战的泥潭,眼下就是攻取山海关的大好良机。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源于日军长期没有向山海关锦州一线进行大规模增兵。而先锋军新编成的部队却在往华北地区进行大规模集结,前线的后勤仓库也越建越多。

这样一来,己方的兵力优势越来越大,后勤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再加上此前空军的大胜,直接激发了张学良收复故土的信念。

宋哲远倒是没有这么强的信念,但是如果能够收复东北,那东北军就没有理由再赖在华北了,到时候凭借战场上的军功,他把冀中地区收回来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东三省以后该怎么分,那是东北军与先锋军的事,他不想参与,也没有那个实力参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