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 第93章 谚语故事合计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第93章 谚语故事合计

作者:周涛的萨摩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12:21:06

盛老太太关于“藏拙”的告诫,盛长梧自然是听进去了,但他心中自有盘算,在人才济济的汴京,过分的谦虚和隐藏并非上策,机遇需要自己争取,名声需要不断巩固。

“藏拙”若藏久了,很可能真的被埋没,沦为又一个“伤仲永”,他要的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持续的光芒,建立起无人可以忽视的声望和影响力。

葳蕤轩内, 盛长柏下学回府,也听说了弟弟所作《三字经》之事,他特意去母亲那里看了那本手抄本,看着那工整如刻、内容精炼又包罗万象的文字,盛长柏沉默了良久。

他天资聪颖,刻苦用功,在同龄人中已是佼佼者,但面对这样一部堪称启蒙经典的着作,他内心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他这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对天赋鸿沟的认知,让他心情有些低落。

王若弗看出儿子的失落,心疼地安慰道:“柏哥儿,你莫要与他比。你如今学问扎实,先生们都夸赞的。长梧那孩子……哎,说句不好听的,那等聪慧已非寻常人可比,简直是个妖孽!咱们不跟他比,你做好自己就顶好了!”

盛长柏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点了点头:“母亲说的是,儿子明白。学问之道,贵在持之以恒,儿子不会懈怠的。儿子先去前院温书了。” 他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填补那份天赋上的差距。

第二日,白鹿洞书院

与盛长柏最为交好的顾廷烨敏锐地察觉到他情绪不高,稍一打听便知缘由,下学后,他搂住盛长柏的肩膀,豪爽地安慰道:

“长柏,何必为那等事烦心?你那弟弟盛长梧,本就不是池中之物,咱们凡人跟他比什么?我倒觉得你的文章写得极好,策论也很有见地!将来科举场上,靠的可是真才实学,又不是比谁会给小孩儿写书!”

顾廷烨的直爽安慰让盛长柏心中暖了不少,他笑了笑,真诚道:“谢谢你,廷烨。” 他将话题转向两人都感兴趣的方面,“下次休沐,我们再去骑马如何?我感觉马术已熟练了不少。”

顾廷烨果然眼睛一亮,兴奋道:“好啊!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咱们比比,看谁跑得快!”

而在盛家, 盛长梧仿佛真的“打通了任督二脉”,文思泉涌,他不再局限于《三字经》,开始将一些蕴含深刻道理的成语和谚语,改编成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用来教导墨兰。

诸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等等。

他不仅讲故事,还贴心地在纸上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故事的场景和人物,图文并茂,让年仅三岁的墨兰听得津津有味,看得目不转睛,在快乐中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盛长梧将这些故事仔细整理,配上插图,装订成册,他并非只是为了妹妹,更有深意。他通过关系,将这些册子送到曹家书坊刊印售卖。

果然,这些构思巧妙、画风稚趣、寓意深远的儿童读物一经面世,立刻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不仅孩童喜欢,连大人都觉得颇有意味。

盛长梧因此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版税收入,他没有将这些钱用于个人享受或结交权贵,而是悄悄另立账目,对林噙霜说:“阿娘,这些钱是儿子凭本事挣的,儿子想单独存起来,将来给墨儿做嫁妆,也算是我这个做兄长的一点心意。”

林噙霜听后,感动得无以复加,只觉得儿子考虑得如此长远周到。

邕王府上,邕王拿着下人买回的《三字经》和《谚语故事集》,仔细翻阅后,对身边的王妃和谋士感叹道:“这盛长梧,真乃天降奇才!文武兼备已是不易,竟还能写出这等惠泽童蒙的佳作!若能得其真心辅佐,实乃大幸!”

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看不起盛长梧出身的平宁郡主,在齐衡的央求下看了这些书后,也不得不放下一些偏见,私下里对心腹嬷嬷承认:“盛家此子,虽出身有瑕,但这般才学……确实世所罕见。衡儿若能与他交往,取其长处,倒也不算坏事。”

盛长梧的名声,随着《三字经》和寓言故事集的广泛流传,再次火遍大江南北,他的作品迅速成为了大宋无数家庭给孩童启蒙的必备读物,神童盛长梧之名,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这一次,他靠的不是一时的惊艳,而是实实在在、惠及大众的文化贡献,这让他的声望根基变得更加牢固和深厚。

御书房内,赵祯放下手中那本装帧精巧、图文并茂的《盛氏谚语故事合集》,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带着几分童真趣味的笑容。

他翻看了《龟兔赛跑》里那只骄傲的兔子和坚持不懈的乌龟,看了《亡羊补牢》里那个知错能改的牧羊人,每一则故事都浅显易懂,却又蕴含着治国、修身、处世的深刻道理,配以生动有趣的插图,连他这个一国之君都看得津津有味,更遑论孩童了。

“妙,实在是妙!”赵祯抚掌轻叹,“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此子心思之巧,用心之深,实非常人所能及。”

他当即吩咐内侍:“传盛承务郎,即刻来见朕。”

盛长梧接到传召,很快便来到御书房,行礼之后,赵祯拿着那本故事集,毫不吝啬地夸赞道:“怀瑾啊,你呈上来的这本故事集,朕看过了,内容新颖,画趣盎然,道理深刻却又丝毫不显说教,莫说是孩童,便是朕,看了也觉颇有收益。你能于学问之余,心系童蒙教化,编撰此等佳作,惠泽天下幼童,朕心甚慰!”

盛长梧恭敬地躬身回答:“陛下谬赞了,微臣只是见舍妹年幼启蒙,便想着将一些古之明训化为浅近故事,方便她理解记忆。能得陛下青眼,已是万幸,若果真能对孩童有所裨益,便是微臣最大的福分。”

赵祯看着眼前这个举止沉稳、才华横溢却又谦逊有礼的孩子,越看越是喜爱,心中那份潜藏已久的遗憾不由得再次涌上心头。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和由衷的感慨:

“怀瑾,你如此年少,便已显露出经天纬地之才与仁爱之心,可惜啊……可惜朕……没有福分,至今膝下犹虚。若朕有皇子,待其到了开蒙的年纪,必定要请你来做他的老师,亲自教导。以你之才学品性,定能培养出一位贤德明理的储君。”

这话语中的遗憾与期望,几乎是不加掩饰的,盛长梧知道历史,明白赵祯此生注定无子,这位仁君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他能够体会几分。

他不能点破,只能温言宽慰道:“陛下春秋鼎盛,龙体康健,子嗣之事乃天意,将来必定会有的。陛下仁德布于四海,上天必会庇佑。”

这番话,既是安慰,也是这个时代的人所能给出的最合适的说辞,赵祯听了,脸上露出一丝苦涩而又带着些许希望的笑容。他何尝不是这样安慰自己?这么多年了,希望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破灭……他挥了挥手,语气恢复了平静:“但愿如此吧。好了,你且退下吧。”

“微臣告退。”盛长梧行礼后,悄然退出了御书房。

空荡的御书房内,又只剩下赵祯一人,他缓缓坐回龙椅,身体微微后靠,显得有些疲惫。他再次拿起那本充满童趣的故事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上那只憨态可掬的乌龟图案,目光却仿佛穿透了书本,看向了虚无的远方。

他在想什么?是在想那些早夭的皇子们?是在憧憬着如果有一个孩子,能像盛长梧这般聪慧懂事该多好?还是在感叹命运的无常与身为帝王的孤寂?或许,还有一丝将对于子嗣的期盼,隐隐投射到了这个与他投缘的小神童身上的复杂情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