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 第211章 辣椒和棉花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第211章 辣椒和棉花

作者:周涛的萨摩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12:21:06

琼林宴的喜悦余温尚未散尽,苏轼、苏辙父子还沉浸在“三苏同榜”的荣光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中,一封来自眉山老家的急信,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击碎了所有的欢喜,他们的母亲,程夫人,因病与世长辞了。

按照儒家礼制和朝廷法度,父母亡故,人子须辞官归乡,丁忧守制二十七个月,这意味着他们刚刚起步的仕途,不得不骤然中断,即将远离汴京这个权力与文化的中心。

骤逢巨变,苏轼与苏辙悲痛万分,在离京前,他们特意前往林府,拜别盛长梧。

“盛大人,家母……病逝,我兄弟二人需即刻返乡丁忧,特来向大人辞行。”苏轼的声音低沉沙哑,往日的神采飞扬被巨大的悲伤笼罩,眼眶泛红,苏辙在一旁亦是神色悲戚,默默行礼。

盛长梧看着眼前这对瞬间成熟了许多的兄弟,心中了然,他早知有此一劫,此刻也只能温言安慰:“子瞻,子由,节哀顺变。程夫人贤德,教养出二位如此英才,足慰平生。回乡安心守孝,恪尽人子之礼,方是正理。京中之事,不必挂怀,待孝期届满,自有再展抱负之时。”

他的话语平和而充满力量,让苏轼兄弟在悲恸中感受到一丝温暖与支持。

到了离京那日,汴河码头笼罩在凄风苦雨之中,更添离愁别绪。盛长梧如约前来送行,他并未多言,只是郑重地拱手:“山高水长,望自珍重。他日汴京再会。”

苏轼、苏辙深深一揖:“盛大人厚谊,我兄弟铭记于心!告辞!”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母亲的无尽哀思,他们登上了南下的客船。

盛长梧回到林府,林噙霜也有听闻,不禁感慨:“真是可惜了……这刚中了进士,大好前程就在眼前,却要回乡守孝三年。宦海浮沉,三年时间,足以物是人非。这做官啊,有时候真讲究个官运。”

盛长梧点了点头,应和道:“母亲说得是。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苏氏兄弟才华横溢,心性坚韧,此番磨砺,于他们而言未必全是坏事。待他们归来,必非池中之物。”

林噙霜敏锐地察觉到儿子对那对兄弟非同一般的看重,问道:“梧哥儿似乎格外看重他们?莫非他们真有甚过人之处,是我没看出来的?”

盛长梧只是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回答:“母亲日后便知。”林噙霜见儿子卖关子,也不再追问,只当他是惜才。

苏轼、苏辙一路水陆兼程,历经跋涉,终于回到了蜀中眉山老家。家中,苏轼之妻王弗、苏辙之妻史婉玉,早已将婆婆程夫人的身后事办理得妥帖周全,灵堂肃穆,一应事务井井有条。

面容憔悴、仿佛苍老了许多的苏洵,看到家中被儿媳打理得如此妥当,心中既感宽慰,又涌起更深沉的悲痛,他对王弗和史婉玉点了点头,声音哽咽:“辛苦你们了……料理得甚好。”

王弗与史婉玉连忙敛衽行礼,垂首道:“此乃儿媳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

苏轼、苏辙跪倒在母亲灵前,看着母亲的牌位,回想起母亲昔日辛勤操持、督促他们读书的点点滴滴,不禁悲从中来,放声痛哭。

苏洵老泪纵横,父子三人的哭声在灵堂内回荡,王弗与史婉玉在一旁默默垂泪,小心照应。

—————————————————

盛长梧眼见土豆、红薯、玉米等新作物的推广已在全国范围内步入正轨,他的目光便投向了另一些同样重要的物事上。

他早在调离泉州时,便让田仆在私田小范围试种辣椒棉花,如今,泉州那边的官田已无需再集中培育新粮,将更多的土地转而种植辣椒与棉花,并将收获的种子一批批寄送至汴京。

在司农寺所属的试验田里,盛长梧划出了一块区域,亲自指导老农播种、育苗、移栽,司农寺的官员们看着这些从未见过的植株,心中满是好奇。

“盛大人,这又是什么新奇作物?也是能饱腹的新粮食吗?”一位官员看着辣椒苗那纤细的枝叶,忍不住发问。

盛长梧闻言,微微一笑,卖了个关子:“此物名为辣椒,那边的是棉花。它们并非用来果腹的主粮,但于我朝百姓而言,或许会是比粮食更有味、更温暖的东西。待秋收之时,诸位便知分晓。”

他这番话说得众人心痒难耐,却又想象不出这看似寻常的植株能有何等妙用,只得按捺住好奇心,看着这些作物在夏日里茁壮成长。

转眼又到秋收时节。

司农寺上下优先将新粮食作物的收获事宜处理妥当后,便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那片特别的试验田。

但见田垄之上,辣椒植株挂满了或尖长或圆胖的果实,有的青翠欲滴,垂直向下,有的则已转为鲜艳的红色,只觉得甚是好看。

旁边的棉花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桃绽裂,露出了里面洁白柔软、蓬松如云的纤维,远远望去,宛若一片雪落田间,煞是有一番氛围。

“原来此物成熟后这般模样,果真新奇!”官员们啧啧称奇。

盛长梧亲自下场,示范如何采摘辣椒和收取棉花,众人依样画葫芦,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收集起来。

辣椒采收后,盛长梧特意留出了一批品,他回到林府,亲自写了几个菜谱,交给厨房,命厨娘严格按照他的方法烹制。

翌日,他便在林府设下宴席,邀请了司农寺一众同僚。

当一道道色泽鲜亮、香气扑鼻的菜肴被端上桌时,官员们都有些愣怔,除了他们熟悉的菜肴,还有从未见过的那盘“地三鲜”,“辣椒炒肉”,“回锅肉”。

“盛大人,这是……?”

“诸位不必客气,请动筷尝尝,这便是‘辣椒的滋味。”盛长梧笑着示意。

众人将信将疑地举箸品尝,初入口时,尚觉咸香可口,随即,一股猛烈而独特的灼热感便在舌尖炸开,迅速蔓延至整个口腔!

“嘶——哈!”当即有人被辣得倒吸凉气,满脸通红,连忙端起水杯猛灌。

“这……这味道,好生霸道!比茱萸、生姜还要辛辣数倍!”

然而,那股劲辣过后,却是一种奇异的通透与爽快,口中唾液分泌加速,胃口大开。

“怪哉!虽辣得厉害,却让人欲罢不能,还想再吃!”

“确实开胃!下饭至极!”

原本还有些矜持的官员们,在尝试了几口之后,纷纷被这新奇的味道征服,就着这些辣味菜肴,竟比平日多添了一碗饭,吃得额头冒汗,大呼过瘾。

餐毕,众人捧着消食的热茶,仍在回味方才那顿酣畅淋漓的饭菜,盛长梧这才缓缓道:“诸位觉得此物如何?”

一位被辣得最狠,却也吃得最多的官员抹着汗道:“盛大人,下官服了!此物之辣,迥异于姜蒜茱萸,别具一格,食之令人精神振奋,食欲大增!”

另一人也附和:“是啊,寻常百姓家,油盐已是珍贵,像胡椒等香料更是价比黄金,饭食大多寡淡。若能将此辣椒推广开来,价格低廉,寻常人家只需在菜里放上几颗,便能增添无数风味,这……这可是能让天下人餐桌都丰富起来的好东西啊!”

盛长梧见众人接受度良好,这才缓声道:“本官却有此意。如今市面上的香料、辛料,如胡椒、姜、蒜等,价格不菲,寻常百姓人家难以时常享用,餐食往往寡淡无味。

而这辣椒,产量不低,易于栽种,若推广开来,其果实无论鲜食、晒干、制酱,皆可长久保存,能为百姓的餐桌增添不少滋味,开胃下饭,于民生大有益。”

他们这才恍然明白,盛长梧推广此物,用意深远,并非为了口腹之欲,而是着眼于提升最底层百姓的生活品质。

让终日劳作的平民,也能在粗茶淡饭中尝到一丝酣畅淋漓的“滋味”,这其中的意义,非同小可。

“盛大人思虑之深远,下官等……望尘莫及!”众人心悦诚服,纷纷起身行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