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 第164章 效仿的风吹往全国

盛长梧在泉州城成功为慈幼坊筹集到大量资金和长期资金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泉州下属的各受灾县城。

那些正在为如何维持本地慈幼坊而发愁的县令、县丞们,闻听此讯,无不眼前一亮。

“妙啊!盛大人此法,简直是釜底抽薪,又深得民心!”一位县令拍案叫绝。

“既能解燃眉之急,又不增加州府负担,还能让那些富户、寺庙博个好名声,真乃一举多得!”旁边的县丞也连连赞叹。

有了刺史大人亲身示范并大获成功,下属官员们顿时有了主心骨和底气,他们不再犹豫,纷纷效仿盛长梧,由县令和县丞亲自出面,郑重其事地拜访本县有头有脸的富商乡绅以及香火旺盛的寺庙道观。

这些富商和寺庙主持们,其实早已风闻泉州城内的动静,当父母官亲自登门,客客气气却又目标明确地提出“慈善捐助”的请求时,他们的反应几乎如出一辙。

在富商的厅堂里:

县令语重心长:“陈员外,您也知晓,慈幼坊乃是盛刺史大力推行的仁政,旨在收养孤幼,功德无量,如今泉州城的刘家、李家可都是鼎力支持,名字都要刻上功德碑,流芳百世了,咱们县里,可就指望您这样的仁义之士带头了。”

富商心中明镜似的:“泉州城的巨富们都同意了,我若独独不肯,传扬出去,旁人会怎么想?定会觉得我陈家为富不仁,心胸狭隘,赚的恐怕也是昧心钱!这名声一旦坏了,往后生意还怎么做?”

于是,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大人言重了!此等善事,陈某义不容辞!愿效仿刘公,为我县慈幼坊尽绵薄之力!”

在寺庙的禅房内:

县丞合十行礼,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方丈大师,佛法慈悲,普度众生,如今稚子孤苦,正是我佛门广种福田之时。听闻泉州开元寺、灵隐寺等皆已慷慨解囊,持续资助。若独独咱们这宝刹毫无表示,恐怕……恐怕信众们会心生疑惑啊。”

方丈捻着佛珠的手微微一滞,心中暗叹:“别的大寺都捐了,就我们不捐,香客们会怎么议论?难道我们供奉的菩萨就不灵验、不慈悲了吗?这岂不是自绝于信众?”

他连忙宣了声佛号:“阿弥陀佛!大人提醒的是,济世救人,本就是佛门本分。本寺愿每月拨出部分香火,供养孤幼,积攒功德。”

就这样,一场由盛长梧发起、自上而下的慈善筹资行动,在泉州各地迅速且顺利地铺开,“其他人都同意了,就你不同意” 这种无形的社会压力,以及对于商业信誉、宗教声誉的珍视,使得绝大多数被拜访的富商和寺庙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支持慈幼坊。

偶尔有一两个格外吝啬或心存侥幸,试图婉拒的,根本无需官员们多费唇舌,来自同行、邻里乃至自家人的目光和议论,就足以让他们坐立难安,最终不得不“顺应大势”,咬牙认捐。

这股风潮甚至蔓延到了未受灾害、但听闻此事的邻近州县,一些有心为民的父母官和乐善好施的士绅也开始自发地效仿。

盛长梧也适时下令,将各地捐助者的义举张榜公布,并着手统一制作功德碑,此举更是将捐助者的善行公之于众,接受万民称颂,使得这份“名声”投资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于是,原本可能因资金匮乏而夭折的慈幼坊体系,不仅在全州范围内稳固地建立起来,更获得了一条相对稳定、可持续的供养渠道。

前来泉州协助救灾、并监督赈灾款项使用的朝廷官员,亲眼见证了盛长梧如何在一片废墟之上,迅速稳定人心,组织重建,更独创性地解决了慈幼坊的长期资金难题。

其效率、其智慧、其担当,无不令这位见多识广的京官深感震撼与钦佩。

在返回汴京后,他呈递给官家赵祯的奏章中,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将盛长梧在飓风灾害前后的表现大夸特夸:

“……泉州刺史盛长梧,临危不乱,先知先觉,使万民免于危难,灾后统筹有力,以工代赈,使生民得以苏息。尤可贵者,其创设慈幼坊,收容孤稚,仁心可昭日月。

然,其不止于兴建,更谋长远,巧思妙策,使地方富贾、寺庙踊跃捐输,竟不费朝廷额外银钱,而令善政得以为继,此非徒有仁心,更具经世济民之实才也!泉州之地,官民同心,政通人和,实乃罕见之治绩……”

这份充满溢美之词的奏章,连同其他渠道传来的消息,一同摆在了赵祯的御案上。

垂拱殿内,赵祯览毕奏章,脸上露出了极为欣慰和赞赏的笑容,他将奏章传给几位重臣阅看,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众卿且看!这个盛长梧,当真是一次次给朕惊喜,给朝廷长脸啊!”

他站起身来,踱步到殿中,逐一点评:“此次飓风,他能先知预警,保全无数性命;灾后能迅速以工代赈,不仅安定民心,更助百姓重建家园。

尤为难得的是,他想的不是一时之策,这慈幼坊之设,是给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一个真正的活路和未来!此乃大仁!”

提到筹集资金的方法,赵祯更是抚掌称妙:“更妙的是他这为慈幼坊争取资金的办法!功德碑立得好!让富商巨贾为了名声心甘情愿掏钱,

对那寺庙,一番救苦救难的大道理压下去,更是点睛之笔! 既解决了钱粮难题,又让那些平日只知接受布施、积聚财富的寺庙出了血,真是……真是聪明绝顶!”

赵祯眼中闪烁着精光,他看到了此举更深层的意义,地方财政往往捉襟见肘,而寺庙凭借特权,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却很少反哺社会,一直是朝廷头疼的问题,盛长梧此举,无疑是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他回到御座,目光扫过群臣,语气变得坚定而决断:“盛卿在泉州所为,已证明此法可行、有效,且深得民心。朕意已决,着令中书拟定章程,推行全国!各州府县,皆需仿效泉州,设立官督民办之慈幼坊,收养弃婴、孤儿!其所需长效资金,可参照泉州成例,劝谕地方富商捐助,并……”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并令各地寺庙、道观,按其香火多寡,定期定额拨付钱粮,资助慈幼之用, 既然供奉的是慈悲神佛,自然该行慈悲之事,总不能只享人间香火,不担济世之责。”

皇帝金口一开,等于正式认可并要将盛长梧的“泉州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殿中众臣,无论心中作何想法,见官家主意已定,且此事于国于民确有大益,更能借此机会规范一下日益膨胀的宗教产业,纷纷躬身附和:

“陛下圣明!盛刺史之法,确为良策,推广天下,乃万千孤儿之福!”

“此举既可安孤弱,又可导人向善,更能补地方财政之不足,实乃德政!”

“臣等即刻草拟细则,尽快颁行天下!”

很快,由朝廷正式颁布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并资助慈幼坊的诏令,便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各路、州、军、府,诏令中详细借鉴了泉州的经验,对募集资金、管理运作、立碑褒奖等都有所规定。

盛长梧之名,再次响彻朝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