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 第55章 为外祖父翻案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第55章 为外祖父翻案

作者:周涛的萨摩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12:21:06

赵祯对盛长梧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如此天才又心系民生的孩子,自然要重重嘉奖。

他朗声对身旁的王守忠吩咐道:“守忠,安排下去,此次神童试,盛长梧才识过人,当为魁首。

赏——黄金百两,金银珠宝一箱!赐同进士出身,授从八品承务郎,特许入秘阁读书!”

秘阁是皇家藏书之所,能入内读书是极大的荣耀和机遇,意味着可以接触到大量珍贵典籍,并能得到馆阁中学士、直学士们的指点,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

“其余参与神童试的孩童,各赏银五十两,勉励其勤学苦读,将来经由科举正途,再为国家效力。”

这份赏赐,对于一个五岁孩童来说,简直是恩宠有加,荣耀无比!金银且不说,同进士出身和从八品官身,是多少寒窗苦读数十年的学子都难以企及的起点,更别提入秘阁读书的特殊恩典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盛长梧并未立刻叩谢皇恩。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跪伏于地,声音清晰却坚定地说道:“陛下天恩浩荡,小子感激不尽!然则,小子斗胆,愿请陛下收回所有赏赐与官职!”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连赵祯都愣住了,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凝。

不要赏赐?这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荣耀!

盛长梧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继续说道:“小子别无他求,只恳请陛下,能下旨重查小子外祖父林清远当年旧案!”

“林清远?”赵祯微微蹙眉,对这个名字并无太多印象。毕竟当年庆历新政牵连甚广,罢黜、贬谪的官员众多。

一旁的大太监王守忠常年侍奉君前,对朝中旧事人物记忆极佳,连忙低声提醒道:“大家(对皇帝的亲近称呼),林清远乃是庆历年间,因新政党争受牵连而获罪贬谪的官员之一,后病逝于任上。其女便是盛通判之妾林氏。”

经此一提,赵祯这才恍然想起。

庆历新政……那场他一度寄予厚望却最终夭折的改革,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那些人的身影在他脑中闪过,最终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

那场改革失败后,牵连甚广,他也心灰意冷,许多事情不愿再深究。

如今旧事重提,而且还是由一个五岁孩子,以放弃所有赏赐的方式提出来,让他心情颇为复杂。

他看着殿下跪得笔直的小小身影,为了给外祖父翻案,竟然能舍弃眼前触手可及的荣华富贵和锦绣前程,这份胆识、孝心和决断,再次深深触动了他。

赵祯脸上的惊讶渐渐化为一种复杂的赞赏,他笑了笑,语气中带着感慨:“好小子!真有你的!金银财帛、官职前程都不要,只为你外祖父求一个清白。

好!好一个孝心可嘉!朕若不成全你,倒显得朕不近人情了。”

他顿了顿,恢复帝王的决断力,说道:“朕答应你!即刻下旨,令御史台调阅旧档,重查林清远一案。

若果真系冤屈牵连,朕必还他一个公道!”

盛长梧心中巨石落地,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再次深深叩首:“小子代外祖父,叩谢陛下天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赵祯语气和蔼,“赏赐朕既已出口,便没有收回的道理。金银与你,官职也暂且与你记下,待你成年后再行授予。入秘阁读书之事,照旧。这是朕奖掖你才学孝心之意,不必再推辞。”

这便是皇帝的恩威并施与最终决定。

盛长梧知道见好就收,再次谢恩:“小子……叩谢陛下隆恩!”

赵祯满意地点点头,对旁边的小太监吩咐道:“带他去偏殿等候,其余孩子,赏银发放后,便让各家领回吧。盛长梧暂且留在宫中居住。”

“是。”小太监领命,恭敬地引着盛长梧退出勤政殿。

盛长梧跟着小太监回到偏殿,其他孩子已经得知了消息,看他的眼神充满了羡慕、好奇甚至是一丝敬畏。

他们领了赏银,陆续被太监或自家仆人带离皇宫,唯有盛长梧,被要求留在偏殿等候。

他安静地坐在偏殿的椅子上,心中波澜起伏他知道,今天这步棋走对了,也走险了,但最终,他成功了。

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声名和未来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为母亲林噙霜,也为早已逝去的外祖父,争取到了洗刷冤屈、重获清名的希望!这远比那些金银珠宝和虚衔重要得多。

待盛长梧被带往偏殿,其他官员也领旨退下后,勤政殿内暂时恢复了安静。

赵祯对盛长梧的兴趣却愈发浓厚,他吩咐王守忠:“去,将这孩子更详细的生平履历,给朕取来。”

“是,大家。”王守忠躬身应道,很快便将一份关于盛长梧的详细信息呈给了赵祯。

赵祯仔细看去,上面记录了盛长梧的生辰八字、父母名讳,还标注了生母林氏、在盛家的行序,以及一些重要的经历:何时开蒙、拜过哪些先生、性情如何等等。

其中特别提到了他“尊敬嫡母王夫人,孝顺祖母,友爱兄妹”,以及“酷爱读书,严寒大雪之日亦坚持前往范忠先生处求学,从不间断”。

赵祯一边看,一边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嗯,是个知礼数、懂孝道、能吃苦的好孩子。心性看来确实纯良端正,非是那等轻狂之辈。”

他看到范忠这个名字时,觉得有些眼熟,沉吟道:“范忠……这名字,朕似乎在哪里见过?”

王守忠最是善于察言观色、记忆琐事,立刻轻声提醒道:“大家,这位范忠先生,便是今科春闱一甲第六名,如今在翰林院任修撰之职。盛小公子在扬州时,曾师从于他。”

“哦!是他啊!”赵祯恍然大悟,立刻想起了这位新科进士,“朕记得他,文章写得扎实,人也看着稳重正直,是个能做实事的料子。”

得知盛长梧的老师是范忠,赵祯对盛长梧的好感又添了几分,所谓名师出高徒,更能解释盛长梧的出众了。

他将纸张放下,对王守忠道:“去,传范忠来见朕。”

“是。”

不多时,正在翰林院当值的范忠被内侍匆匆引来。

他不知皇帝突然传召所为何事,心中有些忐忑,进入殿内后恭敬行礼:“微臣范忠,叩见陛下。”

“平身。”赵祯语气平和,“范忠,朕听闻,你曾在扬州盛家,做过盛长梧的教书先生?”

范忠心中一紧,连忙回答:“回陛下,确有此事。臣在扬州时,蒙盛大人看重,曾受邀至府上,为其公子小姐授课,长梧小公子确曾随臣学习过一段时日。”

赵祯看着他,直接问道:“不必紧张,朕问你,依你看,盛长梧此子,品性学识究竟如何?你照实说便是。”

范忠闻言,心中稍安,略一思索,便决定如实回答,这也是他真心所想:“回陛下,长梧小公子……天资之聪颖,实为臣平生仅见,陛下今日想必已有圣断。至于品性,”

他顿了顿,认真说道,“臣以为,小公子为人正直,虽为官宦之子,却从不仗势欺人,反而待人谦和,懂得尊老爱幼。

在盛府之中,对嫡母王夫人、对祖母盛老太太皆十分恭敬有礼,与兄弟姐妹相处也算和睦。于学问之上,更是肯下苦功,求知若渴。”

他最后补充了一句,这一点他印象极为深刻:“还有一点,臣观察,小公子……极为爱护他的生母林姨娘和幼妹墨兰小姐,心思细腻,甚重亲情。”

赵祯一边听,一边对比着刚才看到的纸上记录,发现范忠所言与档案所述基本吻合,甚至还补充了“重亲情”这一关键细节。

这正好印证了盛长梧为何能做出放弃一切为外祖父翻案的举动。

“嗯……果然如此。”赵祯心中最后一点疑虑也消失了,反而对盛长梧生出了更多的怜爱和赞赏。

他想起盛长梧的生母只是个妾室,这孩子却能如此出色且孝顺,为了母家甘愿舍弃触手可及的荣华,实在难得。

他自己子嗣艰难,对于这种重视亲情的孩子,不免更有好感。

“朕知道了。”赵祯语气缓和,“你也回去吧。盛长梧这孩子,朕很喜欢,让他在宫中留几日,你不必担心。”

范忠心中顿时掀起惊涛骇浪!留宿宫中?这是何等殊荣!可见官家对长梧的喜爱远超寻常!他连忙压下震惊,恭敬行礼:“是,微臣告退。”

退出勤政殿后,范忠的心依旧怦怦直跳,一方面为盛长梧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深知,这份“圣心”既是机遇,也意味着巨大的关注和责任。

他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殿,心中暗道:“长梧啊长梧,你的造化,恐怕远比我想象的更要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