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 第161章 灾后重建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第161章 灾后重建

作者:周涛的萨摩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12:21:06

夜幕降临,开元寺内燃起了篝火和油灯,驱散了灾后的黑暗与寒意,忙碌了一天的百姓们终于得以坐下来,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粥,缓一口气。

粥棚附近,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话题自然离不开刚刚过去的这场惊天劫难。

“唉,现在想想,后背还发凉。”一个中年汉子捧着粥碗,声音沙哑,“当时官府敲锣打鼓不让出海,我还觉得是耽误事儿,心里不痛快,现在……真是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

旁边一个瘦削的渔民用力点头,脸上满是后怕:“谁说不是呢!我那大表哥,就住隔壁村,性子犟,觉得官府大惊小怪,前天早上偷偷划着船出去了,想着趁风没来捞一网……现在,唉……”

他重重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后面的话不用说,大家都明白,那样的情况下,生还的希望微乎其微。

气氛一时有些沉重,另一个年纪稍轻的连忙接口,带着庆幸:“这么大的风,龙王老爷都得晃三晃!还好咱们听了官府的话,留在了岸上!这就是捡回了一条命啊!”

最初说话那汉子像是想起了什么,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压低声音:“咳……说起来,那天最先嚷嚷着刺史大人大惊小怪的,好像……好像就是俺……”

旁边的人闻言,都看向他,目光复杂,却没人出言责怪,毕竟,当时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那汉子被看得更加窘迫,讷讷地低下头。

这时,一位一直沉默听着的老者缓缓开口,打破了微妙的寂静,他的声音苍老却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沉稳:“过去的事,揪着没用,经了这一遭,咱们都得明白一个理儿,以后啊,就跟着官府走,听盛大人的话,准没错!这样才能活下去,活得踏实!”

这句话仿佛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寺庙后院一间临时收拾出来的禅房里,墨兰早已支撑不住,小小的身子蜷在铺了厚厚稻草的床铺上,睡得很沉,想必是白天安抚受惊孩童时自己也累坏了,林噙霜坐在榻边,轻柔地抚摸着女儿有些凌乱的额发,眼中满是怜爱。

这时,盛长梧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走了进来,他官袍的下摆沾满了泥点,眼底是浓得化不开的忧色,连嘴唇都因缺水而有些干裂。

林噙霜站起身,走到儿子面前,心疼地伸出手,轻轻抚摸着他疲惫的脸颊,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我儿……辛苦了。”

盛长梧感受着母亲掌心传来的温暖,心中一酸,摇了摇头,目光柔和地看向熟睡的墨兰,又落回林噙霜身上,声音虽轻却充满感激:“儿子不辛苦,倒是阿娘和墨儿,这次又帮了儿子大忙。若不是阿娘稳住后方,统筹调度,让百姓有热水热粥,有病得治,儿子在前方也难以施展。

墨儿年纪虽小,却也懂事,安抚孩童,分担琐事,你们……为儿子省了不知多少精力,稳住了多少人心。”

林噙霜听着儿子的话,眼中泪光闪烁,却带着骄傲的笑意:“傻孩子,你是阿娘的儿子,墨兰的哥哥,我们不帮你,谁帮你?只要能帮到你,阿娘拼尽全力也是甘之如饴。”

盛长梧心中激荡,他忍不住说道:“阿娘,孩儿……很庆幸,能成为您的孩子。”

林噙霜虽不明白儿子话中更深的含义,但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依恋与感恩,她笑着拍了拍儿子的手背:“净说傻话,快去歇着吧,明天还有的忙呢。”

灾后的重建工作在信任与希望中稳步推进。

得益于盛长梧的先见之明,泉州及其周边县城提前将官仓和大量民间粮食转移至安全地带,飓风过后,虽然房屋损毁严重,但并未出现大规模的食物短缺。

经过一个多星期不眠不休的奋力救援,所有能被找到的幸存者基本都被从废墟中救出,给予了妥善的安置和医治,那些不幸遇难的,也只能在简单哀悼后集中安葬。

军民一心,在州府的组织和盛长梧的亲自带领下,官兵、衙役与自发加入的百姓们一起,用最原始的工具,甚至徒手,硬是在一片狼藉中,将泉州城内及通往各县城的主要干道清理了出来。

当第一辆马车再次顺畅地行驶在清理出来的官道上时,所有人都知道,道路的畅通,意味着救援物资的到来,也意味着重建的希望。

朝廷派来的钦差与拨付的救灾钱粮相继抵达泉州,进一步稳定了灾后的局势,得益于盛长梧先知般的预警和卓有成效的初期救援,泉州及其属县的情况远比朝廷预想的要好。

粮食充足,人心安定,眼下最棘手的问题,便是大量倒塌损毁的民居,以及无数失去家园、寻找生计的百姓。

州府议事厅内,气氛凝重。

盛长梧召集了泉州下属各受灾县的县令、县丞以及州府主要属官,共商重建大计,墙上挂着粗略绘制的受灾区域图,触目惊心。

盛长梧环视众人,沉声道:“朝廷恩典,钱粮已至,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眼下百姓最缺的并非口粮,而是重建家园的钱财与希望。若直接发放钱米,虽解一时之急,却非长久之计,且易养成惰性。”

通判余生华点头附和:“大人所言极是,只是如今百废待兴,该如何让百姓有力可出,有钱可赚?”

盛长梧的手指落在泉州城的舆图上,缓缓划过几个受灾严重的区域,语气坚定地说道:“本官决议,在各受灾州县,同时兴修慈幼坊!”

“慈幼坊?”底下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一位来自受灾县的县令忍不住起身,面带疑惑地问道:“刺史大人,下官愚钝。如今灾情严重,民力困乏,正当休养生息之时,为何还要大兴土木,修建此等……此等看似不急之务?”

这话问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连余生华也投来询问的目光。

盛长梧并未动怒,他走到厅中,目光扫过每一位官员,声音清晰而有力:“问得好!正因为灾后民力困乏,才更需要以工代赈!诸位请想,如今秋收已过,冬种未至,田间暂无太多农活。无数壮劳力闲置,若无所事事,坐吃山空,难免心生惶恐,甚至滋生事端。而修建慈幼坊,正是给他们一个凭力气吃饭、赚取现钱的机会!”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其深远用意:“百姓参与兴建,官府按工付酬。他们拿着挣来的工钱,可以去购买砖瓦木料,可以雇佣人手,一点点重建自己的家园!此乃以工代赈,活水循环之道!而非单纯消耗朝廷钱粮。这是其一。”

“其二,”盛长梧的声音带上了更深的温度,“此次风灾,多少家庭破碎?多少孩童沦为孤儿?平日尚且有人弃婴,灾后此风恐更甚!修建慈幼坊,正是为了给这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一个遮风避雨、得以活命成长之所!这不仅是工事,更是仁政,是安顿未来,是彰显朝廷与官府德政之举!既能解眼前民生之困,又能布未来仁爱之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话音刚落,坐在下首的福县县令张黎立刻站了起来,毫不犹豫地朗声道:“大人高瞻远瞩,仁心仁术!下官以为此法极善!我福县,坚决听从盛大人安排,即刻勘址,筹备兴建慈幼坊,以工代赈!”

张黎的表态让其他几位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县令、县丞互相交换着眼色,仔细琢磨着盛长梧的话,越想越觉得在理。

是啊,与其让百姓闲着等救济,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做,既能发钱,又能完成善政,还能安抚民心……这确实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

“下官附议!”

“我等愿听从刺史大人调遣!”

“此法甚好,下官回去便着手办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