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 第148章 制盐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第148章 制盐

作者:周涛的萨摩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12:21:06

试验田那惊人的亩产数据,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福县上下激起了难以平息的波澜。

然而,盛长梧并未被这初步的成功冲昏头脑,也没有急于将这份政绩上奏汴京,邀功请赏。

他将张黎、王茂等核心属官召集起来,冷静地分析道:“此次丰收,虽证明肥料有效,但仅是一季之效,一块之田,福州气候炎热,水稻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我等当沉住气,待今年第二季、乃至第三季水稻收割,若皆能保持如此增产态势,届时再将详实数据与成熟经验一并上奏官家,方显稳妥扎实,也更利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时上报,为时尚早,若后续有变,反为不美。”

张黎等人如今对这位年幼的上司已是心悦诚服,听他分析得在情在理,深谋远虑,纷纷躬身称是:“大人思虑周详,下官等佩服!一切听从大人安排。”

他们已然明白,紧跟盛长梧的脚步,脚踏实地做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远比急于表功更能获得长远的利益。

待福县境内大部分农户的稻谷都颗粒归仓后,县衙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肥料与除虫剂的推广工作,有了之前成功推广急救知识的经验,这次盛长梧同样采取了高效且覆盖面广的“培训骨干,辐射全村”模式。

县衙提前下发文书至各个村落,要求每村推选出四名头脑灵活、做事稳妥、在村中有一定威望的村民,集中到县里进行统一培训。

培训地点就设在陈天宝家的稻田上,盛长梧亲自到场,由熟悉流程的吏员和工坊老师傅担任主讲,采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实物操作,详细讲解肥料的不同种类、施用方法、时机与用量,以及各种除虫剂的配制、稀释比例和喷洒要领。

他们甚至弄来了几盆遭受虫害的植株,现场演示除虫效果,力求让这些学生看得明白,学得透彻。

“诸位回去后,便是各自村中的农师,”盛长梧对前来学习的各村代表们勉励道,“务必将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教会村中每一户,若有疑难,可随时来县衙寻农事吏员解答。此事关乎今明两年全县收成,关乎各家各户粮仓是否充盈,万望诸位尽心竭力!”

这些被选出的村民,深感责任重大,学习得格外认真,他们带着详细的说明册子和满脑子的新知识返回各村,立刻便成了最受欢迎的人,被乡亲们团团围住,迫不及待地学习这能带来丰收的“秘法”。

至于肥料和除虫剂本身的发放,盛长梧则制定了清晰的管理流程,所有物资统一存放在县衙指定的官仓,各村根据户籍和田亩数量,由经过培训的骨干带领,按计划分批前来领取。

领取时需登记画押,明确数量,既保证了有序发放,也为后续的成本核算和效果追踪留下了依据。

粮食增产的大事初步步入正轨,心头一块大石落地,盛长梧终于能腾出手来,解决另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盐。

福州靠海,制盐本是天然优势,但如今的盐,无论是官盐还是私盐,大多色泽灰黄,杂质较多,口感苦涩,且生产效率低下。

盛长梧带着小满,亲自去了福县管辖下的官营盐场视察,盐场的官员和老师傅们听闻县令大人亲至,热情接待不敢怠慢,他们也都听说盛长梧的事迹,自然不敢怠慢。

官员引着他参观整个制盐流程:从引纳海水、开辟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浓缩,到刮取盐土、淋卤、最终用柴薪煎熬得到粗盐。

盛长梧看得非常仔细,不时询问细节,比如卤水的浓度如何判断、煎熬的火候控制、产出的具体比例等等。

老师傅们一一解答,同时也忍不住抱怨:“大人,不是小的们不用心,这古法传下来就是这样,费时费力,出的盐就这个成色,里头总有些说不清的杂质,去不干净,味道自然也差些。”

盛长梧心中明了,这仍是相对原始的“刮土淋卤煎盐法”,效率低、成本高、品质不稳定,他脑海中那些关于现代制盐的知识,尤其是利用溶解度差异进行沉淀、过滤、重结晶以提纯的原理。

回到官邸书房,他连夜铺开纸张,开始绘制新的制盐工艺流程草图,他结合当下能实现的技术条件,设计了一套改进方案:核心在于 “多级沉淀过滤” 和 “控制结晶”。

第二日,他便带着精心绘制的图纸再次来到盐场,召集了盐场的官员和最有经验的几位老师傅。

“诸位,本官观昨日制盐之法,确有可改进之处。”盛长梧将图纸摊开,指着上面的步骤解释道,“本官有一法,或可制出洁白如雪、纯净无杂的雪花盐,且能提升出盐之量。”

众人闻言,皆露惊疑之色,洁白如雪的盐?那怕是只有皇宫里才有的贡品吧?还能提升产量?

盛长梧知道空口无凭,便指着图纸详细说明:“吾之法,关键在于净与控。首先,浓缩后的卤水,需引入多级沉降池,投以细沙、木炭等物进行层层过滤,尽可能去除泥沙及异物。

其后,将净化后的饱和卤水引入浅池,并非急于煎熬,而是利用日光和风力的余热,在特定温度下使其缓慢自然结晶……如此,析出的盐晶颗粒均匀,色泽纯白,杂质最少。最后收集结晶,稍加冲洗晾晒即可。”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老师傅们的表情,只见他们从最初的怀疑,渐渐变得若有所思,他们都是和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虽然不懂高深的化学原理,但盛长梧描述的流程清晰合理,尤其是“过滤去杂”和“慢结晶”的思路,隐隐触动了他们多年积累的经验。

“大人……此法,似乎……似乎真的可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盐工激动地摸着图纸,声音颤抖。

“既如此,我们便一试!”盛长梧当即拍板。

在盛长梧的亲自指导下,盐场的工匠们按照图纸,改造了部分盐池,搭建了过滤装置,当经过多次沉淀、过滤,变得清澈许多的卤水被引入特制的结晶池后,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等待着。

数日后,随着水分的蒸发,结晶池底部和边缘,果然开始析出层层叠叠、晶莹剔透、洁白如雪宛若冰花般的晶体!与旁边传统方法熬制出来的黄褐色粗盐形成了天壤之别!

“成了!真的成了!”老师傅用颤抖的手捧起一把雪花盐,老泪纵横,“老夫制盐四十年,从未见过如此洁白、如此纯净的盐啊!”

众人围拢过来,看着那白得晃眼的盐,发出阵阵惊叹和欢呼,他们取来少许品尝,入口唯有纯粹的咸鲜,再无半点苦涩异味!

“神乎其技!大人真乃神人也!”盐场官员激动得向盛长梧深深一揖。

“出盐量……按此法,因减少了煎熬的损耗,且结晶更完全,粗略估算,至少能增加三成!”有管事迅速估算后报出了一个更令人振奋的数字。

盛长梧看着那洁白的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粮食与盐,民生的两大基石,都已在福县找到了提质增产的良方,接下来就是全国推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