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 第125章 请求去往岭南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第125章 请求去往岭南

作者:周涛的萨摩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12:21:06

拜访欧阳修归来,盛长梧独自坐在书房内,窗外的月色清冷,映照着他凝重的面容,欧阳修被贬一事,如同一记警钟,在他耳边敲响。

他清晰地认识到,如今的朝堂,仍是那些守旧派老臣的天下,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他们今日能联手将欧阳修这样的人物排挤出京,来日若自己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又会如何?

是,他深受官家赵祯的喜爱和赏识,这份“圣眷”是他目前最大的护身符,但盛长梧深知,帝王的宠爱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尤其当这位帝王性格中带着仁弱与妥协时。

他不能将自己的前途乃至身家性命,完全寄托于赵祯一人的庇护之下,他需要更坚实的立身之本。

“暂避锋芒,积蓄力量。”这八个字清晰地浮现在他脑海中,最好的办法,便是主动离开汴京这个权力斗争的中心漩涡,到地方上去!

在那里,天高皇帝远,既能让那些紧盯着他的老派官员放松警惕,又能让他有机会亲手做一些实事,创下实实在在、无法被轻易抹杀的功绩!

他想起了前世记忆里那些后来名留青史的能臣干吏,许多都有过出色的地方任职经历。

待到他在地方做出成绩,携着赫赫政绩和民望再被调回汴京时,那时他的根基将更为牢固,官家的喜爱加上实实在在的功绩,才能真正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拥有话语权。

距离他正式入朝观政结束、授予实职还有半年时间,他必须好好利用这段时间,选定一个最适合他施展拳脚的地方。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书案上划动着,思绪飞转,岭南……他的目光定格在这个听起来偏远却充满潜力的地名上。

“岭南……”他低声沉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那里临海,而盐,乃是国之重器,民生根本。

如今的盐,无论是官盐还是私盐,都含有不少杂质,苦涩难言,且提炼效率低下,他脑中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化学知识,若能因地制宜,改进制盐工艺,提炼出洁白如雪、纯度更高的“雪花盐”……这其中蕴含的利益和对民生的改善,将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资本!

不仅如此,还有粮食问题。他记得清楚,在本朝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主政期间,大力引进了占城稻,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在更南边的海南、福建等地,因气候炎热,甚至存在一年两熟乃至三熟的可能性,但如今,这种潜力并未被完全发掘,收成好坏多半还是“靠天吃饭”,缺乏系统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

“若是能将占城稻的种植技术进一步优化,推广复种技术,提高农田的单位产出……”盛长梧的心跳不由得加快。

粮食,是比盐更为根本的战略资源!若能解决一部分粮食问题,那将是泼天的功劳!

风险和机遇并存。

岭南地处偏远,环境湿热,被视为烟瘴之地,开发程度低,条件必然艰苦。但反过来看,这也意味着那里的旧有势力相对薄弱,更利于他大刀阔斧地推行自己的计划,不容易被掣肘。

“对,就是岭南!”盛长梧的目光变得坚定而锐利,他铺开纸笔,开始就这两个方向,勾勒更详细的计划。

夜色渐深,书房内的灯火却久久未熄。

自那日定下“暂避锋芒,剑指岭南”的策略后,盛长梧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他在秘阁与翰林院修书之余,将所有闲暇时间都用来查阅、搜集所有关于岭南的地理志、风物志、地方奏报。

他知道,记忆中的后世岭南与当下的现实必然存在巨大差距,唯有充分了解,才能因地制宜,制定出可行的方略。

时光飞逝,转眼距离新科进士正式授官派任只剩两月,礼部已开始着手此项工作。

按照惯例,前三甲进士可获恩典,自行选择初次任职之地,榜眼张灵甫早已选择归乡,探花李玉峰则如愿留在了汴京,其余进士的去向,则由礼部根据空缺和考评统一办理。

这一日,盛长梧求见官家赵祯。

勤政殿内,赵祯听闻盛长梧的请求,惊讶得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岭南?”他放下手中的朱笔,难以置信地看着台下身量尚小却气度沉静的少年状元。

“长梧,你可知岭南是何等地方?虽非昔日蛮荒烟瘴可比,但地处偏远,民风迥异,气候湿热,乃是众多官员视为畏途、避之不及之所。你……你为何主动请缨前往?”

他实在想不通,这个他寄予厚望、本可留在京中清贵衙门安稳晋升的少年,为何要自讨苦吃。

盛长梧早有准备,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朗声答道:“回陛下,臣近日于翰林院阅览群书,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书中描绘各地风土人情、民生利弊,终究隔了一层。

若不曾亲身踏足那片土地,亲眼看看那里的百姓如何生活,亲耳听听他们有何困苦,那么,日后谈论起如何处理地方政务,解决民生疾苦,都不过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罢了。”

他微微一顿,语气愈发恳切:“臣蒙陛下天恩,得状元之位,常思如何能真正为陛下分忧,为社稷效力,空居京中,闭门造车,绝非良策,臣愿深入地方,体察最真实的民情,磨练自身能力。故而,恳请陛下允臣前往岭南!”

赵祯听着他这番有理有据、胸怀壮志的言论,心中又是惊讶又是欣慰,他欣赏盛长梧的志向和务实,但目光落在他尚且稚嫩的脸庞上,不免又生出几分怜惜与担忧:

“长梧啊,你有此志气,朕心甚慰。只是……你年纪尚小,岭南路远,环境艰苦,朕实在放心不下,不若先在京中历练几年,待年长些再去不迟?”

这是出于长辈的关怀。

然而盛长梧心意已决,他再次躬身,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陛下,《战国策》载,甘罗十二岁出使赵国,不费一兵一卒为秦国夺得十六座城池,名垂青史。

臣虽不才,亦愿效仿先贤!请陛下相信臣,臣此番前往岭南,若不能做出一番实实在在的功绩,为陛下解忧,为百姓谋福,臣——绝不回京!”

他最后一句,掷地有声,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与一往无前的承诺。

赵祯怔住了,他看着台下那小小的身影,那双眼眸中燃烧着的,是远超年龄的坚毅与光芒,这份魄力,这份担当,让他动容。他深知,此子绝非池中之物,或许,真该放他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一番。

沉默良久,赵祯终于缓缓点头,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期许:“好!既然你心意已决,志存高远,朕……准了!”

“臣,盛长梧,谢陛下隆恩!”盛长梧深深叩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