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玛瑙斯国际机场,湿热粘稠的空气如同无形的潮水瞬间将沈懿包裹,与飞洲干燥炙热的风截然不同。
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蒸腾的浓郁气息、泥土的腥腐味,还有远处隐约传来的、属于庞大雨林的低沉嗡鸣。
沈懿以医学博士的身份,持着哈弗大学与国家亚马研究所的联合邀请函,顺利通关。她穿着简洁的卡其色野外考察服,脸上戴着遮住半张脸的防晒面罩和墨镜,看起来与众多前来进行科研工作的学者并无二致。
研究所派来接应的是一位名叫卡洛斯的年轻研究员,热情洋溢,对这位近期在顶尖期刊上频频露面的“明星学者”充满敬意。
“沈博士,欢迎来到亚马!这里可是地球的肺叶,生命的宝库!”
卡洛斯一边开车载着她驶向研究所,一边兴奋地介绍着:“您的论文我拜读过,关于利用本地资源构建公共卫生模型的观点实在太棒了!相信在这里,您一定能找到更多支持您理论的奇迹!”
沈懿微笑着应付,目光却锐利地扫过车窗外的景象。玛瑙斯这座城市,如同镶嵌在无边绿毯边缘的一颗斑驳宝石,一边是现代化的建筑与码头,另一边则是仿佛能吞噬一切的、幽深无际的雨林。港口停泊着各式船只,从豪华游轮到破旧的货船,还有不少看起来就能在复杂水道中灵活穿梭的快艇和改装渔船。
她的目标,就隐藏在这片广袤、混乱而又生机勃勃的绿色迷宫中。
在研究所的安排下,她入住了一处相对安静的研究所公寓。她迅速进入了“学者”角色,白天与研究所的专家们交流,参加研讨会,查阅关于雨林植物药用价值的庞大数据库,甚至还参与了一次对雨林边缘地带的短期野外考察。
她提出的研究意向是寻找具有抗病毒、抗寄生虫及促进组织修复潜力的雨林特有植物,这个方向合情合理,与她之前的学术轨迹完美衔接,没有引起任何怀疑。她甚至“不经意”地提及,希望能有机会接触一些当地部落的传统巫医,了解他们世代相传的草药知识,这更是赢得了研究所同仁的赞赏和支持。
然而,在这些公开活动的掩护下,沈懿的“深绿行动”早已悄然启动。
抵达后的第一周,她便通过吴悠遗留的、经过“渔夫”技术处理的加密通讯渠道,向“十字星生物贸易”发出了试探性的商业信函。信函以吴悠产业继承人的口吻,表示已稳定接手非洲业务,并了解到“十字星”曾是重要合作伙伴,希望能重启对话,探讨在“特定生物资源”领域合作的可能性。
她故意在信函中模糊地提到了飞洲橡胶园那片“特殊”区域产出的乳胶特性隐晦暗示可能与生物标记物相关,以及制药厂在合成某些“复杂有机化合物”方面的潜力。她在赌,赌“方舟”的研究对这些“异常”样本和合成能力感兴趣。
发出信函后,便是耐心的等待。她知道,“十字星”背后是警惕性极高的奎恩,审查必然严格。
她没有坐等回复。她利用研究所学者的身份作为掩护,开始有意识地编织自己的情报网。
她以研究“水生药用植物分布”为名,频繁出现在玛瑙斯港,观察船只往来,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普通、却有着不寻常安保措施或航行记录的货船。她记住了几家小型货运公司的名字和船只特征。
在一次前往河边集市采购考察物资时,她“偶然”帮助了一个因被毒蛇咬伤而生命垂危的当地向导。她用随身携带的解毒剂和精湛的急救技术救了那人一命。向导感激涕零,表示愿意报答。她没有立刻提出要求,只是留下了联系方式。她知道,在这些地头蛇中间,有时候一个救命之恩,比金钱更能打开渠道。
在研究所的交流中,她重点关注那些研究领域可能与奎恩兴趣点重叠的学者,比如研究稀有植物生物碱的、研究特殊微生物酶的、甚至研究某些部落古老仪式的,可能与“生命能量”的玄学观测有关。她从这些学者的闲谈中,筛选着可能与“方舟”或“十字星”相关的蛛丝马迹。
几天后,“十字星”回信了。内容极其简短、谨慎,使用的是经过加密的商务邮件系统。
“收到来信。对贵方提及的‘特殊生物资源’及合成能力感兴趣。请提供‘RS-7型标记物’残留乳胶样本10ml及贵方能合成的‘P450系列细胞色素特异性诱导剂’清单及样品。交货方式另告。”
沈懿心中冷笑,果然上钩了!
RS-7型标记物,这正是她在橡胶园异常乳胶中检测到的那种合成标记物的内部代号,而P450系列诱导剂,则是某些高难度药物代谢和毒素分解研究中需要用到的关键化合物。
对方的要求,既是对她能力的测试,也可能是一个陷阱。
她立刻联系“渔夫”。组织早已准备好伪造的、但检测数据足以乱真的RS-7标记物乳胶样本,以及一份精心编造的、包含几种真实存在但合成难度极高的P450诱导剂清单,并附上了其中一种诱导剂的“样品”都是一些安全无害的仿制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