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鼹鼠”身份的初步锁定,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点燃了一盏微弱的油灯,虽未照亮全貌,却指明了危险潜藏的方向。
沈懿深知,无论吴老板是不是“鼹鼠”,但她面对的始终是个狡猾而根基深厚的对手,贸然揭穿或正面冲突无异于自取灭亡。她需要更巧妙的策略,既要利用他可能存在的“合作”意图,又要从他身上挖出更多关于奎恩和“窃火”计划的罪证。
她需要一个合理的、不会引起怀疑的借口去接触他,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联系渠道。
契机来自于她这段时间在非飞洲工作的积累和思考。她之前基于实践拟定的博士论文方向——《资源匮乏环境下多重传染病防控的中西医结合策略探索》,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和大量一手数据。她筛选出部分不涉及核心机密、但足够亮眼的数据和分析,结合她对当地几种特有草药抗疟活性增强作用的最新发现,撰写了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通过“渔夫”提供的隐秘渠道,这篇论文以她的名字,避开常规审查,直接投递并迅速发表在了一家极具影响力的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上。论文中提出的“基于当地资源的低成本、高效能传染病防控一体化模型”以及“特定植物活性成分对耐药疟原虫的协同抑制作用”,立刻在圈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WHO项目点内部,安妮塔医生拿着打印出来的论文摘要,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笑容:“沈,干得漂亮!这为我们项目点,也为所有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同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指南和理论支持!” 其他国际同事也纷纷向她表示祝贺。
沈懿谦逊地回应着,但她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她需要让这篇论文,成为她接触吴老板的“敲门砖”。
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在与当地华人社群的接触中,流露出一些信息。她在WHO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基于她的研究成果,她希望能找到一个有远见的投资者,在飞洲成立一个非营利性的“热带病与传统医药研究中心”,将她的模型和发现真正落地,造福更多贫困地区。她暗示,这个项目潜力巨大,不仅有人道主义价值,未来在药物研发和公共卫生政策方面也可能产生巨大影响。
消息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泛起的涟漪很快传到了某些有心人的耳中。
几天后,一个穿着得体、自称是“通达贸易公司”经理助理的华人青年来到了WHO项目点,礼貌地请求会见“沈懿博士”。
“沈博士,久仰大名。”
青年操着流利的普通话,笑容可掬:“我们吴总拜读了您的大作,深感钦佩。他认为您的研究非常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与我们公司一直以来希望回馈当地社会、促进东飞医药合作的理念不谋而合。吴总诚挚地邀请您,方便的时候能否赏光一叙,探讨一下合作的可能性?”
鱼,上钩了。
沈懿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惊喜和谨慎:“吴总太客气了。我只是做了一些基础工作。不知道吴总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
“吴总对您的整个研究构想都非常看好。”
助理滴水不漏:“特别是关于利用飞洲本土植物资源进行药物开发的部分,他认为这既是科学创新,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与社会价值。具体情况,吴总希望能当面与您详谈。”
沈懿沉吟片刻,仿佛在权衡,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感谢吴总的赏识。请转告吴总,我本周四下午有时间。”
周四下午,沈懿按照约定,来到了位于城镇边缘一处相对安静区域的“通达贸易公司”。从外面看,这是一栋不起眼的二层小楼,墙体有些斑驳,与镇上其他建筑并无二致。但进入内部,却发现别有洞天。装修虽不奢华,却用料扎实,风格沉稳,安保措施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隐约透露出主人不一般的实力和警惕性。
在一间古色古香、摆放着红木家具和景德镇瓷器的办公室里,沈懿终于见到了这位神秘的吴老板——吴悠
吴悠大约五十岁上下,身材微胖,穿着一身合体的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生意人惯有的和煦笑容,眼神却异常精明和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他起身热情地与沈懿握手,力道沉稳。
“沈博士,年轻有为,幸会幸会!”
吴悠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亲和力:“你在《柳叶刀》上那篇文章,我可是仔仔细细拜读了三遍!真是给我们华人科学家争光啊!”
“吴总过奖了,一点粗浅的研究,不值一提。”
沈懿保持着学者式的谦逊与稍许拘谨。
双方落座,秘书奉上香茗。
寒暄过后,吴悠直接切入正题。
“沈博士,我就不绕弯子了。我对你提出的‘研究中心’构想非常感兴趣。”
他身体微微前倾,做出倾听的姿态:“尤其是在飞洲这片土地上,将现代医学与我们老祖宗的传统智慧,还有本地资源结合起来,这思路,高!实在是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