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被当废物,我一拳打爆神明 > 第136章 灯火阑珊处

被当废物,我一拳打爆神明 第136章 灯火阑珊处

作者:醉酒的鹤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9 10:57:22

寒来暑往,时光如老码头下的江水,悄无声息地流淌了三年。又是一个岁末,城市早早披上节日的盛装。霓虹闪烁,车流如织,街头巷尾飘荡着欢快的旋律,处处洋溢着辞旧迎新的喜庆。

张明裹着厚厚的羊绒大衣,快步穿过市中心广场。他刚结束一个关于城市记忆保护与更新的专题研讨会,作为特邀嘉宾做了发言。如今的他,已是省报业集团最年轻的编委,兼深度新闻研究院院长。岁月在他眼角刻下细纹,却也赋予他从容的气度。金丝边眼镜后那双曾饱经风霜的眼睛,此刻透着沉稳睿智的光。

手机在衣袋里震动,是林雨发来的消息:临时有个会,晚半小时到。老地方等你。

他微微一笑,转身走进广场旁一家暖黄色的咖啡馆。老地方是他们三年前偶然发现的角落,靠窗的位置能望见广场上的音乐喷泉。服务生认得他,默契地端来一杯手冲耶加雪菲。咖啡的醇香在空气中弥漫,与窗外飘落的雪花构成奇妙的和谐。

这三年,许多事在悄然改变。

郑xx、赵德胜等人的判决早已生效,相关案件写入反腐教材。那场风暴彻底重塑了本省的政治生态。张明因卓越贡献被破格提拔,但他婉拒了更多行政职务,选择坚守在新闻一线。他创立的研究院聚焦民生痛点,推出的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系列报道推动多项政策落地。去年出版的《微观中国》调查札记,以细腻笔触记录转型期普通人的命运,获得国家级奖项。

林雨的变化更显着。因在系列案件中的关键作用,她调任公安部某局副局长,常驻北京。肩上的责任更重,但她总能将工作与生活平衡得恰到好处。每当张明看到她身着警服在会议厅发言的新闻画面,总会想起那个在雨夜带人冲进砖瓦厂的年轻警官。岁月让她的锋芒内化为坚韧,正如宝剑收入鞘中,锋芒不减反增。

他们的感情也步入新阶段。没有轰轰烈烈的求婚,去年秋天在香山看红叶时,林雨很自然地说:要不把证领了?张明摘下一片枫叶夹进笔记本:婚礼很简单,只请了少数挚友。李桂琴亲手绣了对鸳鸯枕套,针脚细密得让林雨红了眼眶。

咖啡见底时,林雨带着一身寒气推门而入。警服外裹着米色长羽绒服,发梢沾着未化的雪花。抱歉,部里临时讨论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宣传工作。她脱下外套,露出深蓝色制服肩章上的星徽。

张明将暖手宝推过去:刚煮的姜茶,驱驱寒。

还是你细心。林雨捧着茶杯,目光扫过他手边的会议材料,又在为旧城改造发声?

总要有人记住那些即将消失的街巷。张明望向窗外。广场上,工人正在拆卸圣诞装饰,准备换上春节灯饰。城市永远在更新,如同新陈代谢。

夜幕降临时,他们并肩走在灯火通明的商业街。路过一家新开业的书店,橱窗里陈列着《微观中国》的海报。林雨停下脚步,指尖轻抚海报上张明的名字:知道我最欣赏你什么吗?不是揭露黑幕的勇气,而是这份始终如一的悲悯。

雪花飘落在她睫毛上,融化成细碎的光点。张明想起三年前那个同样飘雪的夜晚,他们在江边立下的誓言——不仅要铲除腐木,更要守护新芽。

去看看李阿姨吧。他握紧她的手,快过年了。

李桂琴的新居在城东保障房小区。客厅窗明几净,阳台上种满绿植。他们敲门时,老人正戴着老花镜缝制虎头鞋。给楼下小陈家的孙子做的。她笑出一脸皱纹,现在眼神不行了,做一双得半个月。

茶几上摆着王海的遗像,相框一尘不染。三年来,李桂琴逐渐走出阴影,成为社区老年大学的剪纸老师。但她每月十五仍会去寺庙上香,雷打不动。有些记忆如同年轮,生长在生命最深处。

小海要是能看到今天...老人抹了抹眼角,将蒸好的年糕端上桌。窗外传来孩童追逐嬉闹的声音,社区广场上正在排练春节联欢会的节目。

回去的车上,林雨接到单位电话。挂断后,她沉吟片刻:下周要去西南出差,一个跨境电诈团伙的案子,可能得半个月。

注意安全。张明转动方向盘,年前能回来吗?

尽量。她侧头看他,今年年夜饭,或许可以叫上老刘和周师傅?

好主意。张明微笑。老刘去年退休后成了社区棋王,周师傅仍守着报社资料室,但收了几个徒弟传承修复技艺。这些曾经共渡危难的人,早已成为没有血缘的亲人。

车驶过老码头旧址。如今这里已成滨江公园,情侣们沿着亲水平台散步,孩子们在灯光球场奔跑。只有那块刻着城市记忆墙的青铜浮雕,还保留着旧时码头的轮廓。张明放缓车速,在浮雕前短暂停留。波光粼粼的江面倒映着两岸霓虹,游船驶过,搅碎一池星光。

还记得那晚吗?林雨轻声问。

永生难忘。张明注视后视镜中渐远的浮雕。那些惊心动魄的夜晚,如今都沉淀为继续前行的力量。

回到家已近深夜。书房里,那台屏幕碎裂的旧手机仍躺在抽屉深处,如同封存的时光胶囊。张明有时会打开看看王海日记的照片,提醒自己勿忘来路。墙上的中国地图标注着他近年走访过的地方:陕北的窑洞、云贵的苗寨、沿海的渔村...笔尖所至,皆是人间烟火。

林雨洗漱完走进书房,将下巴搁在他肩头:又在构思新题?

在想如何讲述守护者的故事。张明指向地图上的坐标,那些默默无闻的社区民警、乡村教师、环保志愿者...他们才是真正的灯火。

就像周师傅修旧书,李阿姨教剪纸?林雨轻笑,看来张编委终于悟道了——最伟大的新闻永远藏在最平凡的生活里。

窗外,城市渐入梦乡。书房台灯的光晕将两人的影子投在书架上,那里既有《刑法释义》也有《民间艺术图谱》。不同轨道的星辰,因共同的信念而交相辉映。

春节前一周,张明收到特殊礼物——套色木刻《老码头新韵》。画面中,晨练的老人与嬉戏的孩童构成生动剪影,背景是冉冉升起的城市天际线。附信来自疤脸男的儿子:父亲刑期将满,嘱我转交此画。他说,感谢您让真相没有沉默。

画作被挂在书房正中央。每个来访者都会问起它的故事,张明只答:是一位迷途知返的艺术家所作。有些宽恕,需要岁月来理解;有些救赎,超越法律文本。

除夕夜,雪花再度飘落。老刘带着家传的绍兴黄酒,周师傅捧来新修复的《清明上河图》摹本,李桂琴的拿手菜摆满餐桌。众人举杯时,电视里正播放公安机关春节坚守岗位的报道。镜头扫过林雨带队巡查的侧影,张明与她隔空碰杯。

新的一年,老刘醉眼朦胧地拍张明的肩,继续做人民的代言人!

周师傅小心展开画卷:守旧如旧,方能知新。

李桂琴将饺子夹进每个人碗里:平平安安就好。

窗外爆竹声声,烟花在夜空绽开绚烂图案。张明望向身边人——林雨正弯腰给老刘添酒,警服袖口露出半截绷带,是上周抓捕逃犯时的擦伤。感受到他的目光,她回眸一笑,眼角细纹盛满温柔。

这一刻,所有惊涛骇浪都归于平静,所有暗夜独行都迎来曙光。他们如同两棵并肩的树,根系在黑暗中紧紧缠绕,枝叶在阳光下各自繁茂。那些曾以为过不去的坎,终成攀登的阶梯;那些不敢触碰的伤,化作守护他人的铠甲。

零点的钟声敲响时,林雨轻轻握住张明的手。掌心相贴处,传来熟悉的温度。无需言语,他们知道——灯火阑珊处,正是心之所安;征途漫漫时,幸有彼此为灯。

新年的第一片雪花落在窗棂上,晶莹如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