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拓梦者 > 第119章 新居焕彩兴城镇 富路通衢暖民心

拓梦者 第119章 新居焕彩兴城镇 富路通衢暖民心

作者:云中秋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9 10:56:28

仲秋的南岭,天朗气清。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漫山遍野的山野菜种植基地上,农户们背着竹筐穿梭其间,指尖翻飞间,鲜嫩的蕨菜、乌龙头便装满了筐篓。

村口的柏油马路上,满载着山野菜加工品的货车呼啸而过,车身上“南岭山珍,香飘四海”的标语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南岭菜业集团的仓储物流中心里,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分拣、打包货物。

白光涛拿着一份刚统计完的销售报表,快步走进柳婉叶的办公室,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喜色:“柳厂长,这是三季度的销售数据!咱们的蕨菜代餐粉在国内二十多个大中城市的商超都排进了同类产品销量前三,海外市场更是突破了十五个国家,光欧洲市场的订单就比去年翻了两番!”

柳婉叶接过报表,看着上面一串串攀升的数字,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报表下方附着的农户收入明细同样亮眼,参与种植的农户人均年收入较三年前增长了三倍多,不少家庭都换上了新车,盖起了新房。“太好了,咱们的努力没白费,乡亲们的日子总算越过越红火了。”她感慨道,目光望向窗外,远处的南岭乡集镇上,塔吊林立,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然而,这份繁荣背后,新的问题也悄然浮现。随着南岭菜业、山野菜深加工合作社等企业不断发展,加上齐司礼的砖厂增产、新规划的农产品加工厂陆续投产,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南岭,使得原本宽敞的乡村集镇瞬间变得拥挤起来。

这天上午,林雨潇在南岭乡调研时,刚走进集镇的一条小巷,就看到几户人家在自家门口搭起了临时棚屋。

一位老大娘正坐在棚屋前择菜,看到林雨潇过来,连忙起身打招呼:“林县长,您可来了!现在咱们南岭好找活儿干,我儿子儿媳从外地回来打工,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院里搭个棚子凑活。”

林雨潇走进棚屋,里面闷热潮湿,仅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简易衣柜。“大娘,这样住太委屈了。”

他眉头紧锁,心里很不是滋味。随后,他又走访了几处居民区,发现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有的农户把自家的土坯房隔成好几间出租,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则挤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居住条件十分简陋。

“张书记,现在南岭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发展的关键。”

调研结束后,林雨潇立刻召集张天乐、齐司礼等人开会,“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加上本地农户改善住房的需求也在增加,现有的住宅根本不够用。咱们必须尽快解决住房难题,不然不仅留不住人,还会影响南岭的整体发展。”

张天乐深有同感地说道:“林县长说得对,最近不少企业都反映,因为住房紧张,招不到合适的工人。而且咱们乡的土坯房、砖瓦房大多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也不符合小城镇建设的要求。”

“住房问题得解决,相关的建筑配套产业也得跟上。”林雨潇看向齐司礼,“齐厂长,你的砖厂现在产能怎么样?”

齐司礼连忙回道:“托县里和乡里的福,砖厂的订单一直排到了明年,但目前只生产红砖,种类太单一了。”

“那正好。”林雨潇眼前一亮,“我打算让你和肖远志合作,在砖厂的基础上,再创建水泥构件厂和钢制门窗厂。这样一来,既能生产建筑用的水泥预制板、排水管,又能制作钢制门窗,形成完整的建筑工业品生产链,不仅能满足咱们本地建设的需求,还能对外销售,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肖远志是南岭乡有名的手艺人,精通钢结构制作和门窗安装,一直想扩大经营规模。听到这个提议,他立刻兴奋地说道:“林县长,这主意太好了!我早就想办个门窗厂,就是缺资金和技术支持,有齐厂长合作,我信心十足!”

“资金方面,县政府会协调银行给你们提供低息贷款;技术上,我已经联系了市里的建筑企业,会派专家过来指导。”林雨潇语气坚定,“你们俩要尽快拿出方案,争取三个月内开工建设。”

“保证完成任务!”齐司礼和肖远志异口同声地应道。

解决了建筑配套产业的问题,林雨潇又将目光转向了住房建设。“张书记,小城镇建设这块,就辛苦你多费心了。”他看向张天乐,“咱们要在集镇周边规划建设一批住宅楼群,设计上要新颖别致,格局要统一大气,既要满足居住需求,又要打造出南岭的特色风貌。同时,街道路灯、上下排水管道、公园这些基础设施也得同步跟进,争取用两年时间,让南岭乡彻底告别土坯房、砖瓦房,变成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小城镇。”

张天乐郑重地点点头:“林县长放心,这事儿我责无旁贷!我马上组织人员进行规划设计,一定把南岭的小城镇建设搞出样子来!”

会议结束后,各项工作迅速推进。齐司礼和肖远志立刻投入到水泥构件厂和钢制门窗厂的筹备中,征地、建厂、采购设备,忙得不可开交。张天乐则带领乡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农户,了解大家的住房需求,同时邀请专业的规划设计院,对南岭乡的小城镇建设进行整体规划。

为了让新住宅区既美观又实用,规划团队结合南岭的山水特色,设计了多层住宅楼和联排别墅相结合的住宅群,外墙采用浅色系涂料,搭配木质阳台和绿色藤蔓,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小区内还规划了幼儿园、便民超市、健身广场等配套设施,真正实现“足不出区,满足日常所需”。

三个月后,水泥构件厂和钢制门窗厂正式投产。走进水泥构件厂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操作着自动化设备,生产水泥预制板、空心砖、排水管等建筑构件。“这些构件都是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质量有保障,而且生产效率比传统手工制作提高了十倍不止。”齐司礼指着刚生产出来的排水管介绍道,“咱们南岭的排水工程用的就是这些管子,耐腐蚀、抗压强,比以前的陶土管好用多了。”

钢制门窗厂里,肖远志正带着工人调试新设备。“咱们生产的钢制门窗,采用的是新型环保材料,隔音、隔热效果特别好,还防盗防火。”他拿起一扇刚制作完成的窗户,自豪地说道,“现在不仅咱们本地的建筑工地用,周边几个乡镇的开发商都来订货呢!”

建筑材料供应有了保障,住宅楼群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工地上,塔吊林立,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各司其职,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附近的农户们经常会来到工地旁,看着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脸上满是期待。“以后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啊!”一位老大娘笑着说道,眼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除了住宅楼建设,南岭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步进行。街道路面上,工人师傅们正铺设沥青,安装新型太阳能路灯;地下,一根根排水管道如同巨龙的血脉,延伸到集镇的各个角落;集镇中心的公园里,工人们正在种植花草树木,修建人工湖和休闲步道。

一年后,南岭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破旧的土坯房、砖瓦房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美观大方的住宅楼群。

小区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孩子们在健身广场上嬉戏打闹,老人们在树荫下悠闲地聊天。集镇的街道宽阔整洁,太阳能路灯在夜晚点亮了整个小镇,排水管道畅通无阻,再也不用担心雨天积水的问题。

新建的公园里,湖水清澈,垂柳依依,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繁花之间。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会有许多居民来这里散步、健身、跳广场舞,欢声笑语回荡在公园的每个角落。

“以前咱们农村哪有这么好的地方啊,现在跟城里的公园一样漂亮!”正在公园散步的王大爷感慨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住房条件改善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南岭乡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不仅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留在南岭,还有不少城里人专程来南岭买房定居,享受这里的绿水青山和浪漫生活。南岭菜业等企业也借此机会扩大了生产规模,吸纳了更多劳动力就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天,柳婉叶陪着林雨潇、张天乐等人在新建成的住宅区走访。

一位刚搬进新房的外来务工人员看到他们,连忙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坐坐。“林县长、柳厂长,你们快进来看看!”

他兴奋地说道,“这房子又宽敞又明亮,小区里的环境也好,我们一家人能在南岭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走进屋内,宽敞的客厅、明亮的卧室、现代化的厨房和卫生间,一应俱全。窗外,就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和美丽的公园景色。“住得舒服,工作也顺心,现在我们都把南岭当成自己的家了。”务工人员的妻子笑着说道,给大家端上了热气腾腾的茶水。

从居民家中出来,林雨潇看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小城镇,心中感慨万千。“张书记,齐厂长,肖厂长,你们做得很好。”他说道,“南岭能有今天的变化,离不开大家的努力。现在,咱们的农民不仅腰包鼓了,住得也舒心了,幸福指数真是再创新高啊!”

张天乐笑着回道:“这都是林县长领导有方,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接下来,我们还打算在住宅区周边建设一所小学和一家社区医院,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让南岭的老百姓生活得更方便、更幸福。”

齐司礼也说道:“我们的建筑工业品现在已经卖到了周边几个市县,下一步打算开拓省外市场,为南岭的经济发展再添一把力!”

柳婉叶看着远处繁忙的南岭菜业生产线和眼前美丽的小城镇,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南岭的发展之路还很长,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南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南岭的大地上,给美丽的小城镇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住宅楼群的窗户里透出点点灯光,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南岭人民的幸福之路。远处的山野菜种植基地里,晚风拂过,掀起层层绿浪,仿佛在诉说着南岭日新月异的变化,也预示着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