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拓梦者 > 第108章 金穗盈畴蔬满架 科技兴农富乡邻

拓梦者 第108章 金穗盈畴蔬满架 科技兴农富乡邻

作者:云中秋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9 10:56:28

南岭的夏日常被蝉鸣唤醒,晨光穿透薄雾洒在绿源基地的智能大棚上,棚顶的玻璃折射出细碎的金光。

林雨潇踏着晨露走进基地,远远就听见大棚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夹杂着蔬菜被摘下时的轻响,像一首鲜活的丰收序曲。

“林县长,你可来了!你看这圣女果,红得像玛瑙,一嘟噜一嘟噜的,压得枝条都弯了腰!”

王大爷提着满满一篮圣女果迎上来,脸上的皱纹笑成了花,果皮上的水珠顺着他粗糙的手指滚落,映着他眼里的喜色。

篮子里的圣女果饱满圆润,红得透亮,凑近了能闻到一股清甜的果香,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林雨潇伸手拿起一颗,轻轻一咬,汁水瞬间在口腔里爆开,甜中带着微酸,口感脆嫩。

“味道绝了!王大爷,您这管理技术越来越到位了。”他笑着称赞道。

旁边的张强正小心翼翼地采摘彩椒,红的、黄的、紫的彩椒挂在枝头,像一串串彩色的灯笼。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语气里满是自豪:“还是林总你带来的品种好,又加上这智能大棚控温控湿,你看这彩椒,个个长得匀称,比市面上卖的好看多了!”

此刻的智能大棚里,一派丰收盛景。翠绿的黄瓜顺着藤蔓垂下来,长而直,带着细密的白刺;

鲜嫩的生菜铺满菜畦,叶片舒展,像一片片绿色的云朵;

还有那挂满枝头的草莓,红得诱人,果肉饱满多汁。

技术人员正拿着记录表,仔细核对每一种蔬菜的产量,笔尖在纸上飞快滑动,每一个数字都承载着大家的心血与期盼。

“林县长,初步统计,咱们这一批蔬菜总产量达到了三万斤!”

张研究员拿着统计报表走过来,脸上难掩兴奋,“圣女果、彩椒、黄瓜这几个品种产量最高,品质也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都达标了。”

林雨潇接过报表,看着上面一串串亮眼的数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从最初的土地规划,到智能设备安装,再到村民培训,无数个日夜的坚守,终于换来了今天的硕果累累。

“太好了!通知下去,今天上午集中采摘,下午就安排车辆运往市区的合作商超和社区团购点。”他当即做出部署。

村民们干劲更足了,男女老少齐上阵,采摘、分拣、装箱,动作娴熟而有序。王大爷一边装箱,一边哼起了山歌,歌声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张强则指挥着大家将装好箱的蔬菜搬到运输车上,额头上的汗珠虽然不断滚落,但脸上的笑容却从未消失。

柳婉叶带着几个年轻村民,仔细地给每一箱蔬菜贴上“绿源科技生态菜”的标签,标签上印着基地的二维码,扫描就能看到蔬菜的种植全过程。

下午两点,三辆满载蔬菜的货车缓缓驶出绿源基地,朝着市区方向驶去。林雨潇站在基地门口,望着车队远去的背影,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一丝忐忑。

这是基地的第一批蔬菜上市,能否打开销路,直接关系到基地的后续发展,也关系到村民们的收入。

然而,担心很快就被打消了。傍晚时分,负责市场对接的张天乐打来电话,语气激动:“林总,咱们的蔬菜太抢手了!合作商超刚上架就被抢空了,社区团购的订单已经排到后天了,还有几家餐厅和单位主动联系我们,想长期合作!”

电话那头的欢呼声透过听筒传来,林雨潇仿佛能看到商超里人头攒动的景象。

“太好了!让仓库那边做好准备,明天加大采摘和配送力度,确保订单按时交付。”他叮嘱道。

消息传回基地,村民们彻底沸腾了。王大爷拍着大腿笑道:“我就说跟着林总干准没错!这才第一天就卖得这么火,以后咱们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张强也兴奋地说:“等拿到分红,我就给家里换台新冰箱,再给孩子报个兴趣班!”

村民们围着林雨潇,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未来的规划,脸上满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首批蔬菜上市大获成功,让绿源基地声名鹊起。接下来的几天,订单源源不断,基地的蔬菜不仅走进了市区的各大商超和社区,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了周边城市。

村民们每天忙着采摘、分拣、打包,虽然辛苦,但看着银行卡里不断增加的收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就在蔬菜丰收的同时,基地旁边的稻田里也传来了好消息。

早在春耕时节,林雨潇就引入了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湘两优900”,并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如今,稻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垂下来,随风摇曳,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这天上午,袁隆平院士团队的技术专家来到基地考察稻田情况。走进田间,专家们弯下腰,仔细查看稻穗的饱满度和株高,不时拿出尺子测量,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林县长,你们这片稻田管理得非常好,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都远超预期,按照这个长势,亩产突破一千公斤完全没问题!”一位专家兴奋地说道。

正在田间查看水稻的村民们听到这话,瞬间欢呼起来。

王大爷抚摸着金黄的稻穗,眼眶有些湿润:“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稻子!以前种传统水稻,亩产也就五百多公斤,遇上灾年还得减产,现在有了袁院士的新品种和新技术,亩产居然能翻倍,这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旁边的一位老农也感慨道:“以前种地全靠天吃饭,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科学技术,咱们种地也有了底气。你看这水稻,长得多壮实,穗子多大,今年肯定是个大丰收!”

林雨潇看着眼前这片金色的稻田,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春耕时,有些村民对新品种和新技术还心存疑虑,担心产量不如传统水稻。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他不仅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还亲自带头试种,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操作。如今,丰收的景象让所有村民都信服了,科技兴农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大家心中。

为了让村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实惠,林雨潇决定组织一场稻田观摩会,邀请周边村镇的村民前来参观学习。

观摩会当天,稻田里挤满了人,大家围着技术专家,不停地提问:“这个新品种水稻需要多少水?”

“测土配方施肥怎么操作?”

“病虫害绿色防控真的不用打农药吗?”

专家们耐心地一一解答,还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智能灌溉设备和病虫害监测仪器。当看到监测仪器能实时显示稻田的温湿度、土壤肥力等数据时,村民们都惊叹不已。

“太神奇了!有了这玩意儿,就能精准知道水稻需要什么,再也不用凭感觉种地了!”一位来自邻村的村民感叹道。

观摩会结束后,很多周边村镇的村民都纷纷表示,也要引进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和相关新技术。林雨潇当即决定,将绿源基地的技术团队派往周边村镇,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大家共同发展优质水稻种植。

随着水稻丰收的日子越来越近,基地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热烈。村民们每天都会到稻田里查看水稻的长势,期盼着丰收的到来。

王大爷更是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间,看着金黄的稻穗,嘴里不停地念叨:“快熟了,快熟了,马上就能收稻子了!”

终于,到了水稻收割的日子。基地里来了几台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金色的稻穗被卷入收割机,很快就变成了饱满的稻谷。村民们站在田埂上,看着收割机忙碌的身影,脸上满是喜悦。

王大爷接过一把刚收割下来的稻谷,放在手里轻轻揉搓,金黄的米粒滚落出来,颗粒饱满,晶莹剔透。“好米!真是好米!”他激动地说道。

经过几天的忙碌,所有的水稻都收割完毕。经过晾晒和脱粒,最终的产量统计结果出来了:绿源基地种植的“湘两优900”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1050公斤,创下了南岭地区水稻亩产的新高!

消息传开后,整个南岭都沸腾了。镇政府专门为绿源基地举行了表彰大会,表彰林雨潇和他的团队为南岭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表彰大会上,王大爷作为村民代表发言,他握着话筒,激动地说:“以前咱们种地,辛辛苦苦一年,收入也没多少。自从林总来了,带来了智能大棚,带来了袁院士的好品种,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蔬菜丰收了,水稻也获得了大丰收,这都是科技的力量啊!”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林雨潇看着台下村民们幸福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他还要带领村民们引进更多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特色农业,让科技兴农的种子在南岭这片土地上结出更多的硕果。

丰收后的基地里,一派繁忙而喜悦的景象。蔬菜和水稻的丰收,让村民们的收入大幅增加。大家拿着沉甸甸的分红,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张强用分红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方便接送孩子上学;

王大爷则盖起了新瓦房,把老家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遍;

还有些村民则用分红扩大了自己的种植规模,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收入。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绿源基地的田野上,给蔬菜大棚和稻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林雨潇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看着村民们忙碌而幸福的身影,胸口的玉佩与晶体暖光流转。他知道,这场丰收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更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坚定了科技兴农的信念。

晚风拂过,带来了稻谷和蔬菜的清香,也吹动着南岭乡村振兴的号角。绿源基地的成功,不仅改变了南岭的农业面貌,也为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科技的助力下,南岭的农民们正朝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大步迈进,而科技兴农的种子,也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