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号大院,空气里像是掺了凝固剂,闷得人喘不过气。
李士群办公室那扇厚重的红木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压抑的咆哮,偶尔夹杂着日语短促的斥责。走廊上路过的特务们个个缩着脖子,脚步放得又轻又快,生怕触了霉头。
“娘的,东洋人发戆劲了,阿拉日子难过。”电务处隔壁的杂物间里,老马叼着半截烟屁股,对着正在擦拭精密螺丝刀的高志杰抱怨,“李主任面孔铁青,一早上骂走三波人了。”
高志杰头也没抬,小心地用鹿皮擦拭着刀头,语气懒洋洋的:“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侬我这种搞技术的,管好自家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哎呦,高工,侬是本事大,心里不慌。”老马凑近些,压低声音,“听讲了吧?虹口那边……矶谷武官,死得邪门!车子好好的,人在里面就开了瓢,像被啥东西钻进去打的!小日本怀疑到我们头上来了,讲我们排查不力,内部有鬼!”
高志杰这才慢悠悠抬起眼皮,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嘴角牵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鬼?上海滩哪天不死人?自己运气不好,怪地基没打好咯。”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哐当”一声被彻底推开。李士群脸色阴沉地站在门口,身后跟着脸色同样难看的技术顾问小林信一,还有一个穿着日本军服的中年男人。
“高志杰!”李士群声音沙哑,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进来!”
老马吓得一哆嗦,烟灰掉了一身,赶紧溜了。
高志杰不紧不慢地放下工具,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带,这才迈着从容的步子走进办公室。
“李主任,小林先生,佐藤课长。”他微微颔首,礼节周到,看不出丝毫紧张。
“高桑,”小林信一抢先开口,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如鹰,紧紧盯着高志杰,“矶谷武官遇袭现场,我们发现了极其微弱的、异常的无线电信号残留,虽然无法追踪源头,但可以肯定,袭击者使用了非常规的远程操控手段!精度极高!”
李士群烦躁地一拍桌子:“我不管他什么手段!现在皇军要我们给个交代!你们电务处,号称耳目喉舌,连这点异常信号都提前发现不了?干什么吃的!”
高志杰脸上适当地露出一丝为难:“李主任,小林先生,不是我们不尽心。现在的无线电监测设备,灵敏度有限,背景干扰又大,就像在菜市场里找一根绣花针,难啊。”
佐藤课长冷哼一声,用生硬的中文说道:“困难,不是借口!必须改进!否则,七十六号,没有存在的必要!”
这话说得极重,李士群的额角渗出了冷汗。
办公室里陷入死寂,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汽车喇叭声。
高志杰沉默了片刻,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抬起头,目光诚恳地看向李士群和李士群身旁脸色稍缓的小林:“主任,佐藤课长,小林先生。关于这个问题……我最近私下里,确实做了一点点……不成熟的研究。”
“哦?”李士群眼神一凝。
小林信一更是瞬间挺直了背脊:“什么研究?”
高志杰走到办公桌旁,拿起纸笔,一边画一边解释:“现有的监测设备,主要针对已知的、功率较大的电台信号。但对于那些短暂的、跳频的、或者功率极低的微信号,捕捉能力就很弱。我设想了一种新的滤波和放大架构,结合动态阈值算法……”他嘴里吐出一连串专业术语,听得李士群和佐藤云里雾里,但小林信一的眼睛却越来越亮。
“……当然,这只是理论模型。”高志杰画完最后一个电路符号,放下笔,谦逊地说,“还需要实际制作和测试。而且,需要一些……比较特殊的电子元件。”
“需要什么,开单子!”李士群大手一挥,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仓库里没有,就去外面找!想办法!高工,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尽快拿出样机!”
小林信一也难得地表示了赞同:“高桑的思路,很有价值。如果能实现,对捕捉‘幽灵’的信号,必将大有裨益。”他眼神深处依旧带着审视,但更多的是对技术可能性的兴奋。
高志杰微微鞠躬:“我一定尽力,不负主任和皇军信任。”
---
接下来的几天,高志杰名正言顺地泡在了电务处的实验室里。他开出的元器件清单有些确实稀缺,但在七十六号的能量和金钱开道下,还是被迅速凑齐。
他指挥着几个信得过的助手打下手,自己则专注于核心模块的调试。实验室里弥漫着松香和金属加热的味道,示波器的绿色光斑在屏幕上跳跃。
“高工,侬讲这玩意儿真能逮到那只‘鬼’?”一个助手一边焊接线路,一边好奇地问。
高志杰盯着频谱分析仪上细微的波动,头也不回:“抓不抓得到鬼不晓得,但只要能交差,让上头满意,阿拉的日子就好过点。懂伐?”
助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没人知道,高志杰正在组装的这台“新型高灵敏无线电信号监测仪”,其核心算法,正是基于他对小林信一之前部署的那些监测设备信号的逆向分析和巧妙改进。他巧妙地“优化”了捕捉逻辑,使其对特定编码模式(类似于他早期使用的,但已被他淘汰的简易指令)更加敏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或误判他目前使用的、更高级的加密跳频信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