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檀的反击策略,通过四阿哥胤禛的渠道,迅速而隐秘地展开了。
首先是一本装帧朴素却内容详实的册子,被悄然呈递至康熙的御案。册子里图文并茂地记录了“梧桐苑”宫女们近期“琢磨”出的布带扣、绳结调节扣、改良炭笔、羽毛笔等物的制作方法与设计思路,言辞恳切地表示此乃“奴婢等闲暇嬉戏之作”,“恐有粗陋”,愿“献于内务府斟酌”,“若得一二可用,充实宫用,惠及民间,则奴婢等幸甚”。
康熙翻阅着这本册子,看着那些精巧的设计和清晰的说明,眼神复杂。他自然看得出,这些东西虽非军国重器,却透着难得的巧思与实用性,若推广开来,亦能方便民生。更重要的是,玉檀此举,主动将“梧桐苑”的成果置于他的眼皮底下,无异于一种坦诚和臣服的姿态。她在告诉他:看,我并无秘密,我所思所想,皆愿奉于君前。
这份“主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康熙因八阿哥谗言而生出的部分疑虑。
紧接着,四阿哥胤禛在汇报番薯长势时,“适时”地提出了一个建议:「皇阿玛,京郊皇庄番薯长势极佳,秋收在即。此物关系明年推广大局,更关乎天下百姓对我朝廷抗灾之信心。儿臣恳请皇阿玛,届时能否亲临皇庄,主持‘测产’大典?一则彰显朝廷重视,激励民心;二则以皇家之威,为番薯正名,破除疑虑;三则……亦可亲眼验证玉檀所言产量,以安圣心。」
康熙闻言,目光微动。亲自测产?这倒是个好主意!既能展示他重视农桑、体恤民情的明君形象,又能亲自确认这番薯是否真如玉檀所说那般神奇,彻底解开他心中的疙瘩。至于玉檀……若产量为真,则证明她确是“福星”,有功无过;若为假……那便新账旧账一起算!
「准奏!」康熙当即拍板,「着钦天监择吉日,朕要亲往京郊,观看番薯测产!」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皇上亲自主持一种新作物的测产,这是何等罕见的殊荣!同时也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京郊那片曾经荒芜、如今却承载着无数希望的坡地上。
八阿哥胤禩闻讯,捻着佛珠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平静。他对着面露焦躁的胤禟淡淡道:「急什么?测产是好事。若产量平平,甚至不如预期,那便是她玉檀和老四欺君罔上之罪!届时,谁也保不住她!」
胤禟咬牙:「可万一……万一那鬼东西真能亩产十石呢?」
胤禩眼中闪过一丝冷芒:「那也无妨。功劳是皇阿玛的,是老四督办有力的,她一个宫女,最多得些赏赐。我们另寻机会便是。记住,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跟她一个小女子纠缠,而是……那个位置。」他指了指紫禁城的方向。
——
随着秋意渐浓,京郊皇庄的番薯地成了整个京城最受关注的地方。原本绿意盎然的藤蔓开始渐渐转为黄绿色,预示着地下的块根已经成熟。在四阿哥胤禛的严密安排和玉檀通过庄头不断传递的技术指导下,这片土地被照料得无微不至。
测产的日子定在了秋分前后,一个天高气爽的吉日。
这一天,京郊皇庄旌旗招展,护卫森严。康熙皇帝御驾亲临,文武百官、皇室宗亲随行,阵仗极大。田埂旁临时搭建了观礼台,康熙端坐其上,皇子们分列左右,百官按品级肃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片即将被开挖的番薯地上。玉檀作为“引种功臣”,也被特许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垂首侍立。
八阿哥胤禩面带温和微笑,九阿哥胤禟则眼神阴鸷,不时扫过玉檀和那片田地。四阿哥胤禛面色沉静,唯有紧抿的嘴角泄露出一丝紧张。
「开始吧。」康熙一声令下。
早已准备好的庄头和精选的流民,拿着特制的木锨、钉耙,小心翼翼地开始挖掘。他们先是在地头划出了一亩见方的标准地块。
第一株番薯被连根拔起,带着湿润的泥土。当那串大大小小、纺锤形的红皮块根暴露在阳光下时,围观人群中发出了一阵低低的惊呼!
「好多!」
「看那个头!」
紧接着,第二株,第三株……随着挖掘的深入,一株株番薯被挖出,堆放在旁边空地上,很快便堆起了一个小山包。那数量,那个头,远远超出了在场大多数人对“亩产”的认知!
负责称重的户部官员紧张地忙碌着,将挖出的番薯清理泥土,过秤记录。算盘噼啪作响,数字不断累加。
现场鸦雀无声,只有挖掘声、称重声和官员报数声。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负责主持测产的户部侍郎,手微微颤抖地拿着最终核算的文书,快步走到观礼台前,扑通一声跪下,声音因为激动而带着明显的颤音:
「启禀皇上!京郊皇庄番薯测产完毕!经严格丈量、称重、核算……此一亩坡地,实收番薯……实收番薯……」他深吸一口气,几乎是吼了出来,「实收番薯一千一百二十八斤!折合……折合九石有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