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阁内,气氛凝重。方掌柜看着空了大半的货架和日渐稀少的客流,眉头拧成了疙瘩。尽管玉檀提出了替代原料的思路,但研发需要时间,远水难解近渴。九爷那边的原料封锁如同铁桶阵,短期内难以突破。
“东家,库房里拉链和钢笔的存货,最多再支撑三五日。若是断货,只怕那些积分制稳住的老主顾,也要流失了……”方掌柜的声音带着苦涩。
玉檀站在窗前,望着对面“宝昌阁”依旧熙攘的门庭,眼神幽深。她知道,必须尽快找到一个破局点,一个能扭转舆论,甚至能借势打破封锁的契机。
就在这时,她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突兀响起:
【警报:检测到历史节点事件临近。康熙四十七年,京畿大旱,波及直隶、山东,赤地千里,饥民百万。根据数据库推算,灾情将于两月后初步显现,三月后全面爆发。】
京畿大旱!
玉檀心头猛地一跳!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一场大灾!也是她蓝图里规划好的,积累声望与功德的重大节点之一!
她立刻调取系统知识库中关于“番薯”的详细信息。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简直就是为应对这种旱灾而生的作物!而且,番薯在明末就已传入中国,在南方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并非完全凭空出现的东西,推广起来阻力会小很多。
一个大胆的计划瞬间在她脑中成型。
她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方掌柜:“方掌柜,我们的转机来了!”
方掌柜一愣:“东家,什么转机?”
“立刻去做三件事!”玉檀语速飞快,“第一,动用我们能动用的所有银钱,通过李卫的关系,秘密南下福建、广东一带,高价收购番薯种苗!越多越好!要快!”
“番薯?”方掌柜茫然,“那是什么?”
“一种粮食!一种能救命的粮食!”玉檀无暇详细解释,“你只需知道,此物耐旱高产,能在贫瘠之地生长!第二,让我们在流民中的人,开始在京郊寻找合适的坡地、沙地,最好是无人问津的荒地,悄悄整理出来,我有大用!”
“第三,”玉檀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将我名下的玉华阁,以及我们所有的‘新品’图纸、包括那简化版的水泥配方,全部整理成册,作为‘投名状’。”
方掌柜大惊:“东家!您这是要……”
“我要再去见四爷一面。”玉檀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一次,不是商量,是……献宝,也是寻求最彻底的庇护。”
——
夜色深沉,四贝勒府书房。
胤禛看着面前去而复返的玉檀,以及她呈上的那本厚厚的册子,眉头微蹙。册子里详细记录了玉华阁的所有产业、流水、新品设计与原理,甚至包括那让他都心动不已的“水泥”简化配方。这几乎是她全部的心血和底牌。
“你这是何意?”胤禛放下册子,目光锐利地看向她。他不信她会轻易放弃这一切。
玉檀迎着他的目光,毫不退缩:“奴婢愿将玉华阁及所有‘奇技’尽数献于四爷,只求四爷一件事。”
“讲。”
“请四爷动用一切力量,助奴婢在两个月内,于京郊试种一种名为‘番薯’的作物,并在三个月后,借助此物,平息一场即将到来的大灾,拯救万民于水火!”玉檀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番薯?大灾?”胤禛瞳孔微缩,“你说清楚!”
“奴婢近日夜观天象,又结合古籍记载与民间异闻,推算出京畿地区,两月后恐有大旱,三月后灾情将彻底爆发,粮价飞涨,流民遍地!”玉檀无法直言系统,只能借用玄学包装,“而此番薯,源自海外,耐旱耐瘠,亩产可达十石乃至数十石!远超稻麦!若能及时推广,必是活人无数的大功德!”
“亩产数十石?!”饶是胤禛心性沉稳,也被这个数字惊得站了起来,“你所言当真?!”这个产量,在这个时代简直是天方夜谭!
“奴婢愿以性命担保!”玉檀斩钉截铁,“此物在闽粤已有种植,四爷可派人查证。如今时机紧迫,必须立刻着手准备种苗和土地!奴婢已命人南下收购种苗,但需要官面上的力量保驾护航,更需要合适的土地进行大规模试种!此事若成,于国于民,功在千秋!于四爷您,更是莫大的声望与功德!”
胤禛在书房内急促地踱步。他本能地觉得玉檀所言太过惊人,但联想到她之前拿出的水泥、那些新奇物件,以及她身上那种不符合常理的“先知先觉”,他又不得不信了几分。若真有如此高产的作物,若真有大旱……这其中的机遇与风险……
他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地盯着玉檀:“你可知,若你所言有虚,或是这番薯并无此神效,将是欺君之罪,你我皆万劫不复!”
“奴婢知道。”玉檀坦然与他对视,“所以奴婢才献上全部身家,以示破釜沉舟之心。奴婢相信自己的判断,也请四爷相信奴婢背后的‘未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