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四贝勒府的书房内仍亮着灯。
胤禛端坐在紫檀木书案后,面无表情地听着粘杆处心腹的禀报。内容正是关于玉华阁近期的动向,以及玉檀通过李卫递来的那份“合作计划书”的初步核查结果。
「……据查,玉华阁明面上已按约定,不再公开售卖香皂与花露水,转为预定和售卖些新奇小物,生意尚可。暗地里,其正品通过其他渠道流通,价格更高。钱临那边,拿到简化配方后,已着手筹建作坊,但进展似乎不顺,成品质量远逊,近日其手下多次在玉华阁附近徘徊,恐有动作。」
「至于玉檀姑娘所提‘合作’,她欲在京郊购置一处带小窑的废弃砖瓦厂,并招募一批信得过的工匠与流民。声称有‘古法’,可制出一种名为‘水泥’之物,坚胜磐石,遇水则凝,干后不裂,用于修路筑墙、水利堤坝,皆有奇效。她愿以此物五成利,换取爷您提供场地庇护、遮掩耳目,并解决原料采买及初期的工匠人手。」
胤禛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嗒嗒声。坚胜磐石?遇水则凝?修路筑墙?若真有此物,其价值……岂是区区一个玉华阁能比?这已涉及国计民生!
他挥退心腹,独自在灯下沉思。玉檀此人,如同一个无尽的宝藏,每次接触,都能掏出令人心惊又无法拒绝的东西。先前是情报,是商业奇物,如今,竟是这等可能动摇国本的新型材料!
风险极大。一旦开始,他便与她绑得更深。但收益……同样无法估量。若此物为真,于公于社稷有利,于私,这将是一笔庞大到难以想象的财富和功绩,更是他在父皇面前加重分量的绝佳筹码。
他想起那晚她点燃幽蓝火焰时平静的眼神,想起她侃侃而谈天下大势的从容。她背后,究竟站着怎样的“未来”?
良久,胤禛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铺开信纸,研墨提笔,给李卫回了四个字:「依计行事。」
---
玉檀收到李卫暗中传递的消息时,心中一定。四阿哥的果决,在她意料之中。与聪明人合作,便是这点省心。
她立刻通过方掌柜,将玉华阁近期的利润大半取出,又让秋穗联系“梧桐苑”中一个家中曾有窑工经历的宫女,由其牵线,找到了几个因主家窑厂倒闭而失业、人品还算敦厚的老师傅。同时,李卫那边也动作迅速,在京郊房山一带找到了一处符合要求的废弃砖瓦厂,地契很快过户到一个不起眼的“张记杂货铺”名下,并以修缮厂房为由,招募了一批因天灾流落至此的壮劳力,允诺管饭并支付微薄工钱。
一切都在隐秘而高效地进行。
数日后,玉檀再次寻机出宫,来到了这处名为“张氏窑厂”的地方。这里背靠小山,有现成的土窑和取土坑,位置偏僻,不易引人注意。
看着眼前略显破败但骨架尚存的厂棚,以及那些面带菜色却眼神中带着求生渴望的流民,玉檀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自己迈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基建”第一步。
她没有废话,直接召集了那几位老师傅和李卫找来的、识文断字、负责管理的账房先生。
「诸位,」玉檀依旧戴着面纱,声音清晰,「今日召集大家,是要试制一种新材料。此物若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她让人抬来几筐准备好的石灰石、粘土和石膏粉(这些原料常见,不易引起怀疑),然后凭借脑中系统的知识,开始讲解“水泥”的初步烧制和配比。
「……关键在于煅烧的温度与时间,以及原料的配比研磨细度……」她讲得深入浅出,结合现场简陋的条件,提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案。
老师们傅开始还将信将疑,但听玉檀说得头头是道,许多关窍竟与他们烧窑的经验隐隐契合,只是更为精准系统,渐渐收起了轻视之心。
第一次试烧,失败了。出来的是一堆颜色不均、强度不够的废料。
老师们傅有些气馁,流民们也开始窃窃私语。
玉檀却面色不变,仔细检查了废料,又询问了烧窑过程中的细节。「温度不够均匀,研磨也不够细。无妨,我们调整风箱,改进石磨,再试。」
她的镇定和不容置疑的信心感染了众人。第二次,第三次……
当第五窑开启,看着那呈现出标准灰白色、质地均匀的粉末,以及用水混合后渐渐凝固、变得坚硬的试块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一位老师傅用颤抖的手抚摸着那坚硬的试块,老泪纵横:「成了……真的成了!老汉烧了一辈子窑,从未见过如此……如此神奇之物!」
玉檀心中也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只是最原始的水泥,离现代标准相差甚远,但在这个时代,已是划时代的产物!
「此物,名为‘水泥’。」玉檀环视众人,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今日在场诸位,皆是我‘张氏窑厂’的功臣。但此物关系重大,在外界知晓之前,所有人不得离开厂区,不得与外界通信。工钱加倍,伙食从优。若有泄密者……」她目光一冷,「休怪我不讲情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