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 第311章 征倭出师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第311章 征倭出师

作者:空白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04:47:04

殿内的空气,渐渐变得愈发凝重。

郑鸿逵听到“神风”二字,眉头瞬间拧成疙瘩。

方才在殿外,他还跟水师将领拍了胸脯,指节把桌案敲得砰砰响。

“咱们按陛下旨意查完了长崎近海风期,三日后出发,正好避过所有风浪,宁波港的补给船都备妥了!”

“就等陛下一声令下,三日后就能开拔。”

他心里急得发慌,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朝服下摆——奏报“备战完毕”,就是怕夜长梦多,再拖下去,倭人若察觉动静,把长崎的炮台修好,麻烦就大了!

郑森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内,对众人的心思了然于胸。

他比谁都清楚,倭国百年后会举兵全面侵华,如今就敢劫持大夏的商船,已是祸端初显。

荷兰人在南洋盘踞、西班牙人占了吕宋,海上的威胁早比北方清廷更大,根本等不得“万无一失”。

左都御史怕担责,才提“神风”;洪旭怕国库亏空,却也怕商税断流;辛一根怕商户倒闭,引发工人动乱。

可他们没看清,眼下不打,日后要付出的代价更大。

等争论声小了些,郑森开口直奔主题,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征倭水师五万兵马、两百艘战船已备战完毕,三日后从宁波开拔。”

左都御史第一个出列,花白胡须抖个不停,连声音都发颤。

“陛下,臣以为不可!元世祖两次征倭都栽在‘神风’上,我朝水师虽强,可海上神风难测!”

洪旭立刻上前一步,手里的粮价奏章都快攥皱了。

“左都御史所言极是!陛下,八十万两征倭军费已是从牙缝里挤的,再急着调粮,湖广粮价还得涨,百姓若闹起来,臣担不起这罪!”

“你们只算眼前风险,不算身后祸事!”

辛一根抢话,声音里带着哭腔,手里的亏损明细册晃得哗哗响。

“我们的商号撑不过年底,到时候商税断了,国库更空。”

“三日后出兵,尽快恢复倭国商路!”

殿里顿时吵成一团,“风险论”“急进论”“利益论”撞得火星四溅。

郑森没说话,只重重叩了下御案,紫檀木的案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声刚落,陈永华立刻上前,双手举着密信和私账副本,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陛下,锦衣卫有新情报:德川幕府从荷兰人那缴获的二十门火绳枪已运抵江户。”

这话一出,满殿瞬间安静。

左都御史攥着朝笏的手松了松,指节的白印渐渐消退。

洪旭也愣了,嘴里的“粮价”二字咽了回去。

辛一根舒了口气,悄悄抹了把额头的汗——总算有人点破“等不得”的关键。

“既然备好,就三日后出发!”

陈子龙上前一步,怀里的倭患卷宗被他按在身前。

“陛下,三朝倭患哪次不是血债!他们从来就没藏过狼子野心!”

“再等就错失时机了!”

陈鼎递上漕运图,图纸上的红色注记格外醒目。

“臣已跟漕运总督发了急信,湖广三十万石存粮今日午时就启运,‘飞漕’三日必到宁波,绝误不了军期!”

郑鸿逵也上前,声音洪亮如钟,震得殿内烛火晃了晃。

“陛下,水师已按旨备妥!五十艘福船弹药满装,三十艘海鹘船部卒登船待命!”

郑森点头,目光扫过殿内,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传朕旨意,郑鸿逵任征倭主帅,三日后从宁波出征。”

“辛一根,传旨江南商户:三日后水师出征,拿下倭国后,持郑氏工业商会股份的商号可以在倭国购置地产和矿场!”

“陈永华,锦衣卫盯紧江户动向,若有西洋船靠近,即刻报来。”

“朕要确保水师出征无意外!”

旨意落地,百官齐声应和,声音震得殿顶瓦片似有回响。

“臣遵旨!”

退朝时,陈子龙特意留下,脚步放得极轻,凑到郑森身边小声道。

“这仗打赢了,咱们就得让倭国割让九州岛,准许大夏商号持有倭国土地和矿场,断了他们日后崛起的根基。”

郑森点头,眼底闪过一丝冷光:“正该如此。”

宁波港,征倭大军整装待发,海风卷着咸腥味扑在脸上。

郑鸿逵手指反复摩挲着怀里的密信,信纸边角都被磨得起毛。

“借琉球,弱倭国,不必手软”八个字,像烙铁似的烫着他的手心,让他心头发紧。

他身边的礼部侍郎张肯堂凑过来,声音里带着急意。

“国公,按藩属仪制,咱既为借港,当先派副使携‘借港文书’登岸通禀,如今大军直抵港外,恐违了‘先礼后兵’的规矩,传回去御史要参的!”

郑鸿逵没应声,目光落在远处海平面——琉球王国是大夏二年归附的藩属,自永乐年受封以来,历代国王觐见南京都需走“贡道”,按例大军过境藩属,必先通报藩王,这是延续百年的仪制。

天启年间,他曾帮郑芝龙打理过与琉球的商贸事务,那时便知老国王与郑氏有生意往来,也正因这层交情,他对琉球的港口布局、渔民习性都多有了解。

如今大军直抵港外,他暗自琢磨:郑森定是想借军威促琉球主动撤藩改州,免得兵戎相见,伤了往日生意情分。

数日后,舰队抵近那霸港,船还没抛锚,郑鸿逵就见码头的“天朝藩属旗”被几个小吏慌慌张张地往下扯。

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半旧的“避兵白旗”,在海风里飘得格外扎眼。

张肯堂在旁急得冒汗,手都攥成了拳。

“国公,琉球挂白旗,是按‘藩属遇大军’的应急仪制,想是怕了,咱得按规矩来!”

话音刚落,就见一队明黄色仪仗从码头官署出来。

琉球国王尚信穿着缀着七颗东珠的藩王朝服——按大夏规制,琉球国王朝服东珠数比亲王少三颗,是钦定的规格。

他怀里捧着锦盒,盒里是“天朝藩属印”,身后跟着琉球文武百官,走到码头石阶前,“噗通”一声齐齐跪下。

郑鸿逵猛地攥紧佩刀,刀鞘的冰凉透过指尖传来——他算过无数种情形:尚信拒借港、讨价还价,甚至派使者周旋,唯独没算过“藩王捧印下跪”。

张肯堂在旁更急了,声音都变了调。

“国公,按仪制,咱得赶紧派官登岸扶王,不然就是‘轻慢藩属’,传回去御史要参的!”

郑鸿逵却僵在原地,目光落在尚信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