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 第188章 收拢人心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第188章 收拢人心

作者:空白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04:47:04

武昌校场内,两千多汉八旗士兵站得歪歪扭扭,有的攥着家人绣的“平安”帕子,帕子上的丝线都磨白了;有的鞋帮磨破,露出渗血的脚后跟,却还站得笔直。

施琅站上高台,声音透过风传得很远:“陛下说,你们都是汉人,祖上都是大明的百姓,不该替鞑子卖命。留下的,军饷每月一两五钱。”

话音刚落,陈三就往前迈了一步。

他脸上留着三道清军鞭痕,去年清军抢粮时,他娘护着粮缸被清军砍死,爹拿着锄头拼命,被清军乱刀砍死,他躲在柴房里,透过门缝看着爹娘的尸体,吓得不敢出声。

后来他被清军抓来当兵,夜里常梦到爹娘浑身是血的样子。

“将军,我留下!”他声音带着哭腔,却格外坚定,“我要杀清军报仇!我要替我爹娘报仇!”

他身边几个士兵也跟着喊,一个河南兵举着手,声音嘶哑:“我也留!清军占了我村,杀了我媳妇,我要跟着大夏打回河南,给我媳妇报仇!”

不到半个时辰,两千三百人愿留下,剩下的三百多人领了银子,接过路引,对着高台深深鞠躬。

他们原以为会被当降兵处死,没想到大夏会如此宽待,有的老兵甚至哭着说:“要是早遇到大夏,我就不会替清军杀汉人了。”

施琅又让人开了粮仓。

粮仓的大门上还留着清军的封条,施琅让人撕了封条,一股新麦的香气涌了出来。

百姓排着长队,周老妇人抱着五岁的孙子,手里的布袋子磨得发亮。这袋子是她儿媳生前缝的,去年瘟疫时,她儿媳饿死了,她靠挖野菜才把孙子养活。

此刻她接过两斗新麦,老泪纵横,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清军粮票,扔在地上:“这东西再也用不上了!陛下是百姓的救星啊!”

施琅从行囊里掏出两个白面馒头,递给孩子:“老人家,以后有大夏在,再也不会让你们饿肚子。”

他看着百姓的笑脸,心里想的是郑森的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当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也是为了百姓,现在大夏走的路,没走错。

南京皇宫书房,郑森捏着施琅和马进忠的奏报,手指在“堵胤锡战死襄阳”“秦良玉病逝夔州”上反复摩挲。

他打开抽屉,拿出堵胤锡三个月前的奏疏,奏疏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都是堵胤锡对荆襄防务的建议,比如“襄阳城防需加固,可从汉江引水护城”“白杆兵善山地战,可派去守夔州要道”,字里行间满是对大明的忠诚。

郑森想起当时还想等北伐时,本想招揽堵胤锡负责湖广军务,没想到已是阴阳两隔。

秦良玉的事迹他更熟,读《明史》时就佩服她“白杆兵护汉”的忠义。当年她率白杆兵保卫北京,在德胜门血战清军,箭簇射完了就用矛捅,矛断了就用刀砍,最后身上带伤还坚持指挥。

郑森叹了口气,拿起朱笔,在奏报上写了“忠烈”二字。

“传朕旨意,”郑森对太监说,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追封秦良玉为‘忠烈侯’,谥号‘贞肃’,在夔州建忠烈祠,祠内立其雕像,让白杆兵旧部守祠;追封堵胤锡为‘文节公’,谥号‘忠毅’,在襄阳建文节祠,与秦良玉祠共享春秋祭祀。

白杆兵残部编入禁军神机营,世袭罔替,他们的家眷由户部按月发放米粮,每人每月一石;

堵胤锡之子堵世明,年方十岁,送入南京经世学堂读书,免除一切费用,待其成年,授从六品翰林院编修之职。”

传旨太监刚走,洪旭就捧着账册进来。

账册用蓝布包着,封面卷了边,上面用朱笔改了好几处,显然是刚核算完湖广的粮草。

“陛下,湖广需十万石粮、五万两银用于流民安置和城防修缮,国库还能支撑。另外,漕船得再造两百艘,去年清军把武昌、黄州的漕船都凿沉了,现在运粮只能靠陆路,太慢。”

洪旭见郑森脸色不好,放轻了声音,“臣已经让人去苏州、松江调木料,半个月内就能开工造船。”

郑森点头,指着奏报上“白杆兵残部八百人”的字样说:“白杆兵是精锐,让施琅好好操练,他们善用长矛,北伐时让他们当先锋,对付清军骑兵正好。”

还有,秦良玉和堵胤锡的祠庙,要修得庄重,用最好的木料,钱不够就从内库拨,不能委屈了忠烈。”

洪旭应下,又说:“陛下追封忠烈,不仅能安抚湖广人心,还能让天下汉人知道,陛下重忠义。刚才吏部奏报,江南有不少前明官员,都想归附大夏,说陛下是懂忠烈的君主。”

郑森叹了口气:“朕只恨没早一步救下堵胤锡,要是他还在,湖广的治理能更顺。他在奏疏里说,想在荆襄办屯田,让流民有田种,这个想法很好,让施琅接着办。”

追封的消息传到湖广,百姓自发为秦良玉和堵胤锡立牌位。

夔州城隍庙,秦良玉的牌位前摆满了水果、馒头,甚至还有百姓送来新做的布鞋。他们说“老夫人当年打仗,鞋子都磨破了,现在给她送双新的”。

白杆兵残部罗小虎,才十七岁,手里捧着父亲罗勇留下的白杆矛,跪在牌位前哭:“老夫人,陛下封您为侯了!我爹没完成的事,我替他做!以后我就跟着大夏,杀清军,复中原,不让您失望!”

襄阳城墙上,百姓用红漆写了“文节公堵胤锡殉国处”几个大字,字体遒劲,是当地一个老秀才写的。

过往士兵和百姓,都会驻足鞠躬,有的还会放上一束野花。

一个曾被堵胤锡救过的流民,每天都来这里,用布擦墙上的字,生怕被雨水冲掉。

不到一个月,湖广十三州府全部归附大夏。

岳州清军参将张彪,杀了清军监军,开城投降。他说“我本是汉人,不想替鞑子卖命,堵抚台是忠臣,陛下是明主,我愿归大夏”;

常德何腾蛟旧部李茂,也派人来武昌,表示愿意归附,只求大夏赦免他们之前跟随何腾蛟阻挠堵胤锡的过错。

施琅向郑森奏报,湖广的粮仓已经装满了五十万石新粮,军队扩充到五万,其中白杆兵八百人、原汉八旗士兵两千人、新招募的流民两万八千人,随时可以支援北伐。

郑森看着奏报,心里松了口气——湖广安定了,北伐的根基总算稳了。

他提笔写旨,让施琅好好整顿军备,待秋收后与江淮的军队汇合,北上伐清。

窗外的阳光照在奏报上,他想起张居正的话“天下之事,唯务实为要”,如今大夏一步一步走,总有一天能赶走清军,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