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 第135章 得知噩耗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第135章 得知噩耗

作者:空白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04:47:04

博洛在淮安被陈明遇追击,处境不妙,尚可喜和耿仲明南下,正好能解博洛之围。

可多尔衮也担心,这两人手握重兵,若是在江南拥兵自重,怕是会成后患。

他想起尚可喜降清时的模样,满脸堆笑,却在背地里偷偷扩充兵力;耿仲明更是反复无常,早年降明,后降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反水。

“让他们南下。”

沉吟片刻,多尔衮还是下了命令,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告诉他们,若能击退陈明遇,保住扬州,本王奏请陛下,封他们为亲王!”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派五千满八旗兵跟着他们,名为‘协助’,实则……盯着他们的动静。”

亲兵应下,转身离去。

多尔衮看着姜镶,嘴角又露出了笑容:

“你看,你的叛乱,不过是给别人做了嫁衣。本王不仅平定了山西,还能借尚可喜、耿仲明之手,稳住江南局势。你说,你这反,是不是白造了?”

姜镶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他能听到城里传来的惨叫声、哭喊声,那是清军在烧杀抢掠。

他知道,自己输了,输得彻底。

可他心里仍有一丝不甘——他反清,本是为了摆脱清廷的压迫,却没想到,最终还是成了多尔衮权谋的牺牲品。

大同城里的火光映红了夜空,多尔衮站在城楼上,望着南方的方向。

江南的战事,才是决定清廷命运的关键。

只要保住扬州,守住江北,清廷就能与大夏形成对峙之势。

可他也隐隐有种不安,郑森绝非等闲之辈,陈明遇又骁勇善战,博洛真的能撑到尚可喜、耿仲明赶到吗?

而此刻的陈明遇,还不知道尚可喜、耿仲明已经南下。

他率领大军,沿着博洛留下的痕迹,一路追击到淮安城外。

看着远处清军大营的旗帜,他握紧了手里的刀,指腹摩挲着刀刃上的寒光。

风卷着尘土吹在他脸上,带着血腥味,他深吸一口气,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一战,不仅要拿下博洛,还要守住淮安,为那些被博洛害死的百姓报仇雪恨。

扬州城的重建工地上,嘈杂的声响混着石灰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

郑森踩着木板铺成的临时栈道,走到城南的粮仓地基旁,看着工匠们挥着锄头,把冻土一点点刨开。

地基角落,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正帮着递石块,小脸冻得通红,却笑得很开心——他是孤儿,清军破城时失去了爹娘,如今跟着工匠们在工地上讨生活。

“陛下,洪尚书派人送来消息,第一批五万石粮食明天就能到码头。”

陈永华跟在身后,手里拿着一卷账本,声音里带着几分欣慰。

“江南的粮商们都很踊跃,苏州的张老板还捐了两千石,说要给重建的百姓熬粥喝。”

郑森点点头,目光落在那孩童身上。

孩童似乎察觉到他的注视,举起手里的石块,笑着喊:“陛下,你看!这石头很平,能砌墙!”

郑森走过去,接过石块,触手冰凉,却很光滑。

他想起穿越前见过的留守儿童,和这孩子一样,眼睛里带着对生活的渴望,只是眼前这孩子,多了几分乱世里的坚韧。

“让厨房给孩子们熬点姜汤,别冻着了。”

郑森吩咐道,又摸了摸孩童的头,“好好干,等粮仓建好了,让你去学认字,好不好?”

孩童用力点头,眼睛亮得像星星:“好!俺要学认字,以后也要像陛下一样,保护百姓!”

郑森笑了笑,心里却有些发酸。

就在这时,一阵低低的啜泣声传来。

是几个刚从乡下回来的百姓,围着一个老妇人,听她讲着什么。

郑森走过去,听到老妇人说:“路大人真是好人啊……去年冬天。

清军把俺们村的粮都抢了,俺孙子快饿死了,是路大人偷偷送了半袋米,还说‘别怕,郑陛下很快就会来救咱们’……可他自己,却被洪承畴杀了……”

“路振飞?”

郑森心里猛地一震,连忙追问,“老人家,你说的路大人,是不是前明的漕运总督路振飞?”

老妇人抬起头,看到郑森,连忙跪下磕头:“正是路大人!陛下,您可一定要为路大人报仇啊!

他为了不让清军得到漕运粮仓的粮食,一把火把粮仓烧了,清军缺粮,才撤离了不少兵马。

后来他还去劝刘泽清,让刘泽清别帮清军,不然扬州早就守不住了……”

郑森的心脏像被重锤砸了一下,疼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想起自己拿下扬州后,忙着处理洪承畴的后事,忙着安排重建,竟忘了调查路振飞的下落。

这位忠臣,为了大夏,为了百姓,付出了生命,却连一个体面的安葬都没有,甚至连他的功绩,都没人知晓。

“老人家,你起来,慢慢说。”

郑森扶起老妇人,声音带着颤抖,“路大人是怎么被洪承畴杀的?他还有家人吗?”

老妇人抹了抹眼泪,哽咽着说:“去年腊月,路大人想潜入扬州城,劝洪承畴反正,结果被洪承畴的人抓住了。

洪承畴把他绑在城楼上,问他‘降不降’,路大人说‘宁死不降,汉人绝不会向鞑子低头’。

洪承畴就一刀砍了他的头,挂在城楼上示众了三天……路大人的家人,早就被清军杀了,就剩他一个……”

郑森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路振飞的模样——根据史料记载,路振飞是河北曲周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崇祯年间因弹劾阉党被贬,南明时又被启用,后因不满马士英专权,隐居家乡。

他没想到,这位本该安度晚年的老臣,会为了抗清,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

“陈永华,立刻派人去北城门附近,寻找路大人的遗骸!”

郑森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另外,彻查路大人在扬州的事迹,一丝一毫都不能遗漏!”

陈永华躬身应下,转身离去。

郑森站在原地,望着北城门的方向,心里充满了愧疚。

他想起自己刚穿越而来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让忠臣蒙冤,不让百姓受苦”。

可如今,路振飞这样的忠臣,却在他眼皮底下被杀害,还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这让他如何能安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