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 第111章 父子盟兵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第111章 父子盟兵

作者:空白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04:47:04

“还在抠这些册子?”

郑芝龙的声音带着闯海人的利落,披风被他随手甩在椅背上。

“朱聿键在金华都要称监国了,你倒有心思算浙东粮税剩多少。”

郑森将公文往旁推了推,指尖点在舆图上福建地界的红圈,语气沉稳:“福建卫所的把总,十个里有八个是爹当年从泉州码头带出来的。”

“泉州港口的货栈,账房先生记的还是‘郑氏商号’的老规矩——收三成利,护全程货路。”

“朱聿键拿‘唐王’名头骗士绅,百姓要的是布能运到泉州、米能卖到杭州,不是空爵位。”

话音未落,府衙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商号掌柜神色慌张地闯进来:“吴王!郑老爷!”

“金华战事波及兰溪,咱们泉州往杭州的货船被截,三船丝绸尽数被扣,船工还被打伤了五个!”

郑芝龙脸色骤变,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这朱聿键,是要断我郑家的财路!”

他转头看向郑森,眼神锐利如刀:“你要我出兵,可以。我得问清楚,你立的这些规矩,会不会日后反过来卡郑家货路?”

“清军在淮安集结,泉州港不能没人守,我南洋的老伙计虽带了三艘战船回来,兵力仍显不足。”

郑森起身倒茶,紫砂壶的嘴离茶盏三寸时停住,再缓缓注满。他记得父亲喝不得烫茶,这水温是半个时辰前晾的,刚好入口不烫舌。

“爹,前明亡就亡在‘各顾各’。”

“士绅藏粮见死不救,官员贪银不管百姓,宗室为虚位打内战。”

他将茶盏递过去,目光落在父亲鬓角的白发上,语气沉了些:“我立规矩,是让百姓有饭吃、商户能安心走货。”

“将来江南商路之税、福建港口之利,哪一处不是郑家的?这不是耗费银钱,是攒长远进项。”

“长远利?”郑芝龙从怀里摸出块银锭,在案上敲出“当啷”声,节奏急促,没了先前的从容,“我怕等不到那天,我的货船就全被扣光了!”

他指尖摩挲着银锭上的船锚纹,那是海商征战的印记,如今却因内乱蒙尘:“要我出两万精兵、两百万两白银,我要三个条件。”

“第一,江南南洋货线归郑家独家运营,官府不得抽厘;第二,泉州港口免税十年;第三,经世学堂要设商科,教我郑家子弟算学、商律,日后商路规矩,郑家得有话语权。”

“若郑家子弟违规,你可按规矩处置,但不能株连商号,我闯海半生,最忌‘连坐’二字。”

郑森握着茶杯的手微微一紧,指尖泛白。

他早料到父亲会提条件,可这三条直指“朝廷规制”的底线,若答应,恐难服众;若不答应,金华危机难解,百姓还要遭难。

他沉默片刻,指尖无意识蹭着杯沿,脑海里闪过兰溪逃难百姓的模样。今早斥候来报,已有百余户百姓因战事流离,躲在商号货栈外求收留,其中还有刚从经世学堂逃出来的学子。

“爹,独家运营、免税十年,我能应。”郑森抬眼,语气带着挣扎后的坚定,“商科学子,必须有一半是织户、商户子弟,不能只教郑家子弟。”

“规矩是给所有人立的,郑家能享利,也得守规矩。若郑家子弟违规,按律处置,不株连商号,但需赔偿受损商户的损失。”

“我会给中小商户减免半年税费,平衡他们的利益,也让你这‘独家运营’名正言顺。”

郑芝龙眯起眼,盯着儿子看了半晌,突然笑了:“你倒会讨价还价。行,我答应你。”

他却没立刻掏兵符,反而伸手:“你那枚铜算珠,借我看看。”

郑森解下铜算珠,递了过去。

郑芝龙捏着算珠,指腹反复蹭着那道流弹留下的旧痕,掌心的温度慢慢渗进铜珠里:“那年护吕宋货船,我用这珠子稳住了伙计的心。”

“你现在要护江南,道理相通——人心稳了,货路才稳,江山才稳。”

他忽然从怀里掏出兵符,“啪”地拍在案上。

铜符上的船锚纹震得烛火晃了晃,边缘被常年攥得光滑,一边是海商征战的锐度,一边是朝廷规制的沉厚:“两万精兵,今夜就从泉州出发,直奔兰溪。”

“福建卫所的把总我已传令,让他们整备兵力,守住泉州港,配合南洋老伙计防清军偷袭。”

郑森双手接兵符时,指尖触到铜符的瞬间,心里猛地一颤。

十年前,这枚兵符调船抢的是金银;如今,它调兵护的是百姓和货路。

他攥紧兵符,喉结滚了滚:“爹,我不会让你失望。等江南稳了,兰溪的货船会比从前更多,郑家的利,只会比从前更厚。”

“我要的不是一时之利。”郑芝龙摆着手起身,抓过披风往肩上搭,动作依旧利落,“我要郑家的货路,能在你立的规矩里,代代走下去。”

他走到门口,又回头扫了眼案头,目光落在户籍册上:“那些农户、织户,你得护好。他们有饭吃、有活干,才会买我的布、走我的船。”

商号掌柜刚要跟着出去,郑芝龙突然停步:“告诉被扣货船的船工,医药费商号全报,每人再发五两安家银。”

“等战事平了,我亲自去兰溪,给他们赔罪。”

府衙内重归安静,郑森捏着兵符,指腹反复蹭着船锚纹。

他从案上拿起铜算珠,对着烛火细看:“当年护伙计,如今护江南,这珠子的道理,我懂了。”

窗外传来隐约的喧闹声,是兰溪逃难来的百姓,正被商号伙计领着去领干粮。

郑森走到窗边,看见温州织户老陈的儿子,正捧着学堂的算纸,帮母亲清点刚领到的米袋。少年指尖沾着墨痕,算得认真,还小声跟母亲说:“等战事平了,我就能回学堂,帮爹算布坊的损耗了。”

老妇人从怀里掏出个温热的馒头,塞给身旁的小乞丐,眼里满是安稳。

少年抬头时,恰好撞见郑森的目光,突然抬手行了个礼,眼里没有惶恐,只有信赖。

郑森心里一暖,指尖按在匠科课表上“算学”二字,按得发皱。

这条路难,要改前明积弊,要平衡郑家私利,还要防着宗室争权、清军南下。

可他看着少年安稳的眼神,看着商号货栈外领粮的百姓,突然觉得,所有的挣扎与妥协,都值了。

就在这时,陈永华匆匆进来,递上一封密信。

“吴王,张大人从金华发来急报,黄道周不愿劝和,神色已有动摇。”

“金华城内已有三位将领暗中投诚,愿为内应,只等我军抵达,便开门献城。”

郑森看了民生册和小石头的信后,沉默了半个时辰,只说“容我再想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