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在2008签到 > 第5章 赶场的竞赛与材料

重生在2008签到 第5章 赶场的竞赛与材料

作者:风雨中高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9 04:34:51

接下来的三天,林舟几乎连轴转,每天只睡四个小时,饭都是随便扒两口,脑子里全是方案、材料和截止日期。

6月10号一早,天刚亮,林舟就揣着写好的方案,骑着自行车去市教育局。教育局在市中心的老办公楼里,门口的台阶上爬满了青苔。

负责科技创新大赛报名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女老师,戴着眼镜,接过方案时,原本漫不经心的表情,在看到第一页“智能校园管理系统架构图”后,突然坐直了身子,推了推眼镜:“同学,这方案是你自己写的?架构图也是你画的?”

“是,老师,从创意到细节都是我一点点琢磨的,架构图是根据功能模块画的。”林舟语气平稳,心里却捏着把汗——他怕老师看出方案里超越时代的想法,毕竟2008年,“系统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学生里还很陌生。

好在老师没多问,只是认真翻了几页方案,时不时点头,最后抬头对他说:“思路挺新颖的,以前没见过这种校园管理类的创意。省级赛在下周六,地点在江城一中,你得准备个ppt答辩,好好表现,有希望拿奖。”

“谢谢老师!”林舟松了口气,接过报名回执,小心地折好放进兜里。

从教育局出来,他马上去附近的打印店,把方案打印装订成册——封面用了浅蓝色的卡纸,印上“智能校园管理系统方案”几个字,看起来更正式。

打印店的老板看着厚厚的方案,还笑着说:“同学,你这是要参加啥比赛啊?这么认真。”

“科技创新大赛。”林舟笑着回应,心里满是干劲。

回到家,他没歇着,又打开电脑做ppt。他以前没学过ppt制作,就靠在网吧查的教程,一点点摸索——插入图片、调整字体大小、加简单的切换动画。

熬到半夜,终于做出了一份不算精致但逻辑清晰的答辩稿:首页是方案名称和他的名字,中间是架构图和功能介绍,最后是预期效果和总结,总共20页,不多不少,刚好能在答辩时间内讲完。

6月11号,林舟开始准备高校专项计划的材料。

按照教育部门官网的要求,需要提交高中三年的成绩单、户籍证明、个人陈述,还要写一封“对目标专业的认知”。

成绩单好办,他骑着自行车去学校找班主任。

班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语文老师,看到他,还念叨:“林舟啊,高考完别松懈,等成绩出来填志愿才是关键,要是有不懂的就来问我。”

“谢谢老师,我这次来是想麻烦您开下高中三年的成绩单,我要报高校专项计划。”林舟把准备好的申请表递过去。

班主任愣了一下,接过申请表:“高校专项计划?你有把握吗?这可是要报一本院校的。”

“我想试试,老师。”林舟语气坚定。

班主任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没再多说,从档案柜里找出他的成绩单,盖上学校的公章,递给他:“好好准备,别辜负自己的努力。”

户籍证明需要去派出所开,林舟拿着户口本,很快就办好了。

难的是个人陈述和专业认知——个人陈述不能写得空洞,得有具体的经历和想法;专业认知要体现对计算机专业的理解,不能只说“喜欢电脑”。

林舟坐在书桌前,回忆前世做互联网产品的经历,把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解一点点写进去:“我希望通过编程解决校园管理中的效率问题,比如老师排课需要手动登记,容易出错,我想做一个能自动排课的系统;未来我希望能开发贴近普通人生活的互联网产品,让科技能帮到更多人。”

他还特意提到了正在准备的科技创新大赛,把方案里的内容写进去,让个人陈述更有说服力。

写好后,他又通读了三遍,修改掉那些太“超前”的词——比如把“大数据”改成“数据整理”,把“用户体验”改成“使用感受”,确保符合一个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才拿去打印。

6月12号,是自主招生材料提交的最后一天。林舟早就选好了三所沪城的一本院校——分别是沪城理工大学、沪城师范大学和沪城邮电大学,都是前世苏晴可能报考的复旦大学附近的院校,这样就算考不上复旦,也能和她在同一个城市。

每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要求不同:沪城理工大学需要学科特长证明,沪城师范大学需要两封推荐信,沪城邮电大学需要“对通信技术的理解”。

推荐信他没有,就找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帮忙写。

班主任虽然惊讶他突然要报自主招生,但看他这段时间的认真劲儿,还是答应了,在信里写了“该生近期学习态度积极,有较强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数学老师也在信里夸他“数学思维灵活,善于解决复杂问题”。

学科特长证明没现成的,林舟就把科技创新大赛的报名回执和方案摘要附在后面,还加了一段自己写的“计算机基础学习总结”——里面提到了《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两本书,把靠“过目不忘”背下来的知识点整理成笔记,看起来像是认真学过的样子。

给沪城邮电大学的“通信技术理解”,他结合了前世对5G的了解,但没提“5G”,只写了“未来通信技术会更快速、更便捷,能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比如在校园里,学生能通过终端机随时查询教学资源”,既体现了思考,又不超越时代。

下午五点,林舟骑着自行车,赶在邮局关门前,把三所学校的自主招生材料寄了出去——每个信封上都写清楚了学校名称、招生办地址和联系人,贴了足够的邮票。

看着邮差把信封放进邮袋,他长长舒了口气——这三天像打仗一样,累得眼睛都红了,但现在,所有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结果了。

回到家,林建国正在厨房煮面条,看到他,赶紧端出一碗热牛奶:“快喝了,补补身子,看你这眼睛红的,别这么拼,身体要紧。”

“爸,没事,就累这几天。”林舟接过牛奶,喝了一口,暖到了心里,“等比赛和申请有结果了,就能松口气了。”

他走到书桌前,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几个重要的日期:

6月14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级赛答辩

6月20号:高校专项计划资格审核出结果

7月初:自主招生面试

每一个日期后面,都画了个小小的对勾——那是他冲击一本的希望,也是他重生后,第一次不靠系统奖励,全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未来。

窗外的夜色渐浓,台灯的光落在笔记本上,林舟的眼神格外坚定。

他知道,接下来的答辩和面试,才是真正的考验——答辩要面对评委的提问,面试要回答专业相关的问题,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拿出科技创新大赛的方案,又看了一遍,在心里默默演练答辩的流程:先介绍方案的背景,再讲架构和功能,最后说预期效果,遇到评委提问就坦诚回答,实在不会的就说“后续会继续学习完善”。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方案上,林舟的心里满是期待——他相信,这一次,他一定能改写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