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军装下的药香 > 第36章 柜子深处

军装下的药香 第36章 柜子深处

作者:李小熊i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9 04:06:50

技术部的日子像渗入沙地的水,表面平静,底下暗流涌动。

林半夏坐在档案库角落,指尖划过微缩胶卷机冰凉的金属滚轴,耳边是机器运转的低嗡声和远处服务器散热风扇永不疲倦的嘶鸣。

空气里飘着老纸页的霉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来自消毒剂的柠檬酸气。白炽灯管在头顶发出稳定的高频振响,光线冷白,照得每一粒浮尘都无所遁形。

她正在归档一批刚解密的七十年代战地医疗记录。胶片灰蒙蒙的,影像随着滚轴转动在检视屏上流淌:残缺的肢体,简陋的手术帐篷,年轻士兵痛苦扭曲的脸,还有军医们疲惫却异常专注的眼睛。

很多照片里都有爷爷。年轻时的林国栋,瘦削,脊梁挺得笔直,眼神像淬火的钢针,正用最简陋的工具进行清创或缝合。他身边总跟着个同样年轻的助手,眉眼间能看出吴启明的轮廓,动作麻利,但眼神里藏着点别的东西,一种近乎狂热的、被压抑的兴奋。

另一张照片里,周安国也在,更年轻,脸上还没那么多阴鸷,正蹲在地上分拣药材,虎口那道疤已经在了。照片角落,还有个模糊的身影在捣药,看侧影,竟是老周,那时腿还是好的。

一张便签纸从档案夹里飘落。她捡起来,上面是爷爷的笔迹,潦草得像被追赶:“安国用药太猛,虽见效快,后患无穷。启明竟附议!战时非常,然医道底线不可破。痛心!”

另一面是周安国的回复,字迹锐利如刀刻:“妇人之仁!非常时当用非常法!活下来才有资格谈后患!”

底下有一行极小的铅笔字,是吴启明的:“林师,安国虽激进,然其法确能大幅降死亡率。数据在此。”

数据被撕掉了。

“看入迷了?”沙哑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半夏一惊,胶卷机差点脱手。老秦推着档案车站在那儿,浑浊的眼睛扫过检视屏上定格的年轻周安国。

“没……就看看老资料。”她下意识想把便签藏起来。

老秦却像没看见,慢吞吞地把一摞新档案放到她桌上:“新解密的。第四研究所早期项目申请备份。归到‘废弃技术’类。”

“第四研究所?”半夏心里一紧。周安国待过的那个?

“嗯。鼓捣些神经电刺激什么的,后来项目停了,人也散了。”老秦语气平淡,像在说天气,“东西乱七八糟,没啥价值。过一遍,打上密级,封存。”

他推着车嘎吱嘎吱走了。

半夏翻开最上面那份档案。标题:《基于特定生物频率的战场应激反应干预研究(代号:归巢)》。申请单位:第四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周安国。申请日期:1985年。

比母亲出事晚两年。周安国被第七研究所排斥后,自己拉摊子搞的?

她快速浏览。项目概要写得冠冕堂皇,旨在通过“无害低频生物电刺激”缓解士兵战场创伤应激障碍(ptSd)。但技术路线图却指向一种极其精密的、可植入颅骨的微型芯片,用于接收和解析特定频率信号,并直接作用于边缘系统。

所需频率参数附录里,赫然列着一串测试数据,核心频段:7. mhz ± 0.0005。旁边标注:“参考L-w系列数据,优化调制。”

他用母亲的数据!优化他的控制芯片!

经费审批栏被打了巨大的红叉,批复意见:“原理存疑,伦理风险极高,不予批准。” 签名:林国栋。

爷爷否决了他。

后面附了几页周安国激烈的申诉信,指责林国栋“固步自封,罔顾前线将士痛苦”,并声称已有“初步志愿者试验效果显着”。

志愿者?谁?

她翻到最后一页,夹着一份极薄的医疗报告片段,关于一名“志愿者”术后出现严重幻听、狂躁并试图攻击医护人员的记录。患者姓名和编号被涂黑,但诊断医生签名:吴启明。

吴启明参与了周安国的早期人体试验?

报告日期是1985年底。之后没多久,第四研究所就解散了。周安国也销声匿迹,直到多年后以“蜂王”身份重现。

她把档案放到“待归档”筐里,心思却无法平静。吴启明到底扮演什么角色?他后来似乎站在爷爷这边,但早年……

下班前,张高工突然过来:“林半夏,器材库清点,缺个人手,你去帮下忙。”

器材库在地下二层,比档案库更阴冷,空气里有股金属和润滑油的味道。管理员是个瘸腿的老兵,姓董,沉默寡言,只递给她一份清单和扫描枪:“对照清单,扫条码,缺的打钩。”

库房巨大,货架顶天立地,堆满各种新旧设备。她按区域清点,走到最里面一个角落,货架标签写着“第四研究所 - 待报废”。

这里堆的东西更老旧,蒙着厚厚灰尘。她逐一扫描,大多是笨重的老式仪器。角落里放着几个板条箱,没贴标签。

她随手打开一个,里面是用泡沫纸包着的金属部件,形状奇特,像某种植入装置的原型机。另一个箱子底,她摸到一个硬壳笔记本。

鬼使神差地,她翻开笔记本。是周安国的实验日志!日期从1985年到1987年,第四研究所解散前后。

里面疯狂又清醒地记录了他如何利用废弃设备和私下筹集的资源,继续他的芯片研究,甚至包括在流浪汉和重伤退役士兵身上进行的非法试验。字里行间充满对林国栋的怨恨和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壮。

最后一页,写于一个深夜,字迹癫狂:

“……林国栋断我经费,毁我前程!但他毁不了我的成果!‘归巢’必将实现!那些残次品(指试验失败的志愿者)的牺牲是值得的!”

“启明胆小,退了。可惜,他本是最理解我的人。”

“新的方向已找到。不在脑,在心。心率同步,情绪共振,更隐蔽,更强大。兵营,是最好的试验场。种子已播下,只待……蜂王苏醒。”

“蜂王”这个词,第一次出现。

下面一行小字,墨迹不同,像后来添加的:

“林婉的数据……才是钥匙。可惜了……”

半夏后背窜起一股寒意。周安国的疯狂,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生根发芽。而军营,早就是他选定的试验场。

“找到什么了?”董管理员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吓了她一跳。

他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走过来,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笔记本上。

“没什么,一本旧工作日志。”她合上本子,尽量自然地说。

董管理员伸手拿过本子,随手翻了翻,灰尘簌簌落下。“哦,第四所的废纸啊。”他语气毫无波澜,把本子扔回箱子里,“这些都快处理了。扫完没?快下班了。”

“快了。”她拿起扫描枪,心跳如鼓。

他点点头,一瘸一拐地走了。

下班铃响,她离开器材库。走廊尽头,她回头看了一眼,董管理员正站在门口,阴影中,他似乎在用对讲机低声说着什么,目光遥遥扫过她。

回到宿舍,她反复回想周安国日志里的话。“种子已播下”……什么种子?在哪些人身上播下了?

还有吴启明。“最理解他的人”……后来为什么又分道扬镳?是真心反对,还是……被迫切割?

她打开内网终端,权限内能访问的人员数据库有限。她尝试搜索1985年至1987年间因心理问题退役或转业的士兵名单。

结果很少,且信息模糊。但她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几年,某个特定地区的部队,因“战场应激障碍”退役的人数有异常微小峰值。

她记下那几个部队的番号。

深夜,宿舍楼寂静无声。她躺在床上,睁着眼。

走廊传来极轻微的脚步声,停在她门外。片刻,门缝底下,悄无声息地塞进来一张折叠的纸条。

她屏息等待脚步声远去,才下床捡起纸条。

上面没有字,只画着一个极其简易的蜂巢图案,下面压着一串数字:。

和之前收到的一模一样。

“老朋友”又来了。

这一次,纸条背面,用极细的笔,添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像是在询问,又像是在催促。

她攥紧纸条,看向窗外。夜色浓重,技术部大楼零星亮着几盏灯,像沉睡巨兽偶尔睁开的眼睛。

蜂巢的阴影,从未远离。而她已经深入巢穴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