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135章 兄弟夜谈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第135章 兄弟夜谈

作者:兽兽欧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13:11:34

夜幕如一张巨大的玄色绸缎,严严实实地笼罩着应天城。

宫墙下的阴影里,两道身影疾行而过。朱槿攥着朱标衣袖,语气沉稳:“大哥,随我来。”

两人很快便来到朱槿的院落。

一推开房门,朱标便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整个人瘫进太师椅里。他抬手揉着眉心,指节在烛光下泛着青白,眼下浓重的青黑如墨渍般晕染开来。

“二弟,都这个时辰了,明日还要早起,怎么不让我回去休息?”

朱槿随手闩上门,又一脚勾过圆凳在朱标膝前坐下,望着兄长疲惫的面容,他喉结动了动,语气带着几分无奈与急切:“大哥,有些话,非得现在说不可。”

朱槿深知自己此番回应天留给自己谋划的时间不多,今夜若不与朱标交底,明日又不知要被多少琐事绊住。

“大哥,如今咱爹那边,怕是连军饷都要算计着花了。” 朱槿目光紧紧盯着朱标,“我一回应天,他便三番五次暗示,想要官刻生意的分成,被我挡了回去。咱娘那边我肯定他不敢去要,依我看……”

朱槿顿了顿:“大哥,你可得当心,你那份分成,我想咱爹已经惦记上了。”

朱标闻言,先是猛地一震,随后自嘲地笑出声来,笑声里满是苦涩:“二弟啊,你说晚了,父王下午便派人来了,说是替我‘保管’……” 他垂着头,发丝凌乱地遮住眉眼,声音越来越小,“我哪敢拒绝?”

“糊涂啊大哥!” 朱槿腾地站起身,袍袖扫翻矮凳发出闷响。

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史书中记载的画面 —— 洪武七年(1374 年)九月二十八日,朱元璋的宠妃孙氏病故,享年三十二岁。

孙氏为陈州人,自幼敏慧聪颖,温柔娴淑,于龙凤六年(1360 年)被朱元璋召纳入宫,洪武三年(1370 年)册封为贵妃,地位在众妃之上,更育有四位公主。孙氏去世后,朱元璋亲赐谥号 “成穆”,足见恩宠。因孙贵妃既无子嗣又非正妻,面临无人主丧的困局。

朱元璋为彰显皇权至高,更定丧服制度,不仅命朱橚为其主丧,服丧三年,还强令皇太子与诸皇子皆为贵妃服丧一年。他念及孙氏曾在征战时悉心照料自己,又想借此打破传统礼法对皇家的束缚,更存试探朱标权威服从度之意,执意要身为嫡长子的朱标以太子之尊,行庶子披麻戴孝之礼。

朱标立在灵堂前,脊背挺得笔直,声音铿锵如金石:“嫡庶有别,礼法昭昭,儿臣断不能坏了祖宗规矩!” 这番话不仅是对礼法的坚守,更是对朱元璋肆意破坏传统秩序的无声反抗。朱元璋气得当场掀翻供桌,命人杖责朱标二十。刑杖落下,朱标皮开肉绽,鲜血浸透了衣袍,但他仍咬着牙不肯改口。

此事惊动了马秀英,她连夜赶到朱元璋跟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标儿所言乃祖宗礼法,若强行让太子行庶子之礼,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我们?陛下辛苦打下基业,怎能因一时意气,让天下人指责我们乱了纲常?”

朱元璋本就在气头上,见马秀英来劝,怒喝道:“妇人之见!咱的事还轮不到你来管!”

马秀英却不畏惧,跪在地上继续说道:“妾身并非干预陛下决断,只是不想陛下因一时之举,损了陛下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标儿是太子,未来要继承大统,若是连他都不能遵守礼法,如何服众?”朱元璋听了这番话,心中虽仍有不甘,但细细思量,也觉得马秀英说得在理。若是强行让朱标行礼,不仅会引起朝中大臣非议,更可能动摇自己辛苦建立的统治根基。

最终,朱元璋不得不收回成命,但心中仍是窝火,好长一段时间都没给朱标好脸色。

更有一次,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雷霆震怒,以 “谋不轨” 罪诛灭胡惟庸九族,受牵连者多达三万余人。

奉天殿内整日血诏频出,刑部尚书开济、御史大夫陈宁等一众大臣接连被斩,朝堂之上人人自危,连呼吸都带着颤栗。

那日卯时三刻,奉天殿上,朱元璋眼底翻涌着令人胆寒的杀意。

朱标怀抱《大诰》,穿过噤若寒蝉的群臣,大步踏上白玉阶。他脊背挺直如青松,声音清朗却在寂静的大殿中激起回响:“陛下!胡惟庸固然罪无可赦,但株连三万余人,其中不乏寒窗苦读数十载的清吏,如此诛戮过滥,恐伤和气,更寒天下士子之心!”

“住口!” 朱元璋猛地拍案而起。他怒目圆睁,额间青筋暴起,活像一头发怒的雄狮:“逆党不除,何以安天下?你这小儿懂什么!”

朱标却不退半步,将《大诰》高举过头顶:“《大诰》有云‘明刑弼教’,陛下当以律法为绳,而非以杀立威!若今日因一人之罪牵连无辜,他日民心尽失,江山社稷又当如何?”这番话彻底激怒了朱元璋,他抄起身旁的雕花座椅,用尽全身力气朝朱标砸去。

座椅擦着朱标的耳畔飞过,锋利的边角在他额角划出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鲜血顿时如泉涌般流下,浸透了朱标明黄色的袍襟。“够了!”

此时,御史中丞刘基不顾侍卫阻拦,冲上前挡在朱标身前,苍老的声音带着颤抖:“陛下息怒!太子殿下心系社稷,所言…… 所言亦是为大明江山考虑啊!”

朱标抹去脸上的血渍,不顾伤口仍在汩汩冒血,再次长揖到底:“儿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宽赦那些无辜受牵连者!” 殿内群臣见状,纷纷跪地求情,此起彼伏的 “请陛下三思” 在大殿内回荡。

朱元璋胸膛剧烈起伏,死死盯着朱标染血的面容,双手紧握成拳,指甲几乎掐进掌心。良久,他猛地甩袖转身,将案上奏折尽数扫落:“暂且…… 暂且停刑!都给朕滚!” 话音未落,他便大步踏入后殿,留下满殿惊魂未定的众人。

朱槿胸中翻涌着恨铁不成钢的焦躁,暗暗发誓定要将兄长拉回正轨

“今日开了这个口子,明日、后日呢?难不成要把家底都掏空?” 见朱标始终沉默不语,他又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下来:“罢了,木已成舟。这次回来我寻了些新门道,待生意成了,定有大哥一份,这次说什么也得守住!”

朱标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一把抓住朱槿的手腕,掌心滚烫:“当真?二弟,还是你心疼大哥啊。”

话音刚落,他便因情绪过于激动而剧烈咳嗽起来,苍白的脸颊泛起病态的潮红,指节也因用力抓着朱槿的手腕而微微发白。朱槿见状,赶忙扶住兄长颤抖的肩膀,眉头紧紧皱起。

“看你这脸色,青得跟城墙砖似的。” 朱槿伸手探了探朱标的额头,指尖触到一片冰凉,

“大哥,太极拳是不是最近没有坚持练习?” 朱槿一看就看出了问题,眼神中满是担忧。

朱标苦笑着摇头,揉了揉酸痛的脖颈:“每日卯时三刻就得跟着父王参加早朝,散朝后直奔大本堂,陶夫子的课业还很繁重,。下午又要跟着父王学习批阅奏折,兵仗局那边三天两头出岔子,桩桩件件都得我去盯着。” 他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低,靠在椅背上,连抬手抚额的力气都没有了。

朱槿心中一痛,他深知并非人人都如朱元璋般有用不完的精力,更不想让大哥重蹈历史上英年早逝的覆辙。

他在朱标身旁重新坐下,语气温和却透着不容置疑:“我调配几副养生的方子,明日就给咱娘送去,往后每日都让她盯着你把药喝了。大哥,莫要这般拼命,朝中事务急不得。”

“大哥不像你那么聪明,只能勤能补拙。我也想帮父王和你分担一些。” 朱标喃喃道,眼中满是不甘。

“傻话!” 朱槿拍了拍朱标的手背,“大哥的仁厚贤德,是旁人学不来的本事。养好身体,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你施展抱负的时候。”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严肃,“太极拳绝不能懈怠,明日我就让珍珠姐把常姐姐请来王府,让她每日监督你练习,也就咱娘和常姐姐能管的了你,咱爹那边我去说。”

突然开口:“对了,兵仗局的事,我想让敏敏接手。” 烛火晃动间,他的眼神坚定如铁。朱标的神色瞬间凝重起来,原本放松的眉头再次拧成一个死结。他猛地坐直身子,椅子在青砖地上擦出刺耳声响:“她终究是降将之女,兵仗局掌管着全军火器制作,稍有差池便是动摇国本。万一她……”

朱槿直视着朱标的眼睛,目光中没有丝毫犹疑:“大哥,我相信敏敏。” 短短六个字,却似千钧之重,掷地有声。

朱标望着弟弟坚定的眼神,沉默良久,无奈又宠溺地叹了口气:“好吧,既然你信她,那我也信你。”

朱槿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若隐若现的星辰,转头看向朱标,目光中满是期许:“等北伐胜利归来,我一定带着塞外的美酒,陪大哥好好喝几杯!”

朱标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嘴角勾起一抹浅淡却真诚的笑意:“好!大哥等着你的酒!” 说罢,拖着略显疲惫却因约定而多了几分精神的身影,缓缓步出房门,身影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

待朱标离去,朱槿站在原地凝视着空荡荡的门口许久,才缓缓解开皱起的眉头。他轻叩三下桌面,暗影中立刻闪出一人,正是蒋瓛。“去取笔墨。” 朱槿沉声道。

不多时,案上已铺好宣纸。朱槿垂眸回想,自己在玉佩空间跟随张三丰学习的时光,将道家养生之术与医理融会贯通,又对吴王常年征战落下的旧伤、朱标过度操劳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想到母后每日坚持练太极拳,气血通畅无需用药,他提笔悬在半空稍作思索,便如行云流水般挥毫疾书。

墨香在屋内弥漫,两张字迹工整的方子很快完成。“将这两张方子交给我娘,” 朱槿将方子仔细叠好,递给蒋瓛,眼神中满是郑重,“让她安排人每日煎熬药剂,给我爹的方子调理肝火,辅以通络之效,缓解旧伤隐痛;给大哥的方子固本培元,着重滋养气血。千万不可混淆。务必叮嘱母后,让她亲自盯着我爹和大哥把药喝下。”

蒋瓛双手接过,微微颔首,身影如鬼魅般迅速消失在夜色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