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深层隔离实验室内,空气凝重得仿佛要滴出水来。林砚赤膊上身,盘坐在复杂的能量引导矩阵中央,皮肤下隐约有光华流转,时而银辉暴涨,时而五色紊乱。周教授、李教授、陈宇等人紧盯着环绕四周的全息屏幕,上面瀑布般刷新的数据,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还是不行。”林砚缓缓散开法诀,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难以掩饰的挫败,“强行将木灵根探入空间灵根主导的区域,就像把一滴水丢进烧红的烙铁,瞬间就被蒸发、排斥。谐波模型……似乎还不够精确。”
几天来,他们基于“灵能谐波”的发现进行了数十次模拟和少量安全边界内的尝试,但效果微乎其微。那缕微光,仿佛随时会熄灭在现实的厚重壁垒之后。
李教授扶了扶眼镜,指向屏幕上代表空间灵根能量分布的多维模型:“我们之前的思路,是否依然陷入了某种惯性思维?我们一直在试图让五行能量‘适应’空间灵根,或者说,在空间灵根的‘压迫’下寻找缝隙生存。但或许,问题的本质并非如此。”
他切换投影,展示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图。“看,根据林砚内视反馈和能量扫描数据,空间灵根并非均匀分布的能量场,它在微观层面,自发地形成了一种……类似蜂窝状或者说泡沫状的复杂结构。每一个‘泡沫单元’,都像一个微缩的、不稳定的空间泡。”
周教授眼中精光一闪,接过了话头:“你的意思是,空间灵根并非与五行灵根在同一层面上竞争‘地盘’,它本身就是一个‘地盘’?一个……更高维度的载体或者背景?”
“正是!”李教授语气激动起来,“我们一直把空间灵根当成一种特殊的‘属性’能量来处理,这可能是根本性的错误!它更像是一种‘规则’,一种‘框架’!五行灵根是运行在这个框架内的‘内容物’。现在的冲突,不是因为属性相克,而是因为五行能量无法在我们这个常规三维空间的物理规则之外稳定存在!而林砚的空间灵根,正在他体内构建一个‘非经典’的空间结构!”
陈宇立刻领悟,双手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操作,将谐波数据与新的空间泡沫模型进行叠加分析。“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灵能谐波’的作用,可能不是‘安抚’或‘调和’两种能量,而是……一种‘翻译器’或者‘接口协议’!它负责将五行能量‘翻译’成能够被那个特殊空间结构识别和容纳的‘格式’!”
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如同拨云见日般,在众人脑海中清晰起来——
空间灵根为“宇宙”,五行灵根为“星辰”。而“灵能谐波”,则是让“星辰”能够在“宇宙”中稳定运行、不发生意外的“物理常数”和“界面法则”!
“不是压制空间,也不是让五行委曲求全,”林砚喃喃自语,眼中重新燃起火焰,“而是要让五行,学会在我的‘宇宙’里,按照我的‘法则’来运行!”
方向一旦扭转,前路似乎豁然开朗。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研究团队根据新的理论模型,对陈宇计算出的谐波频率进行了重新校准和优化。目标不再是减弱排斥,而是寻找能建立稳定“连接”或“锚定”的特定波动。
“林砚,下一次尝试,改变策略。”李教授严肃地叮嘱,“不要试图压缩空间灵根,反而要引导它,在你选定的微观区域内,主动构建一个尽可能稳定的‘空间场’。然后,选择亲和性最强、最富生机的木属性灵力,以新校准的‘谐波’为媒介,尝试将其‘注入’那个空间场内部。记住,是内部,不是让它在外围共存!”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危险的尝试。主动激发空间灵根,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体内空间的彻底紊乱甚至崩塌。而将灵根力量注入一个不稳定的异质空间,后果同样难以预料。
林砚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他闭上双眼,神识沉入体内。
这一次,他不再抗拒那无处不在的银辉,而是以强大的精神力为引导,小心翼翼地在丹田附近,圈定了一个极其微小的区域。他不再压制空间灵根的力量,反而像捏橡皮泥一样,引导着银色的空间之力,在这个区域内缓缓流转、压缩、定型。
过程异常艰难,空间之力桀骜不驯,如同试图束缚流动的水银。林砚的额头再次布满汗珠,精神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但在他的坚持下,那个微观区域内的银色光芒逐渐变得浓郁、稳定,形成了一个肉眼(内视)难以察觉,但感知中确实存在的、边界模糊的“空间泡”。
“空间场初步稳定!”陈宇紧盯着能量读数,低呼道。
“谐波发生器同步启动,频率阿尔法-7!”周教授下令。
一阵低沉、几乎超越人耳听觉上限的嗡鸣声在实验室内响起,特殊的谐波能量场将林砚笼罩。
林砚心念一动,一丝精纯无比的、蕴含着勃勃生机的青色木属性灵力,如同最纤细的藤蔓,在他精准的操控下,缓缓探向那个银色的小小“空间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