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65章 雨林巨嘴鸟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165章 雨林巨嘴鸟

作者:地图好陌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23:03:29

赤道的雨来得又急又猛,豆大的雨点砸在棕榈叶编织的布套上,发出“噼啪”的脆响,像无数只小手在拍打。林栋蹲在绞杀榕的气根下,看着传感器的新“外衣”——巨嘴鸟的喙用橙黄色的棕榈纤维编得又宽又厚,黑色的翅膀展开着,尾羽垂在身后,每片羽毛的边缘都嵌着细小的竹片,风一吹就发出“沙沙”声,像真鸟振翅。

“湿度98%,气温32c,”姜小龙举着温湿度计,额头上的汗珠混着雨水往下淌,“江学姐说这地方的霉菌三天就能把普通设备包成绿球,咱们的巨嘴鸟布套能扛住不?”他指着布套腹部的透气孔,那里用细竹篾编了层网格,“这孔会不会太大?雨水渗进去怎么办?”

林栋用手指戳了戳巨嘴鸟的喙,硬挺的纤维微微回弹。“薛奶奶用蜂蜡和树胶的混合液泡过棕榈叶,”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你看这喙的内侧,有层透明的膜,是用橡胶树的汁液涂的,既能防水又能透气。竹片网格是王铁匠的主意,他说雨林的风邪,得让空气流通起来,不然设备会闷坏。”

袁姗姗蹲在旁边,往巨嘴鸟的尾羽里塞着什么。她的裤腿沾满了暗红色的泥土,是刚才在腐叶层里崴脚时蹭的。“这是晒干的樟树叶,”她举起一小把褐色的碎叶,带着股清凉的香气,“薛奶奶说雨林的虫子怕这个,塞在尾羽里能防白蚁和蟑螂。你看这鸟眼,我用两颗相思豆缝的,既能当配重,又能反射阳光——刚才有只真巨嘴鸟飞过来,还以为是同类,对着布套叫了半天呢。”

远处传来砍刀劈砍藤蔓的声音,向导阿吉穿着蓑衣走过来,草帽的边缘淌着水。“前面有片积水潭,正好适合放传感器,”他指着布套上的巨嘴鸟图案,忽然咧开嘴笑,“你们这鸟儿编得比寨子里的祭祀面具还像,刚才我家的猎犬对着它狂吠,被我敲了一棍子才消停。”

林栋调出布套的设计图,巨嘴鸟的羽毛纹路与阿吉描述的“雨林信使”完全一致——翅膀上的白色斑点、尾羽末端的黄色条纹、甚至喙尖的那点黑色,都用不同粗细的棕榈纤维细致编出。“是江慧玲根据你给的视频画的图,”他笑着说,“她说鸟类对同伴的形态最敏感,这样能减少飞鸟的冲撞。”

阿吉忽然指着巨嘴鸟的爪子:“这钩子是啥?”袁姗姗演示着把爪子上的倒钩挂在气根上,布套立刻像只停在树上的巨嘴鸟,稳稳悬在半空:“这是‘攀援爪’,雨林的树干滑,钩子能抓住任何凸起,哪怕是片苔藓。薛奶奶说就像猴子的爪子,再陡的树也能爬上去。”

午后的雨林突然响起雷鸣,豆大的冰雹砸下来,打在棕榈叶布套上发出“咚咚”的闷响。林栋他们躲在大树的板根下,看着传感器的布套自动切换模式——巨嘴鸟的翅膀突然合拢,尾羽向上翘起,像把撑开的伞,将设备的核心部件完全护住,喙部的竹片网格也随之收紧,只留下细小的缝隙。

“强对流预警启动了!”姜小龙举着信号增强器,雨水顺着他的下巴滴进领口,“江学姐说这布套的翅膀是‘智能折叠’结构,竹片里嵌了记忆金属丝,遇强风会自动闭合。你看这喙部的角度,正好能把雨水引向侧面,不会往设备里灌!”

袁姗姗用树枝拨开布套周围的积水,发现巨嘴鸟的羽毛纤维都在微微膨胀。“这是在吸收潮气,”她指着翅膀内侧的细棉线,那是用木棉纤维纺的,此刻已经吸饱了水,却一点没往设备里渗,“薛奶奶教我在棕榈叶里织了层木棉衬,能像海绵一样锁水,等天晴了再慢慢晾干。你闻,樟树叶的香味更浓了,雨水泡过之后,驱虫效果反而更好。”

冰雹中传来树干断裂的巨响,阿吉大喊着“快跑”,拽着他们往高处的岩石堆转移。林栋回头时,看见传感器的布套正顺着气根缓慢移动,巨嘴鸟的喙部在前,尾羽在后,像只受惊的鸟,朝着稳固的树干挪动。

躲到安全地带后,姜小龙立刻打开对讲机:“江学姐!传感器还在动!它自己找到棵大榕树了!”江慧玲的声音带着电流声传来:“那是‘避险算法’在起作用,布套里的震动传感器能感知危险,攀援爪会自动选择最安全的路线……别担心,它比咱们懂雨林的脾气。”

雨停时,夕阳的金光透过枝叶的缝隙照下来,给雨林镀上了层斑驳的金斑。林栋他们回到原地,发现传感器已经“飞”到了大榕树的树洞里,棕榈叶布套上的冰雹正在融化,巨嘴鸟的轮廓在水汽里若隐若现,像刚从暴雨中归来的真鸟。“你看这组数据,”林栋调出后台记录,“冰雹最密集的时候,它每分钟移动30厘米,正好避开了砸落的断枝。”

袁姗姗掏出针线,修补布套被冰雹砸破的地方。她用的线是棕色的,在棕榈叶上几乎看不见痕迹:“这是用阿吉给的桫椤纤维纺的线,比棉线结实十倍。薛奶奶说补的时候要顺着羽毛的纹路,就像给鸟梳理羽毛,既好看又结实。”

阿吉提着个竹篮走过来,里面装着刚摘的野芒果。“给铁家伙也尝尝,”他笑着往布套的喙里塞了块果肉,果汁顺着纤维渗进布套,“我家的孩子说,巨嘴鸟吃了芒果,羽毛会更亮,你们这鸟儿也该补补。”

林栋看着那片被芒果汁浸湿的喙部,忽然明白江慧玲说的“生态融合”是什么意思——最好的设备不是突兀的闯入者,而是能成为雨林生态的一份子,像这只“巨嘴鸟”,用自己的方式与这片土地对话,既不打扰,又能守护。

夜幕降临时,雨林的“歌唱家”们开始了表演。蝉鸣、蛙叫、虫吟混在一起,像场永不落幕的交响乐。林栋他们坐在篝火旁,阿吉用竹筒煮着西米露,香气混着潮湿的泥土味在空气中弥漫。传感器被挂在旁边的树枝上,巨嘴鸟布套在火光里投下巨大的影子,竹片羽毛随着晚风轻轻晃动,与虫鸣应和。

“你们知道吗?”阿吉用树枝拨着火堆,火星溅在布套上,被棕榈叶轻轻弹开,“我们哈尼族人说,巨嘴鸟是雨林的信使,能把人的心愿带给山神。你们这布套,说不定真能听懂雨林的话。”

袁姗姗把刚编好的布标系在巨嘴鸟的腿上,上面用汉傣两种文字写着“雨林·巨嘴鸟127”。“阿吉说,每只巨嘴鸟都有自己的领地,”她望着树洞里的布套,“这布标就是给它划的‘地盘’,让别的动物知道这里有个‘守护者’。”

林栋打开数据后台,江慧玲发来的星图正在屏幕上缓缓旋转。“她把今晚的星轨数据导进来了,”他指着屏幕上的黄点,“当南十字星升到头顶时,传感器会自动调整采样频率,跟雨林的昼夜节律同步。”

姜小龙正用相机拍萤火虫,镜头里,“巨嘴鸟”的剪影与流萤在同一张照片里相遇,相思豆鸟眼反射的光像两颗坠落的星星,落在橙黄色的喙上。“这张照片要叫‘雨林的星辰’,”他兴奋地念叨,“布套上的巨嘴鸟虽然不会叫,但我知道它在守护这片绿色。”

林栋望着篝火旁的“巨嘴鸟”,忽然觉得这雨林的夜晚与苔原的极夜有种奇妙的相似——都那么热闹,又都那么孤独。苔原的传感器测的是冻土的温度,雨林的传感器测的是腐叶的湿度,看似不同,实则都是在记录生命的痕迹,而那些编在布套上的巨嘴鸟,不过是给这些冰冷的数据,披上了件带着乡音的外衣。

阿吉忽然指着树梢:“快看,月亮出来了!”众人抬头望去,一轮满月穿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清辉,传感器的相思豆鸟眼突然反射出银色的光,记录下月相变化的微小数据。“它也在看月亮,”袁姗姗轻声说,仿佛在跟老朋友对话,“就像在苔原时看极光一样。”

林栋想起江慧玲说的“地空联动”,此刻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地上的巨嘴鸟、传感器、布套,天上的月亮、流萤、星轨,原本就是一体的,所谓的科技,不过是找到连接它们的纽带。而他们做的,就是用代码和棕榈叶,编织了这条纽带,让雪湖的蜂蜡香气,能顺着数据流,飘到雨林的月光下。

第二天清晨,他们准备去下一个监测点时,阿吉往巨嘴鸟的喙里塞了朵天堂鸟花。“给它戴朵花,”老人的皱纹里堆着笑,“雨林的鸟儿都爱漂亮,戴了花,它就更愿意在这儿待着了。”袁姗姗赶紧用棕榈叶纤维把花固定好,像给“巨嘴鸟”别了枚胸针。

越野车驶离雨林时,林栋回头望了一眼,“巨嘴鸟”的身影在晨光里越来越小,竹片羽毛的“沙沙”声被雨林的喧嚣吞没,像在说再见。阿吉站在寨口挥手,手里还拿着片编织布套剩下的棕榈叶,身影渐渐消失在绿色的海洋里。林栋在团队群里发了张照片,“巨嘴鸟”的喙里叼着天堂鸟花,背景是层层叠叠的树冠,配文:“它找到了自己的森林。”

薛奶奶很快回复,发了段小视频——她正坐在火塘边用棕榈叶编新的羽毛,嘴里念叨着:“尾羽要长点,才能在雨林里保持平衡。”江慧玲发来张设计图,是给珊瑚礁的布套,用彩色的尼龙线编着鱼群的图案:“下一站去海边!布套要用防水的海藻纤维,鱼鳍部分加浮力球,能跟着洋流轻轻晃动。”

袁姗姗补充道:“薛奶奶说珊瑚礁的布套要编上小丑鱼,说它们是珊瑚的守护者,能给设备带路。”

林栋看着屏幕上的消息,指尖摩挲着帆布包里的雨林布样——棕榈叶纤维上还沾着点芒果汁,带着樟树叶和雨水的混合气息。他知道这趟雨林之行,让他们的“雪湖·桂”又多了层灵动,像这只“巨嘴鸟”,既懂得雨林的繁茂,也懂得它的脆弱,在最喧闹的土地上,用最安静的方式,守护着与自然的约定。

车窗外的雨林渐渐远去,绞杀榕的气根像大地的血管,藏着无数生命的秘密。林栋忽然想起阿吉的话:“巨嘴鸟记得所有花开的时间。”或许他们的传感器也是如此,带着雪湖的针脚、清华园的代码、南京大学的星光,在雨林的褶皱里静静栖息,把科技的温度,变成了花开的长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