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02章 高三离不开一张张试卷

凌晨五点半的闹钟还没撕开晨雾,林栋的指尖已经在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道大题上磨出了白痕。台灯的光晕里,堆叠的试卷像座微型山峦,最底下那叠是上周的理综模拟卷,边角已经被反复翻阅揉得发卷,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红笔批注,像片翻耕过的土地。

“又熬了半宿?”母亲端着豆浆进来时,膝盖撞到了桌腿旁的试卷堆,哗啦啦滚下来十几张,全是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她弯腰去捡,指尖划过最上面那张,“这张怎么又做了一遍?”

林栋咬着笔头抬头,看见试卷右上角的分数从118变成了132。“上次错的那道波粒二象性,总觉得理解得不透。”他伸手去接,却带出了另一摞,是近五年的高考真题,每本都包着牛皮纸封面,上面用黑笔标着“刷3遍”。

窗外传来拐杖敲击地面的“笃笃”声,节奏比平时急了些。薛老的声音穿透晨雾钻进来:“小栋!再不来,今天的站桩就改成扎马步了!”老人大概在楼下等了许久,军绿色练功服的衣角被露水打湿,贴在栏杆上,像片深色的叶。

林栋把刚解出的函数图像折进草稿本,夹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里当书签。书包带一甩,后背立刻硌得生疼——里面塞了八张试卷,是今天要交的作业,边角在书包里戳出好几个棱角,像揣了捆硬纸板。

“你这书包得有二十斤吧?”薛老看着他弯腰系鞋带,拐杖往试卷堆成的“山”上一点,“比我当年背电台还沉。站桩!”老人忽然喝了声,吓得林栋赶紧站直,“记住,身子再沉,腰杆得像你们班那摞没开封的试卷,挺括!”

晨露在老人的练功服上凝成细小的水珠,随着“云手”的动作甩出去,落在旁边的试卷上,洇出小小的圆点。“你看这力,”薛老的手掌缓缓划过弧线,“就像你做压轴题,不能急着落笔,得像翻试卷似的,一页页理清楚。”他忽然用拐杖挑起张飘落的英语试卷,“这完形填空的空格,像不像打拳时的换气口?得留有余地。”

张超拍着篮球跑过来时,运动服口袋里露出半截理综答题卡,边角卷得像波浪。“栋哥!物理老师又印了套冲刺卷,说是‘绝密押题’,我帮你抢了一份!”他把篮球往地上一按,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试卷,上面还沾着篮球场的草屑,“你看最后那道电磁题,跟你决赛时的题型几乎一样!”

林栋接过试卷,发现背面已经被张超画满了投篮轨迹,用红笔标着“抛物线与洛伦兹力对比”。“体校教练说我投篮总偏右,”张超挠挠头,汗水滴在试卷上,晕开个小小的圈,“你帮我算算,手腕得向左偏多少度?就像调示波器的探头那样。”

早自习的铃声像道冲锋号,教室里瞬间响起试卷翻动的“哗啦”声,比早读声还响亮。林栋刚把薛老教的“站桩呼吸法”默念三遍,课代表就抱着试卷冲进来,粉笔灰随着他的动作簌簌落在试卷上,像撒了层盐。“物理周测!最后二十分钟收卷!”

笔尖在答题卡上疾走,林栋的余光瞥见江慧玲的桌角——堆着的试卷已经高过了她的眼镜片,露出的边角写满了公式,像片迷你的公式森林。她忽然用笔杆戳了戳他的胳膊,递过来张纸条:“第三题的临界条件,是不是和薛老说的‘力竭而止’一个意思?”

交卷时,林栋发现自己的手指在微微发颤,不是因为紧张,是写得太久。他甩了甩手,看见前排同学的指甲缝里嵌着蓝黑墨水,像藏着片小小的墨云——那是做填空题时用力过猛,笔尖戳破试卷染的。

课间十分钟,没人出去打闹。教室里只有两种声音:翻试卷的“沙沙”声,和笔尖划过纸面的“唰唰”声。林栋刚把错题本摊开,吴小燕就从课桌底下拖出个纸箱,里面码着整整齐齐的试卷,标签上写着“按错误类型分类”。“你看这个,”她抽出张被红笔涂满的物理卷,“电磁屏蔽题我错了七遍,现在总结出规律了,就像我给服务器做的防火墙设置,得层层递进。”

她的课桌侧面贴着张进度表,每完成一套试卷就打个勾,密密麻麻的勾像排整齐的小旗。“还差三十五套就刷完所有真题了,”吴小燕的眼镜片反射着试卷的白光,“徐铭说帮我搞台打印机,以后刷题不用等学校印了。”

午休时,办公室的试卷堆到了天花板。物理老师踩着试卷堆找资料,皮鞋跟在试卷上踏出“咚咚”声。“林栋,”他从最顶层抽出一叠泛黄的试卷,“这是十年前的决赛题,比你们现在的难多了,拿去做做,就当练手。”试卷边缘已经磨损,露出里面用铅笔写的解题步骤,像串褪色的脚印。

林栋抱着试卷往回走,走廊里的公告栏贴满了“高三冲刺计划表”,每个格子里都写着“完成x套试卷”。他忽然发现张超的计划表上,把“投篮训练”也换算成了“等效3套理综卷”,旁边画着个篮球形状的对勾。

下午的数学测验持续了两小时,收卷时林栋的手腕已经僵硬,像生了锈的合页。他活动着手腕看向窗外,夕阳把教学楼的影子投在操场上,像张巨大的试卷,而同学们的身影,就是上面移动的笔尖。

放学铃响后,教室里依旧坐满了人。林栋收拾书包时,发现座位底下又多了三张被遗弃的试卷,上面的红叉像片密集的蛛网。他捡起来折好,塞进书包侧面——那里已经塞满了这类“流浪试卷”,准备带回家当草稿纸。

路过操场时,薛老正在教几个老人打拳,旁边堆着他们的老花镜和报纸,报纸上还压着几张孙子孙女的试卷。“你看这招‘野马分鬃’,”老人的手臂缓缓分开,“就像你做多选题,得把每个选项都掰开了揉碎了,不能漏。”他忽然用拐杖指着林栋的书包,“别装那么满,留三分空,就像答题卡总得留边距。”

晚饭时,林栋的手指捏不住筷子,母亲赶紧往他碗里夹了块排骨:“薛老说让你停半小时再做题,手是本钱,磨坏了拿什么握笔?”父亲从柜台底下拖出个纸箱,里面是他特意收集的硬纸板,“给你做了个试卷架,分层放,省得你总翻乱。”

那架子弹药箱改造的,分了五层,每层都贴着标签:“当天完成”“错题重刷”“真题套卷”“模拟预测”“知识点专项”。林栋把试卷分门别类放进去,忽然发现竟装满了四层,最顶层的“知识点专项”还在不断增高,像座永远填不满的金字塔。

晚自习回家,林栋没有立刻开灯,而是摸黑站了十分钟桩。黑暗里,他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和试卷堆里偶尔传来的“哗啦”声——那是夜风从窗户钻进来,翻动最上面的几张。薛老说的“气沉丹田”,此刻变成了试卷堆里的定海神针,让他在无边无际的题海里,找到一点踏实的锚点。

台灯亮起时,林栋翻开新的模拟卷。笔尖落下的瞬间,他忽然觉得这些密密麻麻的题目,不再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负担。它们像薛老打拳时的一招一式,看似重复,实则每一次都在积蓄力量。最底下那叠已经做过三遍的试卷,边缘磨出的毛边,像极了老人练功服上洗得发白的袖口,藏着日复一日的坚持。

窗外的月光落在试卷架上,给每层试卷都镀了条银边。林栋忽然想起物理老师说的:“高考就像解一道超难的综合题,你现在做的每套试卷,都是它的已知条件。”而薛老教的站桩,大概就是这道题里最关键的“隐含条件”——有了好的身体和心态,才能把所有已知条件,串联成通向答案的路。

凌晨一点,林栋合上最后一本错题本。书桌旁的试卷架又空了一层,新的试卷在桌角堆成了小山。他伸了个懒腰,听见骨骼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像老旧的试卷翻动时的声响。明天醒来,又是被试卷填满的一天,但此刻,他心里却有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就像薛老说的:“拳打万遍,其义自见。”试卷刷万张,答案自显。这高三的晨雾与拳影,试卷与笔尖,终将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汇集成最清晰的轨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