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21章 立灶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21章 立灶

作者:地图好陌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23:03:29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没来得及驱散胡同里的凉意,“林师傅电器维修”的简易棚子前,已经弥漫开一种不同寻常的气氛。

林建国换上了一件虽然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的深蓝色工装,头发也仔细梳过。他一遍遍地检查着棚子里摆放的工具,榔头、钳子、螺丝刀、万用表……每一件都擦得锃亮,摆得一丝不苟,仿佛不是要用来干粗活,而是要举行某种庄严的仪式。

周梅则显得有些心神不宁,一会儿整理一下挂在棚口当门帘的旧床单,一会儿又探头往外张望,手里紧紧攥着那块用来记账的小本子和一支铅笔,手心里全是汗。

林栋看着父母的模样,心里既觉得好笑又有些发酸。他知道,这小小的一步,对于习惯了被动接受命运的父母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

“妈,别紧张,就跟以前在家接活一样。”林栋安慰道,把一杯刚晾凉的白开水递给母亲。 “哎,不一样,这……这可是开了铺子了……”周梅接过水杯,声音都有些发颤。

林建国没说话,只是拿起那块写着“林师傅电器维修”的三合板牌子,又用袖子仔细擦了擦本就不存在的灰尘,然后把它端端正正地靠放在棚口最显眼的位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胡同里渐渐有了人声,上班的、买菜的,人来人往。有人好奇地朝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小棚子瞥上一两眼,但并无人驻足。

周梅脸上的焦虑越来越明显。林建国虽然依旧板着脸站着,但背在身后的手,手指却不自觉地捻动着。

就在这份忐忑几乎要达到顶点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

“哟!老林!真把这摊子支起来了?”

是邻居张婶,手里拎着个菜篮子,好奇地凑了过来,伸头往棚子里看,“弄得挺像样啊!”

林建国连忙点头,脸上挤出些不太自然的笑:“哎,瞎弄,瞎弄。” 周梅也赶紧迎上去:“张婶,买菜啊?”

“是啊,”张婶打量着棚子,忽然想起什么,“对了,老林,我家那台老收音机,最近杂音大得厉害,吱啦吱啦的,你能给瞧瞧不?本来还想等你有空上门呢。”

第一单生意!就这么突如其来了!

林建国精神一振,腰板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能瞧!拿过来就行!” “哎哟,那敢情好!我这就回去拿!”张婶风风火火地走了。

没过十分钟,她果然抱着一个老旧的半导体收音机回来了。林建国接过收音机,放在临时用木板搭成的工作台上,插上电,拧开开关,刺耳的杂音立刻传了出来。他拿出螺丝刀,熟练地卸开后盖,眉头微蹙,仔细检查着里面的电路和元件。

周梅和林栋都屏息凝神地在旁边看着。

只见林建国这里敲敲,那里用万用表量量,不一会儿,指着一个微微鼓包的小电容说:“估计是这老伙计寿数到了,电容坏了,换一个就好。”

他从一个装零碎元件的小铁盒里找出个型号匹配的新电容,电烙铁插上电预热,手腕稳如磐石,几下就把旧的焊下来,新的换上去。动作行云流水,透着老技工特有的沉稳和精准。

焊好,装回后盖,拧开开关。 清晰洪亮的戏曲声立刻从喇叭里流淌出来,杂音全无!

“嘿!神了!老林你这手艺真没得说!”张婶又惊又喜,连声夸赞。 林建国脸上露出了实实在在的笑容,那是手艺被认可后的自豪。

“多少钱,老林?” 林建国犹豫了一下,看了眼周梅。周梅赶紧说:“张婶,就给个零件钱吧,一块五。” “这哪行!工钱也得算上!”张婶爽快地掏出两块钱塞给周梅,“拿着!以后有啥毛病还找你们!”

开张第一单,不仅成了,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认可和全款。周梅捏着那两块钱,感觉像是捏着个金元宝,手都在抖。林建国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仿佛是个开关被打开了。张婶这台修好的收音机,成了最好的活广告。

不一会儿,又一个老街坊推着辆自行车过来:“林师傅,我这车闸不灵便,您给调调?” 接着,一个大妈拿着个不通电的电熨斗来了…… 甚至隔壁胡同的人都闻讯赶来,抱着个接触不良的电饭锅……

小小的维修棚前,竟然渐渐排起了小队!

林建国彻底忙开了。他坐在小马扎上,埋首于各种待修的电器和小物件中,神情专注,动作麻利。汗水从他额角滑落,他也顾不上擦。周梅则负责接待、记录、收钱找零,忙得脚不沾地,但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灿烂,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林栋也没闲着,帮着打下手,递工具,收拾修理下来的废件,偶尔还能根据前世模糊的记忆,给父亲提一两个小建议。

一天下来,棚子前的小板凳上,坐过等待维修的邻居,也堆满了修好的物件。傍晚收摊时,周梅拿出那个记账本,手指颤抖着数着今天的收入。

零件成本刨掉,净赚了十一块三毛钱!

一天!十一块三毛!几乎相当于林建国以前干两三天天零工的收入!

周梅看着本子上的数字,眼圈又红了,但这次是喜悦的:“老林……咱……咱一天挣了十一块多!” 林建国看着那零零碎碎的毛票和硬币,咧开嘴,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发自内心的笑容,重重地“嗯”了一声。

接下来的日子,小小的修理铺彻底走上了正轨。林建国手艺好、收费公道、从不弄虚作假的名声很快传开了。活儿越来越多,从简单的收音机、电风扇,渐渐扩展到电视机、洗衣机甚至一些小家电。周梅俨然成了专业的“前台经理”,接待、报价、记账井井有条。

林栋除了早晨雷打不动地去跟薛老爷子练功,白天大部分时间也泡在修理铺里帮忙。他发现自己重生后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对于一些电路原理和机械结构,往往能比父亲更快地抓住问题关键。父子俩一个经验老道,一个思维活络,配合愈发默契,修理效率大大提高。

收入稳定了,家里的伙食肉眼可见地改善了。餐桌上隔三差五能见到荤腥,周梅添置新衣时也不再犹豫再三,甚至开始悄悄盘算着给林栋攒高中的学费。

傍晚,一家人围坐在修理棚旁的小桌边吃晚饭。虽是简单的面条,但浇头是周梅刚炒的香喷喷的肉末酱。夕阳的余晖将棚子的影子拉得很长,也将一家三口说说笑笑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今天东街老李家的彩电,显像管后座虚焊,差点没看出来。”林建国一边吸溜着面条,一边难得地主动说起工作,“幸亏小栋提醒拿万用表量量电压。” “爸你后来那焊点补得才叫漂亮,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林栋笑道。 周梅看着丈夫和儿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光彩:“慢慢来,慢慢来,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吃过饭,林栋照例在灯下预习功课。周梅清点着当天的收入,计算着开支。林建国则就着灯光,保养擦拭着明天要用的工具,时不时拿起一个零件琢磨一下改进修理的方法。

屋里不再有往日的愁云惨淡和唉声叹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希望的忙碌和踏实感。虽然依旧清贫,修理铺也依旧简陋,但生活的主动权,似乎正一点点被这个家攥回自己手中。

窗外,月色如水,蝉鸣渐歇。胡同口那盏为小修理铺拉亮的白炽灯,昏黄却温暖,照亮着一方小小的天地,也照亮着这个终于开始走向温饱、走向希望的家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