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73章 岁末的多重答卷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73章 岁末的多重答卷

作者:地图好陌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23:03:29

雪湖市的冬日常被浓雾笼罩,12月的最后一周,林栋踩着结霜的自行车往学校赶时,车铃在白茫茫的雾气里撞出清脆的回响。路边的梧桐树落尽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指向铅灰色的天空,倒让教学楼顶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鲜艳——那是澳门回归后新换的国旗,红得像团燃烧的火。

教室门刚推开条缝,就听见袁姗姗在里面咋咋呼呼:“物理竞赛的准考证发下来了!林栋,你准考证号最后三位是886,够吉利!”

林栋接过自己的准考证,硬卡纸边缘还带着油墨香。照片上的自己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眼神比刚开学时清亮了许多,嘴角的弧度藏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自信。他把准考证夹进物理笔记,正好压在江慧玲上次帮他标注的难点解析上,字迹娟秀,像串细密的星子。

“寒假的竞赛集训从1月5号开始,在省科技馆。”江慧玲抱着一摞讲义走进来,发梢沾着点雾水,“我爸托人问了,这次集训有三位大学教授来讲课,其中一位是研究天体物理的,据说和你喜欢的航天领域有关。”

林栋心里一动。前世他只在电视上见过大学教授,这辈子却有机会坐在课堂里听他们讲课,这种跨越感让他指尖微微发颤。他翻开笔记本,在1月5号那天画了个小小的火箭,旁边标注“带航天模型图解”——那是他从省城博物馆买的资料,本想闲时翻看,现在倒成了提前预习的工具。

吴小燕抱着作业本经过,轻轻敲了敲他的桌子:“这是你要的微积分习题集,我哥从大学寄来的,上面有他标的重点。”她的指尖在桌沿顿了顿,“竞赛那天,我妈会开车送我们去考场,你要是赶不上早班车,可以……”

“谢谢,我让我爸早点关铺子送我就行。”林栋赶紧接话,怕辜负她的好意。吴小燕的善意总像冬日的阳光,不灼人却暖得踏实,可他心里清楚,这份情谊需要小心维护,不能让她生出不该有的期待。

吴小燕点点头,转身时发尾扫过椅背上的书包,带起一阵轻微的风。林栋看着她的背影,忽然想起澳门回归那天,她笔记本上画的国旗——原来有些心意,从来都藏在最安静的角落。

早读课的铃声撞碎浓雾时,林栋正在演算一道复杂的力学题。窗外的雾气渐渐散开,阳光透过玻璃在草稿纸上投下长方形的光斑,把那些公式照得透亮。他忽然发现,解题时的专注和在维修铺修电器很像,都需要拆解、重组、找到关键节点,只不过一个用的是公式,一个靠的是电路图。

课间操被浓雾取消,林栋索性留在教室刷题。张超抱着篮球从外面跑进来,额头上的汗珠子滚进脖子里:“栋哥,下午放学后去网吧?新到的《星际争霸》扩展包,咱们组局域网对战!”

“不去了,得去铺子里帮忙。”林栋头也不抬,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三相电今天装,我爸一个人忙不过来。”

“又去铺子?”张超撇撇嘴,却从书包里掏出个塑料袋,“给你带的肉包子,刚出笼的,热乎着呢。知道你一忙起来就忘了吃饭。”

林栋接过包子,热气透过塑料袋烫得指尖发麻,心里却暖融融的。这个总爱咋咋呼呼的队友,总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人。他想起省城赛场上,张超为了帮他挡拆,硬生生扛了对方中锋一肘子,此刻咬着包子的脆边,忽然觉得团队的意义从来不止于赛场。

中午的雾彻底散了,阳光把操场晒得暖洋洋的。林栋没像往常那样趴在桌上刷题,而是靠在暖气片旁练起了薛老教的“指力功”——双手虚握,指尖交替点按膝盖,看似简单的动作,练到第三组时指尖已经酸麻发胀。

“这是在干嘛?手指抽筋了?”袁姗姗抱着热水袋凑过来,好奇地戳了戳他的手背。

“薛老说练这个能增强手感,不管是打球还是拆电脑都有用。”林栋活动着手指,忽然发现指尖的灵敏度确实提高了,连翻书时都能更精准地捏住纸页。

江慧玲抱着画板经过,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你把拳术、学习和修电脑都串起来了?这算不算‘融会贯通’?”

“算是吧。”林栋也笑了,“就像解物理题时用篮球抛物线原理,修冰箱时想起电路公式,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

江慧玲的眼睛亮了亮,从画板里抽出张速写:“你看这个,我把上海队的联防站位画成了电场线分布图,是不是很像?”

纸上的篮球战术图旁,用虚线画着电场线,中锋的位置标着“场源电荷”,后卫跑动路线则像“等势面”。林栋看得入了迷,忽然觉得学科之间的壁垒像层薄纸,一捅就破。

“等竞赛回来,咱们可以试试用数学模型分析战术。”他指着图上的交汇点,“这里的防守盲区,用概率统计应该能算出来。”

两人凑在一起讨论时,吴小燕抱着保温杯从走廊经过,脚步顿了顿,随即轻轻走开。保温杯里是她特意泡的枸杞茶,本想给林栋带去集训时喝,此刻却觉得不必了——有些距离,其实从一开始就存在。

放学后的老街被夕阳染成了暖黄色。林栋刚拐进巷口,就听见林记电器里传来的欢呼声,两个学徒正围着新装好的三相电电表蹦跳,父亲举着扳手在旁边笑骂:“小心点!别把线给我碰松了!”

铺子的西屋果然打通了,新隔出的小间里摆着张办公桌,上面放着台二手电脑——是林栋从网吧淘汰下来的旧机器,重装系统后照样能用。屏幕上正显示着电器厂家的供货清单,父亲戴着老花镜,手指在鼠标上笨拙地滑动,像在摆弄什么稀世珍宝。

“李师傅说这叫‘电子商务’。”父亲指着屏幕上的进货单,眼角的笑纹挤成了花,“以后不用跑省城进货了,在这上面点点鼠标就行,运费比自己开车还便宜!”

林栋走过去帮他调整显示器角度,忽然发现桌角放着本《电脑入门教程》,书页边缘卷得厉害,空白处写满了父亲歪歪扭扭的批注:“双击就是点两下”“保存要按ctrl S”。他心里忽然一酸,这个半辈子跟扳手螺丝刀打交道的男人,为了跟上儿子的脚步,竟在偷偷学这些陌生的字母。

“今晚进了批新洗衣机,带智能控制的。”父亲拉着他去看新到的货,“说明书上全是英文,你帮我翻译翻译,什么叫‘模糊控制技术’?”

林栋拿起说明书,忽然想起物理课上学的模糊数学理论,笑着解释:“就像打球时的预判,不用精确计算,靠经验就能做出反应。”

父亲听得直点头:“还是读书好啊,连洗衣机都能说出大道理。”他拍了拍林栋的肩膀,“竞赛好好考,别惦记家里,铺子现在有两个学徒盯着,我还能应付。”

帮着卸完最后一台洗衣机,林栋才骑着车往网吧赶。刚到巷口就看见张超和几个同学在门口等着,每人手里拿着串烤红薯,香气在冷空气中炸开。

“栋哥,新电脑的系统装好了!”李叔掀开网吧门帘,暖烘烘的热气裹着键盘敲击声涌出来,“你上次说的防火墙也加上了,省得总有人偷偷改设置。”

林栋走进网吧,发现布局又做了微调——靠窗的位置隔出了个小小的“学习角”,放着张长条桌和四把椅子,墙上贴着“禁止吸烟”的标语。这是他特意安排的,寒假时可以供同学来这里查资料,也算给网吧添点“文化气”。

“今晚人多,刚又加了五台机器的网线。”张超塞给他半串烤红薯,“你设计的那个局域网对战系统太牛了,隔壁职高的都跑来组队,说要跟咱们打友谊赛。”

林栋咬着烤红薯,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忽然觉得这些代码和物理公式有种奇妙的呼应——都是用逻辑构建世界,只不过一个在虚拟空间,一个在现实维度。他打开后台管理界面,发现网吧的收益比上月又涨了三成,足够支付新添机器的费用,还能省下一笔给父母换台新电视。

晚上九点,网吧的人流渐渐稀疏。林栋坐在“学习角”整理竞赛资料,江慧玲发来条消息:“我整理了天体物理的基础概念,存在软盘里了,明天给你带来。”后面跟着个星星的表情。

他回复:“谢谢,要不要我把网吧的学习角留个位置给你?”

“好啊。”很快收到回复,“听说你那里有航天模型的资料?我也想看看。”

放下手机时,林栋的指尖有些发烫。窗外的雾又浓了起来,把老街的灯火晕成一片片模糊的暖黄,像无数双注视着他的眼睛——父亲在林记算账的侧影,母亲在灯下缝补的身影,薛老练拳时挺直的脊梁,还有同学们在赛场上、课堂里、网吧中留下的笑脸。

这些画面在脑海里交织,忽然让他明白,所谓的成长从来不是单线程的冲刺,而是像林记电器的线路板那样,需要把学习、家庭、兴趣这些不同的“线路”巧妙地连接起来,才能让人生的“总开关”迸发出更强劲的电流。

关网吧门时,林栋特意看了眼墙上的日历,12月31日被红笔圈了出来。旁边用小字写着三项计划:上午帮父亲盘点林记的库存,下午去薛老家送年货,晚上和队友们在网吧跨年。这些看似琐碎的安排,其实是他给这一年交的“答卷”——不仅有物理竞赛的分数、生意的账本,更有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温暖与成长。

回家的路上,雾气里飘来隐约的鞭炮声,是有人在提前庆祝新年。林栋踩着自行车,感觉前路被灯光照得透亮,就像他此刻的心境——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清楚该如何抵达。

他想起刚穿越时的茫然,想起第一次在赛场上投篮的紧张,想起父亲接过第一笔电器销售款时的激动,想起澳门回归那天广场上的欢呼声……这些碎片像拼图,终于在岁末拼出了清晰的轮廓。

路灯在雾中拉出长长的光晕,林栋的影子被拉得很远,像条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路。他握紧车把,心里清楚,即将到来的寒假不仅有物理竞赛的挑战,有林记电器的新规划,有网吧的升级计划,更有藏在心底的期待——那些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少年心事的种子,都在等着在新的一年里,破土而出。

而这份期待,会像岁末的炉火,在寒冬里持续燃烧,温暖着每一个为生活奔跑的清晨与黄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