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9章 “开窍”也得压着点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9章 “开窍”也得压着点

作者:地图好陌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23:03:29

第九章 “开窍”也得压着点

知识竞赛的决赛日益临近,林栋的“教辅生意”也悄然步入正轨。凭借着对“畅销款”的敏锐嗅觉和“帮同学代购”的稳妥模式,他又陆续出手了几次,每次量都不大,目标明确,赚取的利润虽然不多,却稳定地充实着他的小金库,也偶尔能补贴家里一点油盐钱。

父亲林建国依旧早出晚归地打零工,但脸上的阴霾似乎被儿子那次上交的“奖金”驱散了些许。母亲周梅数钱时叹气的次数也少了点,甚至有一次破天荒地买了半斤肉,包了一顿白菜猪肉馅的饺子。家的缝隙里,开始艰难地透进一丝微光。

林栋并没有被这点小小的成功冲昏头脑。他清楚地知道,倒卖教辅只是权宜之计,是利用信息差赚快钱,并非长久之道。他的根基,必须扎在学校的土壤里,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和表现,为自己赢得更稳固的立足点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重生带来的最大优势,并非那点可怜的商业信息,而是远超这个时代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和自律能力。一个经历过高考、大学乃至社会毒打的灵魂,重新面对初中知识,那种降维打击的感觉,就像是职业球员混进了业余少年组。

但他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从一个成绩中游的学生骤然跃升到顶尖,太过骇人听闻,必然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怀疑。他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循序渐进的提升过程。

他的目标锁定在了班级前十,年级前五十。这个名次足够优秀,能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获取更多资源,又不会显得太过突兀。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就是从最拉分的数学入手。

周三上午的数学课,讲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这是初一下学期的内容,但在初二的综合题里经常出现,是不少学生的难点。

数学老师姓赵,是个教学严谨、不苟言笑的中年男人。他在黑板上出了一道结合了路程和速度的复杂应用题,环视教室:“这道题有点难度,谁愿意上来试试?”

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多数同学都低下头,避免与老师目光接触。这种题需要清晰的思路和较强的逻辑能力,很容易踩坑。

林栋知道机会来了。这道题的解法他烂熟于心,甚至能给出两种不同的思路。但他没有立刻举手,而是等待了片刻,直到确认真的无人响应,才缓缓举起了手。

赵老师有些意外地推了推眼镜。林栋最近的数学作业确实有所进步,错题少了,步骤也清晰了许多,但主动挑战难题,还是头一遭。

“林栋?你来试试。”赵老师点了名。

林栋站起身,走向讲台。他能感觉到身后同学们投来的目光,有好奇,有怀疑,也有同桌张伟挤眉弄眼的鼓励。他拿起粉笔,略作沉思(假装需要思考),然后在黑板上开始书写。

他没有追求最简洁的解法,而是用了最基础、最规范的步骤,设未知数,列方程组,一步步推导,求解,甚至还在最后验算了一遍。整个过程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如同教科书般的示范。

写完后,他放下粉笔,面向老师:“老师,我解完了。”

赵老师仔细地看着黑板上的步骤,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和赞许。他点了点头,难得地用比较温和的语气说:“很好,步骤完整,答案正确。尤其是验算这一步,很多同学都会忽略,很好。下去吧。”

教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几个数学好的学生也露出了认同的表情。林栋平静地回到座位,宠辱不惊。

下课铃响,赵老师刚走出教室,一个身影就站到了林栋的课桌旁。

是数学课代表,吴小燕。

吴小燕在班里是个特殊的存在。成绩常年稳居班级前三,尤其是数学,极少丢分。她梳着简单的马尾辫,眼睛很大很亮,看人时总带着一种专注和认真,性格有些文静,甚至有点内向,但涉及到学习问题,又会表现出一种执拗的较真劲儿。她不是那种耀眼夺目的女生,但像一株安静生长的小树,自有一股挺拔向上的气质。

前世里,林栋和她的交集几乎为零。一个是沉默的中下游学生,一个是专注的优等生,像是两条平行线。

此刻,吴小燕拿着自己的笔记本,指着上面一道她用红笔圈出的题,声音清脆而直接,带着一丝探讨的语气:“林栋,你刚才黑板上的解法第二步,设甲的速度为x,乙的速度为y,为什么后面列第二个方程的时候,是用总路程减去甲走的路程,而不是直接用乙的速度乘以时间?我觉得直接设乙的时间为t,然后……”

她认真地阐述着自己的思路,眉头微微蹙起,显然这个问题困扰了她,她渴望得到一个更优化的解法或者一个确切的解释。

林栋心里微微一动。他看了一眼那道题,立刻明白吴小燕的思路卡在了哪里。她的想法不能算错,但会使方程组变得稍微复杂一点。

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轻轻画了一条线段图,没有直接否定她的想法,而是用引导的语气说:“你的思路也可以解出来。不过你看,如果按照我设的未知数,这里甲和乙的时间其实是同一个未知量,因为他们是同时出发相遇的。用总路程减,可以直接消去这个时间未知数,方程会更简洁一些。你可以试试看两种方法,结果应该是一样的,但步骤多少有区别。”

他一边说,一边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的等量关系,笔迹清晰,逻辑分明。

吴小燕俯下身,仔细地看着草稿纸,长长的睫毛眨动了几下,眼睛越来越亮。几秒钟后,她恍然大悟,轻轻“啊”了一声,脸上露出豁然开朗的表情和一丝不好意思的浅笑:“对哦!我忘了时间是相同的这个隐藏条件了!这样设确实更简单!谢谢你啊林栋!”

她的笑容很干净,带着一种解决难题后的纯粹喜悦。

“不客气,互相学习。”林栋也笑了笑,态度自然。

从这天起,吴小燕似乎发现了林栋这个“隐藏的数学高手”。她经常会拿着一些难题、怪题,或者自己想到的不同解法,在下课或自习课时来找林栋讨论。

林栋总是乐于应对。他刻意控制着自己的解题水平,展现出的是一种扎实的基础、清晰的逻辑和偶尔的灵光一闪,而不是碾压式的超前。他会和吴小燕一起分析题目的关键点,讨论不同解法的优劣,有时甚至会“被”吴小燕更巧妙的思路所“启发”。

这种交流,在周围同学看来,变成了“数学课代表在和林栋一起钻研难题”。林栋在班级里的形象,悄然地从“突然开窍”变成了“数学潜力股”。

而只有林栋自己知道,这些讨论对他巩固基础知识、更好地隐藏自己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同时,通过与吴小燕的交流,他也更清晰地掌握了班上优等生的学习进度和思维方式。

在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林栋精心控制了自己的分数。他确保所有基础题和中等题全对,而在最后两道难度较高的综合题上,他故意在其中一题的步骤中留下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小瑕疵,被扣了两分,另一题则用了一种稍微绕远但完全正确的解法,完整地做了出来。

试卷发下来,92分。

一个足以令人惊讶,却又不会惊世骇俗的分数。排名从之前的中游一下子跃升到了班级第十二名。

“哇!林栋你92!” “厉害啊!最后那道题你都做出来了?” 张伟一把抢过他的试卷,大呼小叫。

吴小燕也拿着自己98分的试卷转过头来看,看到林栋那道被扣分题目的步骤时,她微微歪了歪头,似乎有点疑惑那个小失误,但很快又指着最后一道题说:“林栋,你这解法虽然麻烦点,但确实很严谨,我怎么没想到可以这样辅助线呢?”

林栋谦虚地笑了笑:“运气好,瞎蒙的。”

课间,赵老师把林栋叫到了办公室。 “这次进步很大,”赵老师看着试卷,语气平和,“步骤比以往规范了很多,最后那道题的思路也不错。就是这里,粗心了。”他指出了那个被扣分的地方。 “谢谢老师,我下次一定更仔细。”林栋态度恭敬。 “嗯,保持这个势头。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多问问老师,也可以和吴小燕她们讨论一下。”赵老师难得地多说了两句。

拿着试卷走出办公室,林栋的心情平静而充实。成绩的提升在他的计划之中,与吴小燕的“学术交流”更是意外之喜,为他提供了绝佳的掩护和了解班级学习动态的窗口。

他回到教室,看到吴小燕正拿着他的试卷,和同桌女生指着最后一道题在讨论着什么,眼神专注而明亮。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女孩的马尾辫和摊开的试卷上,一切都充满了九十年代校园特有的、略显粗糙却又生机勃勃的真实感。

林栋知道,他正一步步地,稳稳地,在这个重生的起点上,扎下自己的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