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7章 紫荆花、阅览室与第一笔“知识财富”

第七章 紫荆花、阅览室与第一笔“知识财富”

林栋主动请缨参加知识竞赛并承包黑板报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在初二(三)班引起了一阵细微的涟漪,但很快又平息下去。大多数同学依旧沉浸在各自的课业、游戏和朦胧的心事里,对于他们而言,香港回归是电视新闻里的大事,知识竞赛是学霸们的游戏,而林栋,或许只是一时心血来潮。

然而,对于林栋自己,生活却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那股在街头被工商人员驱赶罚款的狼狈和恐慌,被一种更为踏实、更具方向感的忙碌所取代。

放学铃声不再是冲向批发市场的信号,而是钻学校阅览室的号角。

那间位于教学楼顶楼拐角处的阅览室,狭小而陈旧。阳光透过积满灰尘的窗户,在泛黄的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特有的气味,安静得只能听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咳嗽声。管理阅览室的是一位快要退休、戴着老花镜的女老师,她对于这个突然变得勤勉的“常客”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欣慰。

林栋如饥似渴地扑在那些过期的报刊和书籍上。他的目标明确而集中——一切与香港相关的信息。

他翻找着《半月谈》,里面有关中英谈判最后阶段的细节报道;他仔细阅读《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关于香港基本法的解读文章;他甚至在一本旧的地理杂志里,找到了详细介绍香港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民俗文化的专题。那些模糊的记忆碎片,在这些系统而具体的文字、图片和数据面前,变得清晰、深刻,并且串联成网。

他不再是那个仅仅知道“香港97年回归”结论的重生者,他开始理解这个过程背后的波澜壮阔与艰难曲折,了解这座城市曾经的屈辱与辉煌,以及回归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林栋,你怎么连香港启德机场快要饱和、新机场正在赤鱲角修建这种细节都知道?”学习委员张倩(就是那个被刘老师点名加入队伍的女生)指着资料上一段小字报道,惊讶地小声问道。她发现这个之前成绩平平的队友,在准备竞赛资料时,展现出的敏锐和效率令人咋舌。

林栋从一堆资料里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笑了笑,晃了晃手里那本《地理知识》杂志:“这上面写的,去年的一期。我觉得可能会考到香港的交通枢纽问题,就多留意了一下。”

他将自己超越时代的认知,小心翼翼地隐藏在“勤奋”和“细心”之后。他不能表现得太过惊人,但适当地展现出“准备充分”和“善于发现”,则是被允许甚至鼓励的。

除了啃读报刊,绘制黑板报成了他另一项重要的“战场”。

他利用午休和放学后的时间,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划过,发出细腻的声响。他精心勾勒着紫荆花区旗的图案,每一片花瓣都力求清晰对称;他用美术字写下“喜迎香港回归,共襄民族盛举”的标语;他还用红色的粉笔,在黑板报的右下角,画了一个大大的倒计时牌——“距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还有:xxx天”。他每天都会更新这个数字。

更重要的是,他开辟了一个“知识竞赛加油站”的小栏目。每天,他会从阅览室查到的资料里,挑选出一两个有趣且可能考到的知识点,用问答的形式写在上面。

例如: “问: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是谁?答:董建华。” “问:香港的区花是什么?答:紫荆花。” “问:‘马照跑、舞照跳’形象比喻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什么政策?答:‘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问:连接香港和内地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哪条?答:广深高速(这个知识点很冷门,但他隐约记得初赛有一道类似选择题)。”

这些小小的问答,像一颗颗投入池塘的石子,开始慢慢吸引同学们的注意。

课间,总会有三两个同学围在黑板报前,指着倒计时牌惊呼“又少了一天!”,或者争论“加油站”里问题的答案。

“哇,林栋,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广深高速真的通了吗?我舅舅上次去广州好像还是坐火车。” “董建华是不是那个船王?”

甚至有一次,孙老师下课後,也背着手在黑板报前站了好一会儿,然後点了点头,对旁边的刘老师说:“这个黑板报办得不错,有内容,有时效性,林栋这孩子,最近看起来确实用心了。”

刘老师看着黑板报,又看了看正趴在课桌上抓紧时间默记知识点的林栋,眼神复杂。她听说了林栋家似乎有些困难,也隐约知道他前段时间可能在校外捣鼓些什么,现在看到他似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竞赛准备上,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也多了几分期待。

这种被认可、被需要的感觉,像涓涓细流,温暖着林栋因家庭困顿而有些冰冷的心。他不再是那个躲在角落、无人问津的透明人,他正在用自己方式,一点点赢得存在感。

当然,家庭的阴影依旧笼罩着他。

父亲林建国依旧每天早出晚归,脸色疲惫。厂里彻底没了活儿,他开始跟着以前的师傅,去给一些私人小厂或个体户维修机器,收入极不稳定,而且又脏又累。每次拿到一点微薄的工钱,他都会沉默地交给母亲周梅。周梅则会仔细地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脸上的愁容却从未真正散去。

林栋口袋里的那二十块钱,一直没动。他知道,这区区二十块,对于改善家庭生活是杯水车薪。他需要一个更大的、更安全的契机。而知识竞赛,就是他瞄准的第一个目标。他了解到,校级竞赛的优胜队伍,每人有五十元奖金,如果能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比赛,奖金还会更多。

五十元,在97年,对于一个初二学生来说,是一笔巨款了。足够他买很多学习资料,甚至能稍微贴补一下家用,更重要的是,这钱来得“名正言顺”,能让父母安心。

晚上,他在昏黄的灯光下复习功课、整理竞赛笔记。母亲周梅会轻轻推开门,放下一杯温热的白开水,有时是一小碟炒花生米,然后默默看一会儿他伏案学习的背影,再轻轻带上门。虽然依旧沉默,但那种无声的支持,林栋能感受到。

父亲偶尔也会在门口驻足片刻,看着他写在旧作业本上那些密密麻麻关于香港的知识点,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但最终只会闷声说一句:“早点睡,别熬太晚。”

日子就在这种忙碌、清贫却又充满微弱希望的状态下一天天流逝。黑板报上的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变小,林栋和队友们准备的资料越来越厚。

终于,在一个周五的下午,班主任刘老师正式通知:“下周三下午,在学校大礼堂,举行‘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初赛!我们班的代表队要加油!”

竞赛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林栋合上写满笔记的本子,走到窗边。夕阳的余晖给校园里的老槐树镶上了一道金边。远处传来学生们打篮球的喧闹声和自行车的铃声。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胸腔里那颗因为期待而加速跳动的心脏。

第一场真正的战斗,即将打响。他要用自己的方式,用知识和头脑,去赢取重生后的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财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