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
这四个字,像四块投入死水中的巨石,沉重,且不带一丝波澜。它们没有解答任何问题,反而制造了一个更深、更令人费解的旋涡,将现场所有人的思绪都卷了进去。
王建**医怔在原地,嘴巴半张,一肚子更加专业的追问,硬生生被这四个字堵了回去。他能反驳吗?不能。在任何领域,臻至化境的技巧,其最终的解释,似乎都只能归结于这朴素的四个字。可一个入伍不到两个月的新兵,在哪里,又如何,将战场救护“熟”到了这种地步?这背后隐藏的经历,让人细思极恐。
李铁的瞳孔,在那一瞬间收缩到了极致。他紧紧攥着的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从这四个字里,听出了一种不容置疑的终结意味。林枫是在告诉他们,不要再问了。这是一种温和的警告,也是一道坚决划下的界线。
最终,还是王军医先缓过神来。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林枫,眼神复杂到了极点,有欣赏,有疑惑,但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忌惮。他没有再追问,只是摆了摆手,示意实操训练继续。但整个后半节课,气氛都变得无比诡异。所有人的动作都心不在焉,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角落里沉默的身影。
那一天之后,林枫在九班,乃至整个新兵连,彻底成了一个“禁忌”般的存在。战友们不再公开议论他,因为他们发现,无论怎样猜测,都无法触及真相分毫。他们只是在训练和生活中,与他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带着敬畏的距离。
而连队的干部们,似乎也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不再当众就林枫的异常表现提出任何疑问,只是在暗中,用一种更加审慎、更加严密的目光,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时间,就在这种暗流涌动的平静中,又过去了一周。新兵训练营为期三个月的集训,正式过半。一场检验所有新兵训练成果的、全面而严苛的“中期考核”,如期而至。
这场考核,被连长称为“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时刻。考核内容涵盖了新兵训练以来的所有科目,包括体能、队列、内务、理论、射击、投弹以及格斗基础。每一项都会被量化打分,最终得出的综合排名,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新兵连后半段的个人定位,甚至关系到未来下连队的分配去向。
因此,整个新兵连的气氛,都前所未有地紧张起来。
考核的第一天,是所有人最头疼,也是最基础的——体能综合测试。
第一项,五公里武装越野。
发令枪响,上百名新兵如同开闸的猛兽,冲出了起跑线。
林枫并没有像体能好的尖子那样冲在第一集团,也没有像过去那样吊在队尾。他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极其稳定的配速,不急不躁地跑在队伍的中游位置。
他的呼吸,深沉而悠长,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双臂的摆动幅度和双腿的迈步频率,都像用尺子量过一样精准。他将前世学到的长跑呼吸法和体力分配技巧,完美地运用到了这具身体上。他不再是单纯地用意志力对抗身体的极限,而是在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去压榨这具身体的每一分潜能。
李铁就跑在他的侧后方,这是他刻意为之的。他想近距离地观察,这个兵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然而,跑出三公里后,李铁的内心,便被震惊所填满。他发现,周围许多新兵的呼吸已经开始紊乱,步伐也变得沉重,但林枫的节奏,却几乎和起跑时一模一样!汗水顺着他棱角分明的下颌线不断滴落,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也有些苍白,这都表明他同样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负荷。但他的眼神,却始终冷静得可怕,仿佛一个没有感情的跑步机器。
最后冲刺的一公里,当许多人已经开始掉速,甚至靠着意志力在挪动双腿时,林枫却在自己预定的节点上,开始缓缓提速。他的速度提升得并不快,但却异常坚定,一个接一个地超越了前方体力不支的战友。
最终,他以第二十名的成绩,冲过了终点线。
计时员报出的成绩是——19分30秒!
这个成绩,在新兵连里,已经稳稳地迈入了“良好”的行列!
要知道,一个多月前,他的五公里成绩还是23分钟开外,是连队里着名的“老大难”。而现在,他已经将自己的成绩,硬生生提升了近四分钟!这种进步的速度,简直骇人听闻。
当林枫撑着膝盖,调整着呼吸时,九班的战友们围了上来,一个个脸上都写满了不可思议。
“枫哥……你他妈是机器人吧?全程匀速,最后还能冲刺?”赵猛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他只比林枫快了不到二十秒,但最后几乎是用意志力把自己“拖”过终点的。
林枫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进行着跑后拉伸。对他而言,这个成绩,仅仅意味着这具身体的心肺功能和耐力,已经从“不堪一击”,提升到了“初步堪用”的水平。距离他前世的标准,还差得太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