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全球统一系统 > 第10章 需要带到秦朝的物资

全球统一系统 第10章 需要带到秦朝的物资

作者:冥王666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23:05:15

马小云站在渡轮的甲板上,望着远处那座浮在碧波中的岛屿——合同刚签完,租期二十年,每年租金折合人民币三百万,对现在的他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岛不大,地图上标着“青屿”,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却长着成片的相思树和木麻黄,海岸线蜿蜒如带,最妙的是北岸那片天然形成的半月形海湾,水深足够停两艘千吨级货轮,却被礁石巧妙遮挡,从外海望去,只像片普通的滩涂。

老板,岛上原来的三间渔民小屋已经拆了,地基刚打好,要建四座仓库,按您说的分温区:2号库恒温15c,专门存种子;3号库湿度控制在60%,放怕潮的农机零件;剩下两座做通用库。”助理拿着平板跟在身后,屏幕上是三维设计图,“施工队明天进场,都是退伍的工程兵,手脚麻利,说二十天就能完工。”

马小云没说话,踩着浅滩的碎石上了岛。沙是白的,掺着细碎的贝壳,踩上去咯吱响。他弯腰捡起一粒饱满的稻谷种子,是昨天从试验田带的超优千号,穗长粒满,抗倒伏还耐盐碱。手指捻了捻种皮,心里清楚:这玩意儿在普通土地上亩产就能破千斤,要是拿到古代,能让多少人不再挨饿?

种子库的安保按最高级来。他边走边说,声音被海风卷着散开,墙砌五十公分厚,钢筋混凝土里加玄武岩纤维,防钻防炸。通风口安三重滤网,第一重挡虫子,第二重过滤盐分(海边空气含盐高,种子怕返潮),第三重加紫外线灯,杀菌。

助理赶紧记在备忘录里:您放心,已经联系了做军用人防工程的团队,说能防住轻型迫击炮。对了,您要的种子银行系统也订好了,德国进口的低温保存柜,能存五十万份种子,每份独立编号,-18c恒温,湿度30%,保质期能延到五十年。

马小云点点头,走到岛中心的高地坐下。这里能望见全岛:东边是海湾,以后货轮就在那里卸种子,用履带式传送车运到仓库,全程不沾海水;西边是片坡地,打算开垦成试验田,先试种一批带回的丰产种子——袁隆平团队的杂交稻、李登海培育的玉米、耐干旱的谷子……看看在岛上的土壤和气候里长得怎么样。

试验田周围拉电网,别让海鸟啄种子。他补充道,再雇两个懂农艺的老兵,最好是种过地的,每天记录墒情、株高、分蘖数。不是不信现代仪器,老把式的‘看天看土’本事,有时候比数据还准。

正说着,远处货轮鸣了声笛,第一批物资到了。是从东北调的大豆种子,黑脐的,油亮饱满,装在透气的麻布包里,一袋袋码在传送带上。马小云走过去,随便拎起一袋晃了晃,听见种子碰撞的脆响,心里踏实——这是能榨出油、能磨成粉的硬通货,在哪个时代都金贵。

这些先不进仓库,他突然说,找个通风的棚子摊开晾三天,海边潮,得把水分控在12%以下才能存。他记得农业课上学过,种子含水量超过14%就容易发霉,低于8%又会失去活性,12%是黄金线。

二十天后,仓库果然如期完工。马小云站在种子库的玻璃墙外,看着里面的自动化机械臂在低温柜间穿梭,精准夹起一份份种子样本。屏幕上滚动着数据:编号001,籼型杂交稻,纯度99.9%,发芽率98%编号107,抗旱谷子,原产地陕北,耐贫瘠指数5星……

他抬手按了下腕表,启动系统空间的对接程序。仓库中央的地面缓缓裂开一道缝,露出能量感应区。机械臂将一整箱超优千号稻种送进去,红光扫描确认,箱子瞬间消失——系统提示:已存入空间,坐标A-7区,状态完好。

再试试**苗。他对助理说。很快,培育箱里的番茄苗被送了过来,翠绿的茎秆上还挂着露珠。感应区的红光扫过,苗子连土坨一起消失,系统界面立刻跳出:**植物存活状态98%,湿度适宜,预计可保存72小时。

马小云笑了。以前总担心带种子穿越时受潮、发芽、被虫蛀,现在有了这岛,等于建了个“时空保鲜舱”。不管是亩产千斤的稻种,还是能抗病虫害的玉米种,甚至是改良过的土豆、红薯(块根块茎怕冻,专门建了10c恒温的地下窖),都能安安稳稳存着,什么时候想往系统空间里转,按个按钮就行。

夕阳落进海里时,他站在仓库顶的了望台,看着试验田里新插的稻秧泛着嫩绿,海风送来咸腥的潮气,混着泥土的腥甜。远处货轮又在卸种子,这次是从新疆运的棉花种,雪白的棉籽能长出韧性十足的纤维,比古代的麻布结实百倍。

等这批种子存够量,他对自己说,下次回去,就给那些在饥荒里挣扎的人带点希望。不是金银,不是武器,是能埋进土里、长出粮食的种子,是比任何财富都扎实的底气。

夜色漫上来时,仓库的灯亮了,像座浮在海上的灯塔。里面的种子在低温里沉睡着,等待着被唤醒的那一天——到那时,它们会穿过时空,落在干涸的田垄上,生根发芽,把饥饿的土地,变成金黄的粮仓。

种子仓库旁的独立库房里,靠墙立着十二排特制书架,每一层都垫着防潮的樟木板,架顶的紫外线灯每隔两小时自动亮起,给书籍消毒。马小云站在书架前,指尖划过烫金的书脊,这些是他为穿越准备的文明火种。

最上层码着精装的农业典籍:《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的现代校注本,书页里夹着彩色图谱,把浸种嫁接术用三维图示讲得明明白白;还有袁隆平团队编写的《杂交水稻栽培技术》,从育秧到收割,每个步骤都配着高清照片,连如何识别稻瘟病的早期症状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秦代的耕作还停留在刀耕火种,这些书能让产量翻几番。他轻声自语,抽出一本《中国蔬菜栽培史》,里面记载的汉代温室种植技术,或许能让秦朝的宫廷菜窖长出反季节蔬菜。

中间层是实用科技类书籍。《天工开物》的白话译本摊开着,冶铁造纸制陶的章节被他用红笔圈出,旁边放着配套的《古代机械复原图册》,投石机、龙骨水车的结构图比古籍上的线条清晰百倍。还有本《基础化学入门》,他特意让出版社换成线装本,封面仿秦代竹简的样式,里面却用漫画解释了酸碱中和——或许能帮秦始皇的方士们明白,所谓“长生丹”里的铅汞,其实是穿肠毒药。

下层的历史类书籍更显用心。《史记》《资治通鉴》的白话版旁,放着他手写的批注:公元前210年,徐福东渡,实为避祸赵高矫诏前,曾与李斯密谈三日”。这些细碎的记录,比史书更像“生存指南”。还有本《秦代官制考》,他把郡守、县令的职权范围抄在扉页上,免得穿越后对官场体系一头雾水。

书架尽头的密封箱里,藏着更现代的宝贝:缩印版的《中国药典》,记载着秦代已有药材的药性及配伍禁忌;《基础几何学》用竹简样式装订,勾股定理的图解旁画着秦代的城墙,让人一看就懂;甚至还有本《急救手册》,心肺复苏的步骤被他译成秦代能理解的“按压胸口、吹入气息,配图是穿着古装的人偶。

这些书,得先存进系统空间的知识库分区。马小云按下腕表,书架旁的感应区亮起蓝光。他抱起一摞农业书放上去,蓝光扫过,书本瞬间消失,系统提示:已存入,可语音检索,支持古文转译。他试着喊:查找水稻育秧技术’”,腕表立刻传出机械音,将书中的步骤用秦代口语复述出来,清晰又易懂。

最后,他把那本批注满满的《史记》放进特制的防水盒里。“这本得随身带。”他摩挲着封面,想象着在咸阳宫的烛火下翻开它的场景——那些冰冷的文字背后,是鲜活的人、滚烫的**,而他带着这些前人的智慧,或许能让某些遗憾,少一点刻骨。

库房的灯渐渐暗下来,只有紫外线灯的微光在书架间流动。这些书安静地躺在系统空间里,像一群沉默的智者,等待着穿越时空,去点亮一个古老王朝的文明微光。(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