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全球统一系统 > 第220章 炎黄国国葬礼

全球统一系统 第220章 炎黄国国葬礼

作者:冥王666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23:05:15

灵堂的香烛燃得正旺,烟气在梁间盘旋,带着一股肃穆的檀香。马小云褪下了常穿的短褂,换上一身素色长衫,袖口挽得整齐,正帮着祭祀们将最后一片樟木衬板嵌进棺椁。木材的清香混着草药味漫开来——那是祭祀们按古法,用艾草、苍术煮过的布料,层层裹住了老皇帝的尸身,据说能防潮防腐。

退休的长老们也来了。当年跟着老皇帝打天下的几位,如今都是白发苍苍,拄着拐杖坐在灵堂角落的蒲团上,没人多说话,只是望着供桌上的牌位,眼神里藏着化不开的往事。有位曾掌管军械的长老,从怀里摸出个磨得发亮的铜哨,那是当年部落狩猎时,老皇帝亲手给他的,如今他攥着哨子,指腹一遍遍摩挲上面的刻痕,眼泪无声地淌在衣襟上。

夜里守灵时,马小云和长老们围坐在火盆边,炭火噼啪作响,映着一张张苍老的脸。还记得吗?掌管农桑的长老忽然开口,声音嘶哑,当年部落过冬,粮库里就剩半袋小米,陛下把自己那份省下来,给了刚生娃的猎户家。另一位长老接话:何止啊,那年跟西边部落议和,他单枪匹马去对方营地,腰间就别着把小刀,回来时裤腿全是血,还笑着说喝了顿好酒。

马小云默默听着,往火盆里添了块炭。他想起老皇帝晚年时,常拉着他在御花园里散步,指着那些新栽的果树说;这些树啊,当年我在部落时就想种,那时觉得能有片果林,族人就不用挨饿了。现在好了,不光有果林,还有了学堂、工坊……就是我这把老骨头,跟不上趟了。”

祭祀们在做最后的防腐工序,用松香、蜂蜡混合的膏体,细细涂抹在棺木缝隙处。老祭祀一边涂一边念叨着古老的祝词,声音低沉而悠长,像在跟天地对话。马小云站在一旁看着,忽然想起老皇帝曾跟他说:当年我总觉得,人这一辈子,能让族人多活几个人、多收几担粮,就够了。哪成想,还能看到电灯亮起来,看到福船开到那么远的地方……

炎黄国的清晨带着初秋的微凉,第一缕天光爬上城楼时,护旗手正缓缓拉动绳索。国旗在风里舒展到顶点,又被稳稳降至旗杆中段,猩红的底色上,象征五谷的麦穗纹饰在晨光里泛着沉郁的光。

街道两旁的商铺门前,昨日还飘扬的旗帜都已调整到相同高度,连偏远乡镇的小学操场上,孩子们也仰着头,看老师将那面熟悉的旗帜系在半空中。国境线上的哨塔、远航的货轮、驻外的驿站……凡有炎黄国标记的地方,旗帜都以肃穆的角度垂落,像一片沉默的海洋。

风穿过城市,卷动着半垂的旗面,发出低低的声响。行人驻足时会下意识抬头望一眼,帽檐压得更低些,脚步也放轻了——这无言的仪式里,藏着一个国家对过往的敬意,和对共同记忆的温柔垂首。

炎黄国的秋意总带着几分肃穆,老皇帝出殡这日,天刚蒙蒙亮,云层便低低地压在檐角,像一匹浸了水的灰布,将整个国度裹得沉静。

卯时三刻,京城钟楼的晨钟没有像往常那样敲响,取而代之的是无线电发报机里传出的一声悠长蜂鸣。这声蜂鸣从皇宫的电讯房出发,像一道无形的电流,瞬间窜过纵横全国的铜线——北至冰封的漠河驿站,操作员正呵着白气调整接收机,蜂鸣响起时,他猛地直起身,抬手将驿站门口的黄龙旗降下半截;南抵湿热的南海渔港,渔民们刚解开船缆,收音机里的嗡鸣让整支船队齐齐停了动作,桅杆上的旗帜在咸腥的风里缓缓沉降;西达戈壁边缘的商队,驼铃突然静止,向导举着接收机,对着沙丘后的村落大喊:“降旗,默哀——”

辰时整,第二声蜂鸣划破空气。这一刻,全国的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京城的朱雀大街上,送葬的队伍尚未出发,百姓已自发跪在两侧的青石板上。穿粗布短打的脚夫放下了肩上的担子,戴方巾的书生收起了手中的书卷,连街角卖糖画的老汉也停了搅动糖浆的铜勺,所有目光都望向皇宫的方向。无线电里传来礼部官员沉稳的声音:“起灵——” 话音刚落,皇宫深处传来三响礼炮,沉闷的轰鸣震得窗棂微微发颤,也震得跪在最前排的孩童眼眶发红。

五十里外的铁矿场,矿工们刚从井下上来,满脸煤灰还没来得及擦。值班室的接收机里响起默哀信号时,工头举起了粗糙的手掌,百十来号汉子便齐齐站定在矿道入口,头顶的矿灯明明灭灭,映着他们低垂的头颅。远处的高炉早已熄火,巨大的烟囱不再吞吐浓烟,只有铁矿石在料场里沉默地堆叠,像一座座小型的墓碑。

更遥远的西南山区,私塾里的孩童们正跟着先生读《论语》,窗外的接收机突然发出“滋啦”的电流声。先生合上书本,示意孩子们站到院子里。院中的老槐树下落着昨夜的黄叶,孩子们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看着先生将那面边角磨损的小国旗系在树杈上。“老皇帝爷爷,曾派人给咱们送过新稻种呢。”先生轻声说,孩子们便齐齐低下头,最小的那个梳着总角的女童,攥着衣角的手指微微发颤。

午时的阳光终于穿透云层,却没有带来暖意。送葬的队伍从皇宫出发,灵柩由十六名精壮的侍卫抬着,覆盖在上面的黄龙旗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街道两旁的百姓没有哭泣,只有压抑的呼吸声在空气里流动。无线电信号实时传递着队伍的进程:过金水桥——抵朱雀门——每一个地名从接收机里传出,都会引发一阵小小的骚动,仿佛全国人都在目送那具灵柩走向皇陵。

最动人的景象出现在西北的草原。牧民们骑着马,举着经幡,从各个帐篷聚集到信号塔下。当默哀的信号传来,他们翻身下马,将马绳系在塔架上,对着京城的方向深深鞠躬。风掠过草原,经幡猎猎作响,像是在替不善言辞的牧民们诉说敬意。有个老牧民从怀里掏出一个油布包,里面是多年前老皇帝派人送来的改良马鞍,他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包浆温润的皮革,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

申时,灵柩抵达皇陵。随着最后一声礼炮响起,无线电里传出礼官的宣告:礼成—— 这声音穿过平原、山地、河流,传到每一个等待的角落。渔港的船队重新升起旗帜,铁矿场的高炉再次点燃,私塾里的孩子们又开始朗读,草原上的牧民翻身上马,马蹄声渐渐远去。

暮色降临时,京城的家家户户亮起了灯,却没有往日的喧嚣。有人站在窗前,看着皇宫方向那盏依旧亮着的宫灯,想起老皇帝在位时,曾用无线电发布过无数道旨意:修水利、办学堂、改良农具……那些旨意像一粒粒种子,落在炎黄国的土地上,长出了如今的安宁。

夜渐深,无线电里的信号归于平静,只有偶尔的电流声,像在诉说一个时代的落幕,和一个民族对过往的深深铭记。(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