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全球统一系统 > 第205章 机床

全球统一系统 第205章 机床

作者:冥王666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23:05:15

北海城的活力,确实像被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在炎黄国的版图上越发耀眼。造船厂的龙门吊日夜转动,巨大的船体在船坞里一天天成形,焊花像星星一样缀在夜空;港口里,往来的商船装卸货物,起重机的轰鸣声与海浪拍岸声交织,成了最热闹的背景音。而通电这件事,更像给这座城市按了加速键,各类工厂的机器转得更欢,流水线旁的工人脸上都带着干劲。

马小云从空间里取出那五台机床时,厂房里的工人们都围了过来,眼睛里闪着好奇与期待。这些机床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精密的齿轮和导轨透着一股不好惹的专业劲儿——它们可不是普通的机器,是能啃下内燃机车核心零件的硬骨头。

这玩意儿能做曲轴?老工匠王师傅凑上前,用粗糙的手轻轻摸了摸机床的操作台,他干了很多工种,最清楚内燃机车的心脏零件有多难加工,以前靠手工锉削,精度总差那么一点,速度还慢得揪心。

马小云笑着点头,打开机床的控制面板:不仅能做曲轴,凸轮轴、活塞这些精密件都能车出来,误差能控制在头发丝的几分之一。他按下启动键,机床的主轴缓缓转动,发出平稳的低鸣,不像普通机器那样嘶吼,却透着一股稳准狠的底气。

工人们立刻分工起来:有人清理出最宽敞的车间角落,给机床安上稳固的地脚螺栓;有人研究附带的说明书,铅笔在图纸上飞快标注参数;王师傅则带着两个徒弟,把之前手工做废的几个活塞坯料搬过来,想试试这新家伙的本事。

第一块坯料固定上去,刀具缓缓落下,铁屑像卷花一样簌簌落下,空气中弥漫开淡淡的铁腥味。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那旋转的金属块,直到机床嘀地一声停下,王师傅戴上老花镜,拿起游标卡尺量了又量,突然一拍大腿:神了!分毫不差!

这一声喊,让整个厂房都沸腾了。要知道,以前造一台内燃机车的零件,光打磨就要耗费十几个工匠半个月的功夫,现在有了这些机床,效率能提上十倍不止。更重要的是,零件精度上去了,内燃机车跑起来会更稳、更耐用,以后货运、客运的成本都会大大降低。

消息很快传到了港口,造船厂的工人们听说后,都打趣说:以后咱们造的船,配上北海城自己产的内燃机车头拉来的钢材,这才叫一条龙呢!连码头的搬运工都笑着说:等机车跑起来,咱们也不用扛着货往火车上搬了,直接用机器运,省老鼻子劲了!

马小云站在机床旁,看着工人们围着机器讨论得热火朝天,心里很清楚:这些机床不仅仅是生产工具,更是给北海城的活力再添了一把火。从造船厂的船板到工厂的零件,从港口的装卸到未来贯通各地的铁路,一环扣一环,像齿轮一样紧紧咬合,让这座城市的能量不断流转、放大。

夜幕降临时,机床车间的灯还亮着,马小云带着学习的工匠们在灯下调试参数,铁屑的卷花堆成了小山,每一片都闪着金属的光。窗外,港口的灯塔旋转着光束,造船厂的焊花依旧灿烂,北海城的活力,在这光与声的交响里,正变得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扎实。

马小云这心思确实够长远的——知道铁轨运输是个大麻烦,早在路基修到二十公里时,就琢磨着自制铁轨轮来解决难题。那轮子做得扎实,铁铸的轮毂裹着厚橡胶,推起来稳当不说,还特意在两侧加了卡槽,刚好卡住铁轨边缘,几个人推着就能把沉重的铁轨顺着修好的路基往前送,比靠人抬肩扛省了不知多少力气。

到时候铁轨再到到的时候,这法子派上了大用场。几百公里的路基早已平整妥当,枕木一排排码得齐整,工人们推着带卡槽的铁轨轮,沿着路基把铁轨一段段对接、固定,效率比原先预想的快了一倍还多。有人打趣说:马先生这脑子,真是把前后步都算到骨子里了,咱只管埋头干,准没错!

马小云听了只是笑,手里还在比划着铁轨轮的细节:路要一步一步修,可劲得往远处使。现在多费点心思省力气,将来铺得越长,越能看出好处来。话虽简单,却透着一股子稳扎稳打的劲头——他知道,这铁路不只是铺在地上的钢轨,更是串起这片土地的筋骨,每一步算计,都是为了让这筋骨能撑得更牢、伸得更远。

马小云对于工程推进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极为周全,从前期路基建设所需材料的储备,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再到后续铁轨铺设的精准对接,他始终以严谨的态度规划着每一步。这种深入骨子里的细致,不仅体现在对现有资源的高效利用上,更体现在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判与应对上。正是这份周全,让铁路建设得以稳步推进,每一公里铁轨的延伸,都凝聚着他对工程质量的坚守和对长远发展的考量。

而且马小云的脑海中的系统在脑海中可以和网络连接搜索,有什么不懂直接用就行了,毕竟现实时代比你们领先了几千年的知识。

这种依托系统获取技术参数的方式,在当下确实能快速突破技术壁垒——就像给黑暗中的探索者递去一盏灯,能少走很多弯路。但真正让图纸落地的,始终是车间里的火花、机床的精度和工人掌心的老茧。

比如内燃机车的活塞与缸体间隙,图纸上的数字再精确,也要靠镗床师傅一次次校准刀具;燃油喷射系统的压力参数,最终得通过台架试验反复调试,才能适配不同海拔的气压变化。系统给出的是起点,而把线条变成钢铁巨兽的,是那些能把公差控制在头发丝几分之一的手艺人。

就像你手里的参数图纸,它能告诉你应该做成这样,但车间里的师徒们正在用扳手和量规回答怎样才能做成这样——这两种智慧碰在一起,才能让图纸上的机车真正轰鸣起来。(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