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击中炽天使战舰的刹那,海面腾起冲天水雾。泰隆落地时踩碎了积水中的木炭图纸,宝树亚当梁体的震颤顺着脚掌蔓延上来不是共振后的余波,是木材与地基咬合的沉稳回响。“成功了!” 莉拉的欢呼被风卷着掠过码头,测云仪上三艘敌舰的红点瞬间熄灭,“但剩下的九艘在后退重整!最多给我们十个小时!”
卡西已蹲在新裂的地基旁,蓝光穿透碎石扫描:“西侧护墙的承重柱全断了,必须造临时耐压结构。” 他指尖划过青石板,立体图纸瞬间成型,“要做十二块弧形扣板,每块弧度误差不能超过 0.3 毫米,否则无法形成应力闭环。”
泰隆扯开工具箱,父亲留下的划线规在掌心泛着冷光。他抓起最粗的宝树亚当余料,鱼人特有的腕力让锯条稳稳切入木纹。锯齿每推进半寸,尾鳍便贴着木料轻颤这是父亲教他的 “听木” 绝技,能通过震动判断纤维走向。当锯条即将抵达标记线时,卡西突然开口:“向左偏 0.7 毫米,那里有个天然结节。”
蓝光立刻投射出木料横截面,细密的棕黑色结节如痣点般藏在纤维深处。泰隆手腕轻转,锯条擦着结节边缘划过,木屑纷飞中,切口呈现出完美的弧形。“差多少?” 他喘着气问。卡西指尖在虚空中一划,蓝光量尺从切口两端升起:“0.12 毫米,刚好在容错范围内。”
莉拉已将八枚喷风贝嵌进工坊的残垣断壁。空岛贝在她的操控下喷出螺旋气流,将木屑吹成整齐的漩涡:“这些料材刚沾过雨水,含水率超标 30%!” 她按动测云仪按钮,喷风贝突然切换成暖风模式,“用 38 度恒温风干燥,配合宝树亚当的天然树脂渗出,能让粘合强度提升两倍。” 热风掠过木料表面,蒸腾的水汽在晨光中凝成细小的彩虹。
正午的太阳爬上中天时,工坊内已架起临时操作台。泰隆正用刨子处理扣板的衔接面,刨刃与木材摩擦的声响如细语般均匀。他的手肘贴着特制的木尺滑动,尾鳍在地面刻出浅浅的刻度线这是老泰格传下的 “肘准法”,能凭身体记忆控制刨削深度。当第一块扣板完成时,卡西的蓝光立刻笼罩其上,三维模型在扣板表面流转,红色误差点如星火般亮起又熄灭。
“边缘弧度差 0.2 毫米,左下角刨面倾斜度过大。” 卡西的声音毫无波澜,蓝光在扣板上标出修正区域,“从 3.5 厘米处下刨,力度保持每平方厘米 1.2 公斤。”
泰隆闭了闭眼,将刨刃对准标记点。鱼人的触觉能精准感知压力变化,当刨刃切入木材的瞬间,他突然想起十二岁那年,父亲握着他的手刨第一块船板:“刨子要顺着木纹的‘呼吸’走,它要你轻时不能重,它要你慢时不能快。” 此刻刨花在他掌心卷起,呈教科书般的海螺状,这是刨面绝对平整的证明。
“完美。” 卡西的蓝光量尺显示误差归零。两块扣板对接时发出 “咔嗒” 轻响,缝隙细得能透过光线却插不进刀片,宝树亚当渗出的树脂在风贝暖风中迅速凝固,形成透明的粘合层。莉拉凑过来惊叹:“这精度比卡雷拉公司的机床还厉害!”
暮色染红河面时,工坊的弧形护墙已初见雏形。泰隆蹲在脚手架上固定最后一块扣板,尾鳍勾着绳索悬在半空。卡西站在地面仰望着,蓝光在护墙表面织成网格,实时监测每块木料的受力变化:“右上角扣板承受力偏低,可能是内部纤维分布不均。” 他抛出一枚木炭,正好落在泰隆脚边,“在标记处钻三个直径 1 厘米的通气孔,释放内部应力。”
泰隆摸出父亲的黄铜钻头,尾鳍稳住身体,钻头在扣板上旋转。木屑落下的瞬间,莉拉操控喷风贝精准吹走碎屑,同时降雨云贝洒下细密水雾:“钻孔会让木材失水过快,必须保持湿度平衡!” 她的测云仪屏幕上,木材含水率曲线正随着风贝调节而平稳波动,这是她结合考古木材保护的蔗糖法改良的工艺。
当第一颗星辰亮起时,老伊卡送来热腾腾的鱼粥。泰隆坐在未完工的房梁上,指尖摩挲着扣板上的通气孔,突然指着远处的深海方向:“我想造一艘船。” 卡西正用蓝光检查地基锚栓,闻言动作一顿;莉拉抱着云贝凑过来,测云仪还在发出微弱的蜂鸣。
“能潜到万米深海的船。” 泰隆从怀里掏出张泛黄的草图,边角已被海水泡得发皱,“这是父亲留下的,说海底有座沉没的船匠遗迹,里面藏着古代造船术的图纸。” 草图上画着球形船舱和螺旋状推进器,与卡西曾在文献中见过的深潜器结构惊人相似。
卡西的蓝光立刻笼罩草图,瞬间生成三维模型:“这种球形耐压舱需要整块宝树亚当锻造,接缝处得用树脂与金属复合密封。” 他指向模型底部,“这里要装无轴推进器,否则深海水压会压垮传动轴密封。” 这些细节竟与草图旁老泰格的批注完全吻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