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国际酒店的旋转门外,夜色像浸了墨的棉絮,沉沉压下来。路灯的光晕里,几十架相机的闪光灯此起彼伏,像骤然炸开的星子,把门口的一小块空地照得比白昼还亮。林凡刚走出大门,就被涌上来的记者团团围住——话筒递到鼻尖前,录音笔贴在胸口,连呼吸都带着几分拥挤的热气,耳边全是急促的提问声,像涨潮的浪头,一波接一波。
“林总!10亿捐款是临时决定还是早就规划好的?凡辰会不会因为这次捐款影响核心业务的资金链?”《江城财经报》的王磊挤在最前面,话筒线缠在手腕上,眼里满是急切——上次误信孙浩的假新闻让他差点丢了工作,这次他想抓个真正有分量的独家,却又怕问得太尖锐触怒对方。
林凡停下脚步,没有抬手拨开凑得太近的话筒,只是微微侧了侧身,让身后的老顾能挡住些拥挤的人群。他身上的深灰色西装还沾着晚宴的酒渍,袖口别着的“康瑞医疗公益顾问”徽章在闪光灯下泛着淡金色,语气比夜色还平静:“10亿捐款是凡辰今年公益计划的一部分,早在去年制定年度预算时就留了额度,不会影响新能源和医疗的核心投入——绿创的欧洲生产线还在扩产,锐芯的医疗芯片下个月就要量产,这些都不会受影响。”
“可10亿不是小数目!”另一家财经媒体的记者追问,声音里带着几分难以置信,“很多企业做慈善都是‘象征性捐款’,凡辰为什么愿意拿出这么多真金白银?会不会是为了给‘景明1号’造势,后续抬高药价?”
这话像根细针,戳中了人群里的窃窃私语——确实有人私下议论,林凡捐这么多钱,会不会是“先放后收”,靠慈善赚口碑,再从患者身上把钱赚回来。
林凡没有急着反驳,只是从老顾手里接过一个平板,点开屏幕上的表格:“‘景明1号’的生产成本是每支800元,上市定价1800元,远低于进口药的5万元;这次捐的5亿补贴,能覆盖2万名困难患者,相当于每支药我们还要倒贴1200元——要是想赚钱,根本不用这么做。”
平板被递到记者们手里,表格里的成本明细、定价依据、补贴方案一目了然,甚至连原材料采购价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王磊凑过去看,发现凡辰的利润空间确实压得很低,比行业平均水平还低15%,心里瞬间明白了——这不是作秀,是真的在把利润让给患者。
“那凡辰做慈善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有记者放缓了语气,提问也温和了些。
林凡抬头看向远处江面上的灯光,声音里多了几分柔软:“去年冬天,我在康瑞医疗的病房里见过一个患者,为了凑进口药的钱,把老家的房子卖了,老婆还在工地打两份工。他跟我说,‘只要能活着,哪怕多活一天,就能多陪孩子一天’——那时候我就想,凡辰有能力做抗癌药,有能力建医院,就该让这样的人少受点苦。”
人群突然安静下来,连相机的快门声都弱了几分。有个女记者偷偷抹了抹眼角,她家里也有癌症患者,太懂那种“缺钱就等于等死”的绝望。
“林总!”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从人群外传来,挤进来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太太,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感谢信,头发上还沾着些晚风带来的碎叶,“我老伴用了‘景明1号’,肿瘤缩小了!谢谢您!谢谢您让我们这些老百姓用得起药!”
林凡连忙上前扶住老太太,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领:“阿姨,这是我们该做的。您老伴最近身体怎么样?要是有什么不舒服,随时跟康瑞的医生说。”
老太太的眼泪掉在感谢信上,晕开了墨迹:“好!好!医生说恢复得好,下个月就能出院了!我今天是特意来给您送感谢信的,没想到遇到这么多记者……”
这一幕被相机定格下来,温暖的画面比任何官方声明都更有说服力。之前还带着质疑的记者们,此刻看向林凡的眼神里只剩下敬佩——不是因为他捐了10亿,而是因为他真的把“慈善”落在了实处,落在了每个需要帮助的患者身上。
“林总,还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王磊再次开口,语气已经很恭敬,“之前罗斯柴尔德和孙浩都曾针对凡辰,这次您捐了这么多钱,会不会担心他们再次搞小动作,比如抹黑凡辰的公益动机?”
提到对手,林凡的眼神没有变冷,反而笑了笑:“担心倒是不担心。凡辰的技术不仅能用来做芯片、做储能,也能用来保护自己——我们的后台有实时监控,任何异常访问都会被追踪;而且,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老百姓的眼睛是亮的,不是谁随便说几句就能抹黑的。”
老顾在一旁补充了句,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刚才晚宴期间,我们的数字资产基金后台监测到三次异常IP访问,已经锁定了来源,是海外的一个黑客团队,之前为罗斯柴尔德服务过——不过他们刚尝试入侵,就被我们的防火墙拦下来了,还反抓了他们的几个操作记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