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景与孙贲负责的家眷与辎重队伍,是第一批行动的。妇孺老弱,文官吏员,以及打包好的钱粮、文书、重要物资,被尽可能轻装简从,在精锐兵士的护卫下,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汇入营寨后方黑暗的山道之中。没有号角,没有火把长龙,只有杂沓而尽量放轻的脚步声,以及压抑的喘息和偶尔婴儿被捂住嘴的呜咽。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带着年幼的孙权等人,最后看了一眼儿子所在的中军方向,便毅然转身,消失在夜色里。她知道,此刻的决绝,是为了孙家未来的希望。
与此同时,孙策与程普、黄盖、韩当等将领,也在快速整编着负责掩护的主力部队。一些废弃的营帐被故意保留,灶坑的数量也维持原状,甚至派出了小股部队,打着火把,向东南会稽方向进行试探性移动,留下明显的行军痕迹。
而周瑜,则已然接过了前线指挥权。他站在营寨前沿的望楼上,眺望着远方严白虎军营的点点火光,以及更远处,那隐约传来人喊马嘶的丹阳军渡江方向。夜风拂动他白色的衣袂,俊朗的面容在月色下显得格外沉静,唯有那双凤目,锐利如星,计算着每一步的时间,权衡着每一分风险。
“报——!都督,严白虎部似乎察觉我军异动,其前锋正在向我营寨逼近!”
“报——!丹阳军前锋已过曲阿,其斥候活动范围加大,距我不足五十里!”
坏消息接踵而至。周瑜神色不变,沉声下令:“命前军凌操所部,依计行事,对逼近的严白虎军进行坚决反击!声势要大,要打出我军的士气来!告诉将士们,此战关乎主力安危,务必死战,半步不退!”
“诺!”
很快,前线便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与兵刃碰撞声。凌操乃是骁勇之将,率领着周瑜特意留下的敢战之士,向试探的严白虎军发起了凶猛的逆袭。黑夜中,火光照耀下,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孙策军将士皆知此战意义,个个奋勇当先,竟将兵力占优的严白虎前锋杀得节节败退。
这番激烈的抵抗,果然迷惑了严白虎。他原本接到丹阳大军渡江的消息,心中窃喜,以为可以趁机捡便宜,没想到孙策军抵抗如此顽强,这让他误判孙策尚有余力,不敢全力压上,反而下令各部谨慎推进,以免中了孙策的埋伏。这正好为孙策主力的调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另一方面,丹阳军的先锋将领陈兰,率领五千精锐,一路急行,抵达了孙策军侧翼。他本欲趁势猛攻,却见孙策军营垒俨然,灯火通明,巡哨严密,前线更是与严白虎军打得不可开交,完全不像是要撤退的样子。加之斥候回报,发现有小股孙策军向会稽方向运动,陈兰心中起疑,担心这是孙策的诱敌之计,意图引诱自己深入。于是,陈兰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扎营,派出更多斥候探查虚实,并飞马回报主将陈纪。
这一切,都在周瑜的预料之中。他深知,敌军并非铁板一块,各有算计。利用严白虎的贪婪与谨慎,利用丹阳军的骄横与疑心,他成功地在这必死之局中,撕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
天色将明未明之时,是最黑暗的时刻,也是行动的最佳时机。
孙策率领的主力,已完成了集结和初步的撤退准备。他来到前沿,找到正在指挥若定的周瑜。
“公瑾,吴景舅舅他们已出发多个时辰,按计划,应已进入安全区域。我部也该动身了。”孙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周瑜回头,看到孙策眼中布满的血丝,知道他定然也是一夜未眠。他点了点头,指着舆图上预设的撤退路线:“伯符,按此路线,交替掩护撤退。我部会在此再坚守一个时辰,然后放火焚毁剩余营寨,制造混乱,吸引敌军注意。你们便趁机迅速脱离,转向西南,不必管我!”
孙策重重拍了拍周瑜的肩膀,千言万语,化作两个字:“保重!”他知道,此刻任何话语都是多余的。
“保重,豫章见!”周瑜微笑回应,笑容在晨曦微光中,显得格外温暖而坚定。
孙策不再犹豫,转身大步离去,率领着程普等将,以及数千江东子弟兵,如同潮水般退入营寨后方,沿着预设的山路,迅速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一个时辰后,天色微亮。
周瑜估摸着孙策主力已经走远,果断下令:“点火!撤退!”
早已准备好的引火之物被瞬间点燃,留守的数百将士将火把扔向营帐、粮草堆。刹那间,烈焰腾空,浓烟滚滚,整个孙策军大营陷入一片火海!
“撤!”周瑜翻身上马,长剑一指西南方向。
负责断后的三千将士,毫不犹豫,转身便走,行动迅捷如风。
这边冲天的大火和突然的撤退,立刻引起了严白虎和丹阳军的注意。
严白虎见状,先是愕然,随即大喜过望:“孙策跑了!给老子追!别让他们跑了!”他以为孙策是抵挡不住,溃败而逃,立刻下令全军追击,想要抢夺头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