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的燕京,暑气初显,阳光透过繁茂的树叶,在清华园和燕园的小径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距离学期结束仅剩月余,校园里弥漫着一种期末特有的、混合着紧张与期待的微妙气氛。
在北大临湖苑那间静谧的书房里,张诚难得地没有沉浸于物理公式或化学方程式,也没有翻阅厚重的数学专着。他刚刚结束了对一篇关于二维磁性材料自旋动力学最新综述的精读,感到精神有些疲惫,便决定暂时放空,将意识沉入那许久未曾仔细审视的系统空间。
心念微动,那面熟悉的光幕在脑海中徐徐展开,呈现出他当前的状态:
【宿主:张诚】
【年龄:9岁】
【当前积分:121,126点】
【任意经验值:0(已分配完毕)】
【知识科技树】
【数学:等级3(/)】
【物理:等级2(/)】
【生化学:等级2(9000/)】
【材料学:等级2(0/)】
【工程学:等级2(0/)】
【能源学:等级2(0/)】
【信息学:等级2(0/)】
目光扫过这一行行数据,张诚的心中泛起一丝微澜。积分储备突破三万,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足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紧急兑换需求。数学等级虽然因为升级门槛陡然提高至百万而显得进度缓慢,但的经验值依然扎实,代表着他在三级视野下的持续积累与沉淀。最令他欣慰的是物理学科的提升,从几乎空白到稳稳踏入等级2,经验值过半,这短短几个月的跨界努力,成效斐然。生化学等其他学科虽然进展不大,但根基犹在。
这面板数据,如同他这大半年来跋涉足迹的量化地图,记录着从家乡县城到燕园,从单一数学到数物化多线并进的每一次突破与汗水。看着【数学:等级3】和那篇已然发表于《数学年刊》的论文记录,一个念头自然而然地浮现——是时候将第二份数学成果,公之于众了。
他起身,走到书桌旁那个存放着加密移动硬盘的保险柜前。输入密码,取出硬盘,连接电脑。九个标记着不同论文标题的文件夹静静陈列。他的目光掠过《标记曲线模空间的一个导出稳定性条件与内蕴紧化》、《对数相关高斯场与Selberg L函数零点的微观统计:通往算术动力学的桥梁》等更显深邃的标题,最终落在了第二个文件夹上:
《Precise Asymptotics and Universal Local Spectral Statistics for Laplacians on a Class of Sparse Deterministic Graphs》
(《一类稀疏确定性图上拉普拉斯算子的精确渐近与普适局部谱统计》)
这篇论文,是他闭关期间完成的第二篇工作,探讨的是稀疏确定性图结构的拉普拉斯谱的精确渐近行为,并惊人地揭示了其与随机矩阵理论中特定系综的普适性联系。其核心创新在于构建了“局部-全局”桥接框架和新型的确定性平均场方法,思想深刻,技巧性强,完美符合《数学年刊》的选稿标准。
选择它作为第二次冲击的武器,理由很充分:首先,其主题(谱图论与随机矩阵)与第一篇论文(几何分析)属于数学的不同重要分支,能充分展示作者宽广的研究视野,而非局限于单一领域。其次,其结论——确定性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涌现出随机普适性——极具震撼力和理论深度,足以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最后,其证明过程虽然复杂,但逻辑链条清晰严谨,经受得起最苛刻的审视。
“就是你了。”张诚轻声自语,点开了文件夹。
他并没有立刻提交。尽管对这篇论文的质量有绝对自信,且距离完成初稿已过去数月,他依旧以最严格的标准,对其进行了投稿前的最后一次全面审阅。逐字逐句地推敲英文表述,确保专业术语的精准;反复验算几个关键引理的证明细节,确认无误;核对所有参考文献的格式和引用准确性;优化了几处图表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加直观…… 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源于他对学术的敬畏,也是他能够不断产出精品的重要原因。
耗时整整一天,确认论文已达到无可挑剔的程度后,张诚再次登录了《数学年刊》的在线投稿系统。与第一次投稿时需要创建新账户不同,这一次,他直接使用已有的账户登录。
系统界面自动关联了他之前的信息。在“作者信息”栏,Zhang, Cheng 的名字和 Peking University (Joint Training Program of 13 Universities) 的机构信息赫然在列。旁边甚至有一个小小的标记,提示该账号下已有一篇“Published(已发表)”的论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