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奸令”的雷霆手段,“焕新”计划的文化排毒,“启明”行动的学术净土回归——这一系列疾风骤雨般的内部清算与重建,清除了肌体上的腐肉,重塑了精神的脊梁,夯实了智力的基石。然而,最高决策层深知,这一切若不能得到这片土地真正主人——人民——最广泛的认同、最深切的参与和最彻底的监督,其根基便不算牢固,其正义性便存有悬疑。
于是,在内部肃清即将收官之际,一场史无前例的、将最终审判权交由亿万民众的“人民审判”被提上日程。这并非替代法律,而是在法律框架内,借助科技伟力,实现最广泛、最直接的民主参与和民意彰显,让那些背叛民族、损害国家的罪人,在亿万同胞的注视下接受灵魂的拷问,也让正义的伸张,成为一场凝聚人心、重塑共同体的宏大仪式。
审判的舞台,设在基于“灵境”技术构建的、覆盖全国的虚拟空间——“太虚镜”。每一个成年公民,均可通过个人终端(经过严格身份认证与伦理协议签署)接入其中,化身为这座无形却无比广阔的“全民法庭”的一员。
“太虚镜”并非简单的直播窗口,它能实时呈现受审者的生理指标微变化(经合法授权)、还原关键罪证场景、并提供基于“伏羲”逻辑链的可视化证据展示。确保审判过程在高度透明、信息对称的前提下进行。
首批被推上“太虚镜”接受人民审判的,是经过司法程序严格筛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且其行为对国家和民族造成巨大伤害、引发全民公愤的代表性人物。包括:
前能源战略规划委员会副主任赵国雄(叛逃未遂,泄露国家能源核心布局);
“盘古”能源集团华东区前安保总监刘毅(出卖安保情报);
天佑慈善基金会创始人周天佑(以慈善为名行渗透之实);
知名公知马千里(长期接受境外资助进行认知作战);
学术泰斗梁灵(学阀垄断,利益输送,误导科研方向)。
他们的案件卷宗、证据链、司法审查过程,均提前在指定平台向全民公示。
审判日,“太虚镜”内,景象恢弘。无垠的虚拟空间中,代表着亿万民众的、闪烁着微光的意识体汇聚成一片浩瀚的星海。中央的审判席上,由法律专家、人大代表、普通民众代表组成的合议庭端坐。被审判者则立于中央光柱之下,其形象、声音、乃至细微的生理反应,都被清晰地投射给每一位“在场”的民众。
审判过程,超越了传统的法庭辩论。在合议庭主持下,开启了“万民诘问”环节。系统随机抽取(亦可由民众主动申请,经审核后排序)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民众,以虚拟形象直接向受审者发问。
一位来自金城的老工人,颤抖着声音问刘毅:“你拿着国家的俸禄,守着关系到千万人家灯火安全的命脉,你怎么就狠得下心,把图纸卖给外人?你的良心让狗吃了吗?!”
一位来自西部的农民,指着马千里的虚拟影像:“你整天在电视上说我们这不行那不好,说外国啥都香。俺们种地的都知道,脚下这碗土最实在!你吃着华夏的饭,砸着华夏的锅,你算个什么东西?!”
一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冷静地质问梁思齐:“你垄断资源,打压异己,让我们这些没有‘师门’的年轻人寸步难行。你想过没有,你压制的可能是一个未来的诺奖得主,可能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技术?为了你那点私利,你耽误的是整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步伐!”
这些问题,没有法律术语的包装,却饱含着最质朴的情感、最直接的愤怒和最沉重的期望。它们如同千万把无形的利刃,剥开受审者精心构筑的心理防线,直刺其灵魂深处。
在“太虚镜”的情绪共鸣放大效应(可控范围内)和确凿证据面前,受审者的狡辩显得苍白无力。赵国雄在面对一位烈士遗属关于“是否对得起为国捐躯者”的质问时,终于崩溃大哭;周天佑在一位曾受其基金会“资助”、却被引导走向歧路的青年面前,羞愧地低下了头。
诘问环节结束后,进入全民评议与意向表达阶段。每一位接入“太虚镜”的公民,都可以在各自的信息界面上,查阅完整的案件材料,并最终做出自己基于理性和良知的判断——对判决的建议。
这并非简单的“赞成”或“反对”,而是对量刑幅度、改造方式等提出细致的倾向性意见。这些海量的、匿名的、实时汇聚的数据,经过“伏羲”的整理分析,形成一份详尽的“民意量刑参考报告”,呈送给合议庭及最高司法机关作为最终裁决的重要参考。
当合议庭主席依据法律条文,并综合民意参考,庄严宣读最终判决时——“被告人赵国雄,犯叛国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周天佑,犯……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