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菲律宾海,漆黑如墨,唯有浪涛破碎的磷光点缀着无边的黑暗。由“福特”级航母“肯尼迪号”率领的第三、第七舰队残部,与来自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的残余舰艇,组成了这支代号“不屈”的联合特混舰队。他们是旧秩序海上力量最后的精华,也是绝望之下,试图挽回一丝颜面,或者说,寻求一次“体面”终结的悲壮集结。
舰队司令,海军上将詹姆斯·卡特,站在“肯尼迪号”的舰桥上,望着窗外如林的舰影和甲板上待命的战机群。他的手中,紧握着一份来自最高层的、语焉不详的命令:“……于预设海域展示存在,视情况……灵活应对。” 他明白,这所谓的“灵活应对”,无异于让他们用钢铁与鲜血,去测试那条东方巨龙的獠牙究竟有多锋利。电磁静默的羞辱,天基武器的威慑,已将他们逼至墙角。这是尊严之战,更是绝望之舞。
“所有单位,保持最高警戒,按预定阵型展开。”卡特的声音通过加密通讯频道传遍舰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愿上帝与我们同在。”
他并不知道,上帝此刻,正站在他的敌人那一边。
凌晨4时30分,就在联合舰队所有传感器操作员因长时间高度紧张而略显疲惫时,位于舰队最外围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迈克尔·墨菲号”的AN/SPY-6雷达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微弱却高速逼近的光点。
“接触!不明高速目标!方位075,高度……它几乎贴着海面!速度……上帝,超过8马赫!”
声纳舱也传来了凄厉的警报:“水下高速接触!数量……三!不,五个!速度超过80节!”
恐慌如同电流般瞬间窜遍整个舰队。8马赫的贴海飞行器?80节的水下目标?这完全超出了他们对现有军事科技的认知。
未等他们做出有效反应,凄厉的警报被更恐怖的景象打断。
在舰队正上方,云层被无形的力量粗暴地撕裂,一个庞大到令人窒息的阴影,如同从异次元跃出般,显现在拂晓前最黑暗的天幕上。“轩辕”号空天母舰,再次降临!但这一次,它并非孤身而来。
在“轩辕”号的侧翼,两艘体型稍小,但同样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战舰缓缓现形。它们流线型的舰体上覆盖着暗色鳞甲般的装甲,舰首狰狞的主炮和遍布舰身的垂直发射单元,散发着冰冷的杀意。这是“轩辕”级的姊妹舰,代号“蚩尤”号的重型武库舰和代号“应龙”号的高速突击舰。
“肯尼迪号”的舰桥内,卡特上将看着那三艘悬停在头顶,如同神话中走出的巨舰,心脏几乎停止跳动。他所有的战术推演,所有的应急预案,在对方这种完全无视物理规律、近乎“闪现”的登场方式面前,彻底变成了废纸。
“开火!所有单位,自由开火!”他嘶哑着下达了命令,这是绝望中唯一能做的挣扎。
联合舰队的反击,在瞬间达到了**。
数十枚“标准-6”防空导弹拖着尾焰冲天而起,试图拦截那不可能被拦截的“轩辕”;
F-35C机群从“肯尼迪号”甲板紧急弹射升空;
水面舰艇的127mm舰炮轰鸣,编织出密集的弹幕;
海面之下,“马克-48”重型鱼雷被发射,冲向未知的水下威胁。
这是一支强大海军在面对未知强敌时,所能爆发出的最强火力。
然而,这一切,在“轩辕”及其僚舰构成的防御体系面前,如同孩童投出的石子。
“蚩尤”号武库舰的垂直发射单元以肉眼无法捕捉的速度开启、关闭,数以百计的小型拦截弹如同蜂群出巢,在空中与来袭的“标准-6”导弹精准碰撞,炸开一团团绚烂而徒劳的火球。“应龙”号则如同鬼魅般在海面上高速机动,其装备的“流星”近防激光矩阵以光速扫过天空,F-35C战机甚至未能进入有效射程,就在一道道刺目的白光中被凌空点爆,化作燃烧的残骸坠入大海。
至于那些射向“轩辕”本体的炮弹,甚至未能触及舰体,就被一层若隐若现的淡蓝色能量护盾——“不周山”护盾——轻易偏转、弹开,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
水下,那五道高速逼近的阴影,是华夏最新型的“蛟龙-IV”智能攻击潜航器。它们如同深海中的刺客,以远超传统潜艇的敏捷,轻松规避了“马克-48”鱼雷的笨拙追踪,随即发射出自身携带的超空泡鱼雷。联合舰队外围的数艘驱逐舰和护卫舰,甚至连反应时间都没有,舰体底部就被撕裂开巨大的口子,在剧烈的爆炸和进水中迅速倾斜、沉没。
反击,在开始的那一刻,就已经结束。
眼见常规攻击如同蚍蜉撼树,卡特上将眼中闪过一丝疯狂。“启动‘战术核选项’!授权‘肯尼迪号’及‘俄亥俄’级潜艇‘阿拉巴马号’,使用低当量战术核武器!”
这是最后的、同归于尽的底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