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金城笼罩在一片淡紫色的天光中,最高立法会议厅的穹顶却已亮如白昼。环形坐席上,来自各省的代表们正襟危坐,他们面前的全息投影中缓缓旋转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立体文本——这部被外界称为龙裔法典的法律,即将重塑这个文明古国与世界的关系。
张诚坐在观察席的阴影里,指尖轻叩扶手。窗外,一架级空天母舰正掠过云端,银灰色的舰体在晨曦中泛着冷冽的光泽。他想起三天前提交的预测报告:按照当前技术扩散速度,若不设立严格的文明防火墙,华夏的科技优势将在二十三年后被追平。
是时候了。他轻声自语。
新法的核心被概括为琉璃屏障理论——既要让世界看见华夏的璀璨,又要确保这份光芒不会灼伤自身。法案起草人、法学泰斗楚清河院士站在演讲台前,全息投影在他身后展开浩瀚星图。
诸位请看,他抬手轻点,星图中浮现出数千个光点,这是三年来试图渗透我国科技体系的境外组织。而这里——星图骤然放大,显现出错综复杂的血缘网络,是其中73%的策应者,都拥有华夏血统。
会场响起压抑的吸气声。
新法首次引入文明忠诚度作为移民审核的核心指标。所有申请者必须通过系统的深度评估,包括基因溯源、社交网络分析、虚拟情境测试等十二个维度。那些曾在境外发表过损害华夏利益言论的,即便祖上三代都是华夏儿女,也将被永久拒之门外。
血脉不该是唯一的通行证。楚清河的声音在会场回荡,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与守护,才是真正的族类标识。
法案公布当日,位于沪上的环球移民服务中心仿佛变成了一场人性试炼场。
来自瑞士的粒子物理学家艾琳娜·施耐德带着她祖父1937年在南京拍摄的老照片,照片背后用毛笔写着虽远必护我的祖父曾在这里被善良的华夏人救助,她眼中噙着泪水,我们家族三代学习汉语,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
而在VIP通道,昔日嘲讽华夏山寨文化的硅谷投资人詹姆斯·李正焦躁地踱步。他带着十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却在对文明认同度测试中屡屡碰壁。这是歧视!他对着工作人员咆哮,我祖父出生在广东!
李先生,AI审核员的声音平静无波,根据记录,您去年曾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说华夏文明缺乏创新基因。真正的血脉不会否定自己的根。
这时,大厅全息屏开始滚动播放新法实施后的首个特殊准入案例:非洲农业专家卡马尔,虽无华夏血统,却凭借在沙漠种植乾坤稻的专利技术,成为首批获得杰出贡献者永居权的外籍人士。
最让国际社会震动的是新设立的归化之港条款。位于南海的人工岛上,七座形如玉琮的评估中心拔地而起,所有申请者都要在这里接受最终审查。
在第三评估中心,前诺贝尔奖得主汉斯·穆勒正在经历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七小时。这位日耳曼裔生物学家在虚拟情境测试中面临艰难抉择:当祖国与华夏发生利益冲突时,他会保护哪边的研究成果?
玻璃幕墙外,他的华夏籍妻子紧紧攥着结婚证。评估室内,汉斯额头沁出细密汗珠。突然,他停下正在虚拟实验室操作的手,用流利的中文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选择...真理。
评估灯由红转绿。系统判定:这是一个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真正学者。
而在另一间评估室,某跨国财团继承人因为试图用思维植入设备作弊,触发了的防御机制。当神经锁将他固定在座椅上时,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所有境外账户正在被同步审查。
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法律文本之外。新法配套实施的文明基因库计划,开始系统性地收录、保护华夏独有的文化基因。
在长安城地下三十米处的文化遗产中心,研究人员正在用量子扫描技术录入《永乐大典》的每一个笔画。中心主任指着屏幕上流动的金色字符解释:这些不仅是文字,更是文明的内存。新法规定,任何想要深度接触华夏核心文化的外籍人士,都必须先理解这些文化密码。
在西湖畔的体验馆,来自法国的汉学家玛丽安戴上神经接驳设备,瞬间置身于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现场。当她下意识想去纠正书圣的握笔姿势时,系统立即弹出警告:文化敬畏度不足,体验终止。
我明白了,玛丽安摘下设备时喃喃道,你们保护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文明的火种。
新法实施第三个月,争议终于传到张诚面前。
有人认为我们正在建造新的长城。楚清河将抗议信放在桌上,某些西方学者指责这是文明自闭症
张诚走向窗边,遥望正在近地轨道组装的建木二号空间站。楚老,您觉得婴儿需要在无菌室里待多久?
楚清河微微一怔。
我们现在就是这个文明的孩子,张诚转身,眼中映着星空,在长成参天大树前,需要这道屏障。但总有一天...他指向苍穹,当我们的枝干触及星海,现在的每道筛选都会成为文明扩散的基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